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与时空分异
作者: 蓝洁 罗霞
[摘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与时空变迁。分析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发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要素演进方面呈现结构性要素稳健引领、贡献度要素提质增效、现代性要素激发挖潜的特征;在时空分异方面呈现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规模梯度鲜明、速度分化明显的特征。据此提出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推进职业教育类型化、系统化、国际化,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要素结构;时空分异
[作者简介]蓝洁(1981- ),女,广西博白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罗霞(1999- ),女,广西崇左人,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读硕士。(广西 南宁 54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广西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2A039,项目主持人:隆广庆)和2021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专业群的广西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XGZJG2021A055,项目主持人:蓝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1-0036-09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构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实现了从学校为主举办到多元参与办学、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高质量内涵发展的转变。政策领域,党中央、国务院与时俱进地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方向目标与实践路径做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特别是2019年以来,国家连续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研究领域,对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意蕴、要素特征、建设路径,主要进行演绎式的分析;二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模式,主要进行归纳式的论述与证明。已有研究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对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考察与深度分析的文献仍然比较缺乏。
本文在借鉴和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2014年、2018年、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相关性,构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分析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特征,揭示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二是对比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在不同省域的动态分布数据,分析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索推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
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结构与时空变迁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原国家教委于1989年启动的奖项。根据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从内容向度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视国内首创的内生性和新颖性,强调实践检验效果及其实用性。从时间向度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限定2年以上的实践检验期限,设定4年一届的评审周期,指向内涵式发展在关键时期的阶段性重点任务,以及在整体战略上的连续性进阶发展。因此,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独创性、实用性、连续性特征,分析历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特定阶段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典型样态和变迁规律。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于2014年单列,是教育部设立的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最高级别奖项,也是推动和展示内涵式发展成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2023年,教育部已经开展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综合考察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成果主题、产业分类、区域分布等方面的丰富信息,有助于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特征与时空分异特征。
(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彰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素
内涵式发展是“以内生性、协调性的发展,实现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潜力的最大化挖掘”。在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导向,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现有职业教育实践领域热点的基础上,本文从内生性、协调性、拓展性三个方向,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划分为内生的结构性要素、面向社会协调发展的贡献度要素、与时俱进拓展的现代性要素三种类型共13个主题(见下页表1)。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体现了特定关键期内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任务;历届获奖名单,展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整体样貌,以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实践样态。
1.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结构性要素既是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内容要求的重要维度,也是获奖名单的重点板块。对比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以及获奖名单,可以看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5种主题是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遴选的主要内容。这些主题对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内生的推动作用。在历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专业为单位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改革探索;课程改革主要包括公共课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改革探索;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改革、课堂革命、教法改革等;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赛训结合等;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包括“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等。
2.凸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贡献度要素的重点主题是综合改革、社会服务、学生素养及其他。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与专业群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需求的探索;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服务乡村振兴、民族文化共同体建设、育训结合、非遗传承等方面的探索;学生素养主要包括文化育人、职业素养、劳动教育、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探索;学分银行、学习型城市建设等未纳入上述归类的主题,纳入“其他”的范畴。
3.彰显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代性要素的重点主题是信息化、质量保障、创新创业、国际交流。信息化主要包括虚拟仿真、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探索;质量保障主要包括考核评价改革、标准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创业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国际交流主要包括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技术交流、标准研制、师生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变迁
历届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成果在不同要素类型、所属专业大类的数量演变,展示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与实践路径变迁。一方面,从产业需求看,随着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及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和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获奖名单中,不同专业大类的项目数量变化情况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不同专业大类、不同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另一方面,从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看,我国职业教育在21世纪10年代后进入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叠加的关键阶段,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需要着力于解决特定的重点任务,因此会在结构性、贡献度、现代性的不同要素类型中形成不同的实践路径。考察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信息,能够了解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的概貌及趋向,凸显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任务与逻辑主线。
(三)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体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空分异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来源于不同省域的职业教育实践。依据《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申报的程序包括“按照其行政隶属关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教育管理机构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推荐”。因此,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既展现了全国范围内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前沿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在不同省域的时空分异。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高低和国家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影响,各省份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呈现差异化的结构、质量、效益和速度。通过分析省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差异,能够有效引导资源流向,夯实教学成果的实践基础,推动各省份主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实现人才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需求。
二、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素演进
表1对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进行了对比,从三种类型获奖项目的结构比例和变化趋势数据中,可以解读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要素的明显演进特征。
(一)结构性要素稳健引领
从结构比例和变化趋势看,结构性要素呈现稳健引领的演进态势。
1.从结构比例看,结构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比高。在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结构性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总数的2/3。三届入围特等奖的5个项目,其中4个项目均从结构性要素的主题中产生。究其原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实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属于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培养目标实现的内生推动力。
2.从变化趋势看,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结构性要素主题分布体现了职业教育阶段性重点任务的引领作用。(1)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的成果项目数量和比例呈逐届上升的趋势,这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核心任务的引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从论证、确立到优化的阶段性进展特征。例如,2014年第一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项目中,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举措;与2014年相比,2018年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获奖项目中,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等成为创新的增长点;2022年第三届的获奖项目中,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协同培养等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实践经验成为主流。(2)以“课程改革”为主题的成果呈现从微观转向宏观的趋势。2014年基于单门课程改革的获奖项目有10项,2018年仅有4项,2022年趋向于以模块化课程、课程思政等内容为主导,引领职业教育课程迭代改革的趋势。(3)以“教学改革”“实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的成果数量占比稳定,但是实践的革新趋势明显。特别是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三教”改革的任务后,课堂革命、精准教学、教学创新团队等内生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创新性教育教学方案不断被挖掘,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二)贡献度要素提质增效
贡献度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维度,体现出一段时期以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核心任务达成成效。基于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考察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贡献度要素上的成效。
1.贡献度要素的结构与趋势。综合改革、社会服务、学生素养及其他4类主题的贡献度要素形成提质增效的发展样态。从结构比例看,贡献度要素的获奖项目数量占比约为总数的1/5。从变化趋势看,贡献度要素占比变化的幅度不大,提升质量、增显效益的特征主要在主题内容的影响力中体现。在“综合改革”主题中,“产教城融合”“产教全链条融合”等职业教育对接职业教育外部宏观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趋势的实践经验,成为第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效益增显的亮点。在“社会服务”的主题中,乡村振兴、社会培训、非遗传承、区域协调发展、民族团结共同体建设等实践成果涌现,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学生素养”的主题中,职业素养、文化育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实践成果体现较强的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