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作者: 马永军 袁潇
[摘要]对我国17个省(市)的4652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受到个人意愿、家庭支持、学校激励措施、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在性别、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等维度呈现出差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文化课基础薄弱、专业技能不扎实、获取职教高考信息较为单一、学校宣传与激励措施不够、所学专业限制报考、不能报考理想大学等。为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参加职教高考,应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观,构建以“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职教高考宣传与激励机制,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设计,以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关键影响因素为突破口,家庭经济条件等次要影响因素为助推点,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意愿;职教高考;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马永军(1983- ),男,山东淄博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讲师。(重庆 400715)袁潇(1984- ),女,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职教高考制度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80086)、2022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重庆‘职教高考’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K22YC205041)和2023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重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SKGH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7-0028-08
一、研究背景
职教高考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包括专科和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者,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为特征的国家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各个省(市)在招生院校、生源、考核内容与模式、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春季高考”“高职分类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高职自主招生”“对口招生”“单招”“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多种招生方式。为便于研究,课题组统一用“职教高考”来指代这一系列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高考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均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及配套文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均强调,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健全职教高考制度,一方面利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进程,为建成技能型社会提供人力支撑;另一方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提供理想的路径,有效衔接中、高等职业教育,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896所,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44.66万人,在校生达到1663.37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的就业和升学问题一直是政府、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中职教育满意度的第二轮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同工不同酬”的窘境,较多的就业壁垒使得中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就业稳定性低,中职生升学意愿较为强烈。课题组对我国17个省(市)的4652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统计显示,78.23%的学生有升学意愿且较为强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更高的学历和技能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也从就业转向兼顾升学和就业。因此,要全面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职教高考制度。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以判断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17个省(市),再随机抽取45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共向学生发放问卷50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52份,问卷回收率93.04%。调查对象总体情况包括性别、生源地等情况,具体见表1。
(二)研究工具
课题组在理论探讨、文献评析和参考其他相关问卷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根据项目分析、信效度分析编制而成,包括初拟、预测和正式问卷三个基本环节。正式问卷分为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与正式问卷两大部分,问卷内容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以及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其参加职教高考影响的五个维度,共计20题。除个人基本资料和多选题外,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方式,通过整体及各层面的均值、标准偏差、交叉(卡方)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来探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三)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a’sα系数进行信度分析,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a’sα为0.812,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影响五个分维度的信度依次为0.782、0.785、0.805、0.788、0.836,均介于0.7到0.9之间,表明量表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
2.效度分析。问卷在编制过程中,专门邀请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省(市)教育考试院、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部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部门负责人和教师、职教高考制度研究学者等对问卷内容进行审核,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并进行修改,确保其良好的内容效度。通过SPSS22.0软件进一步进行结构效度检验,KMO值为0.838,表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总体状况分析
课题组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4个维度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总体情况。
根据调查及上页表1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强烈,78.23%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选择升学,其中90.4%的调查对象选择“职教高考”。同时发现,参加职教高考的调查对象样本中男生比女生的均值略高,女生比男生在“非常强”上高出6.44%,在“比较强”上高出1.28%;生源地中,农村学生占全部样本的比例最高,占到64.34%,农村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略高于城市生源地,但并无显著差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比“专业技能课成绩”对意愿影响的均值略高;家人支持比家庭经济条件支持的影响高37.8%;学校的宣传力度比激励措施的均值略低;社会层面的就业压力比学历需求和社会认可度均值略高,但选择学历需求的比例比就业压力高21.5%,比社会认可度高16.2%。综上分析,人口特征层面的意愿差异及各层面因素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影响存在差异。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性别差异。为考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性别差异,课题组对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和男生在参加意愿上进行了交叉(卡方)检验(见表2)。不同性别样本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呈现出显著性(p<0.05),说明男生和女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有差异性。从具体比例来看,女生选择“非常强”的比例为38.49%,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32.05%;女生选择“比较强”的比例为35.65%,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34.37%。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略高于男生。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生源地差异。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参加职教高考意愿上可能存在差异,为此课题组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地和参加意愿的相关性和交叉(卡方)分析。具体来看,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和生源地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08,接近于0,并且p值为0.567>0.05,说明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和生源地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农村生源地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略高于城市生源地学生,但不同生源地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生源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见表3)。
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个体因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个体影响因素主要是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文化课成绩及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个人参加职教高考以后对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的主观认识等。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20、0.364、0.372、0.410,均呈现0.01水平上的显著性,表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与4类个体因素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于具有一定独立性又对家庭具有依赖性的阶段,家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支持态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两道题目:家人支持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影响程度。个人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家人支持”“家庭经济条件”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38、0.078,均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家人支持”“家庭经济条件”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家人支持程度远大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程度。
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学校影响因素分析。职教高考制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指挥棒,拓宽升学道路或是保障就业质量,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两难选择,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学生要通过职教高考升学①。对职教高考政策的宣传以及对参加职教高考的激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课题组为此进行了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与中等职业学校宣传、激励力度之间的相关分析。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和“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391、0.394,均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程度与“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的回归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意愿作为因变量,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课题组把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和社会认可度4个选项作为社会因素加入归因分析中,分析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程度(见下页表4)。
通过分析表4的回归结果,建立模型公式:P=0.208+0.206×X1+0.228×X2+0.033×X3+0.057×X4+0.302×X5-0.026×X6+0.043×X7+0.055×X8-0.070×X9+0.046×X10-0.061×X11-0.062×X12。其中,P为因变量,代表个体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0.208为常数,X1至X12分别代表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家人支持程度、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程度、学校宣传力度、激励措施力度、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社会认可度。模型R方值为0.442,意味着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变量可以解释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的44.2%变化原因。F检验模型,显示模型通过了F检验(F=306.496,p=0.000<0.05),说明“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等变量中至少一项会对“个人参加职教高考意愿程度”产生影响关系。VIF值均介于1到3,不存在共线性问题;D-W值接近2,说明模型数据无自相关性和关联关系,模型较好。基于模型公式,“对职教高考了解程度”“对以后就业和个人空间提升影响程度”“文化课成绩的影响程度”“专业技能成绩的影响程度”“家人支持程度”“学校宣传措施”“学校激励措施”等变量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职教意愿解释变量影响较大,属于强影响变量;“家庭经济条件”“职业前景”“就业压力”“学历需求”“社会认可度”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属于次要影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