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现状、困境及推进策略

作者: 罗校清 李锡辉

[摘要]通过对全国3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分布情况、办学性质、招生专业、招生规模、收费标准及录取分数线等翔实的数据分析,发现职业本科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社会地位偏低、发展定位模糊、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由此,提出职业本科试点应在增强公信力、凸显吸引力、筑牢硬实力、强化软实力和提升影响力五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职业本科制度体系建设,彰显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色,提高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本科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职业本科;试点现状;推进策略;发展定位

[作者简介]罗校清(1980- ),男,湖南衡山人,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实训中心,副教授、高级实验师。(湖南  湘潭  411100)李锡辉(1974-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湖南  长沙  410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2021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六化一体’的软件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202102211144,项目主持人:罗校清)和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K21CZJ002,项目主持人:罗校清)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3-0012-08

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落实教育类型和同等地位的重要举措,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必经之路。随着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学历教育结构重心不断上移,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已成刚需。自我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学校开展试点以来,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春天鸣响了第一声“春雷”,打开了高等职业教育通向职业本科、职业硕士研究生、职业博士研究生的大门。在政策的强力推动、社会的高度关注、学校的不懈努力下,职业本科教育已逐步迈入稳步发展阶段,总体呈现出起步稳、发展快和前景广等态势。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本科试点已开展近三年,三年来国家针对职业本科试点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试点工作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全国3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应运而生,60余个职业本科试点专业开始招收职业本科学生,近13万名学生走进了职业本科教学课堂,7000余名教师开启了职业本科教育教学生涯;职业本科试点专业逐渐增加,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组成的三级专业结构体系。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职业本科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本科试点开局起步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撑职业本科试点的政策制度。一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国家层面确定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组成我国高等教育并行的“两条铁轨”,缺一不可。二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明确了职业本科学校基本设置条件,量化了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及基础设施等指标。三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细化了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专业设置流程及专业设置指导和监督。四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完善了职业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职业本科专业分为19个专业大类、90个专业类和247个专业。五是《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对职业本科招生规模进行了量化,要求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六是《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确定了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同等质量,正式将职业本科纳入现有学士学位体系,在就业、考研及职称评审等方面一视同仁。以上制度体系为职业本科试点稳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职业本科试点学校正在逐年增加

1.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数量来看。以教育部批准各校参与职业本科试点的时间节点进行统计,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国已有32所学校参与职业本科试点。其中,2019年15所,2020年9所,2021年8所。32所试点学校中由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的23所,由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合并转设的9所,分别占比71.88%和28.12%,高职院校直接升格模式明显多于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合并转设模式。32所试点学校中以“职业技术大学”命名的19所,以“职业大学”命名的13所,分别占比59.37%和40.63%,以“职业技术大学”命名略多于“职业大学”命名,两者目前只有学校名称字数多少和长短的区别,暂未有相关教育职能部门或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分析其好坏和利弊。

2.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分布情况来看。全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已开展职业本科试点的有20个,未开展职业本科试点的有11个,分别占比64.52%和35.48%。开展职业本科试点的省份中,有3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3个,分别为河北省、江西省和山东省;有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6个,分别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陕西省、山西省、浙江省和甘肃省;仅1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10个,分别为河南省、海南省、四川省、江苏省、辽宁省、湖南省、贵州省、重庆市、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暂未开展试点的11个省份目前均在积极筹备和申报过程中。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职业本科试点分布呈多点布局、全面推进趋势。

3.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办学性质来看。全国32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中民办性质的有22所,公办性质的仅10所,分别占比68.75%和31.25%,民办职业本科试点学校明显多于公办。2019年批准的15所试点学校全部为民办性质,占比100%。2020年批准的9所试点学校中民办性质的7所,公办性质的2所,分别占77.78%和22.22%。2021年批准的8所职业本科学校全部为公办性质。可以看出,教育部在新审批试点学校过程中已由民办为主向公办为主转变。

(三)职业本科招生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1.从试点学校专业设置来看。职业本科19个专业大类中已开展试点的专业大类有16个,仅水利大类、轻工纺织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3个专业大类暂无学校开展试点。90个职业本科专业类中已开展试点的专业类有38个,占职业本科专业类总数的42.22%。其中,招生专业数量最多的是计算机类,有8个专业开展试点;其次是语言类,有5个专业开展试点;然后是机械设计制造类和艺术设计类,分别有4个专业开展试点。247个职业本科专业中已开展试点的专业有63个,占专业总数的25.51%。当前,出现部分专业扎堆试点现象,如大数据工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管理专业已有15所试点学校招生,软件工程技术专业有14所试点学校招生,电子商务和建筑工程专业分别有12所试点学校招生。由此可见,近三年各试点学校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部分专业类和专业上,还有部分专业无人问津,未来需开展试点的专业类和专业空间较大。

2.从试点学校录取分数线来看。32所试点学校参与2021年职业本科招生的有30所,从30所试点学校录取分数线来看,基本在各省本科批录取控制线上下。其中,录取分数线和本省录取控制线持平的学校15所,占比50%。超过本省录取控制线1分至10分的学校4所,超过11分至30分的学校7所,超过30分以上的学校4所,分别占比13.33%、23.33%和13.33%。录取分数线最高的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别超出本省录取控制线54分,历史类别超出本省录取控制线32分。2021年参与职业本科招生的专业63个,招收职业本科学生4.14万名。目前,全国职业本科在校生规模达12.93万人,可见越来越多的高考学生愿意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本科教育。

3.从试点学校学费标准来看。学费标准以每年1万元为分界线,全国32所试点学校低于每年1万元的11所,高于1万元的21所,分别占比34.38%和65.62%。低于每年1万元的试点学校公办占10所,民办仅1所。公办学校学费标准一般都在每年5000元左右,最低的是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现代家政管理和智慧健康养老管理专业,每年仅4100元。民办试点学校唯一低于每年1万元的是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每个专业为每年9700元。学费标准高于每年1万元的21所试点学校全部为民办,其中学费标准在1万元至2万元的学校8所, 2万元至3万元的学校10所,3万元以上的学校3所,学费最高的是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区块链技术专业,学费标准为每年36000元。由此可见,民办学校学费普遍高于公办学校,且相差较大,如民办学校最贵的区块链技术专业与公办学校最便宜的现代家政管理专业学费标准相差8.78倍。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面临的主要困境

职业本科试点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在社会地位、发展定位、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境,制约了职业本科试点的推进速度,主要表现如下。

(一)社会地位方面

1.社会对职业本科的“知晓度”普遍偏低。一是社会对职业本科的认知存在偏差,传统上理解的本科一般是指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本科,俗称一本、二本和三本,而职业本科实施时间不长、规模不足,人们习惯将其等同为二本或者三本,很少从教育类型和同等地位上进行区别。二是用人单位对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了解不多,由于第一批职业本科学生还未毕业,用人单位较难掌握学生真实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适应能力,因此暂不会把职业本科毕业生作为人才招聘的主要对象。三是社会对职业本科的认可度基本停留于专科层面,试点学校从专科完全转变为本科需要一定的过程,短时间内专、本学生混合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本科大学的氛围一时较难形成,社会对职业本科大学的评价还需逐步转变。

2.考生“被动”报考职业本科的现象明显。“被动”报考职业本科学校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职业”,一个是“民办”。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定位为“兜底教育”,在考生和家长心中印象不佳。同时,考生和家长对职业本科了解较少,个别家长见到“职业”两字就误解为职业本科就是专科层次。虽然职业本科已纳入各省本科批次招生,但考生和家长仍然不会“主动”选择,更不会以第一志愿填报职业本科学校,除非部分考生高考成绩在本省本科批控制线上下,为确保能被本科批次录取,才会“被动”选择职业本科学校作为保底志愿。另外,“民办”职业本科也是考生和家长“被动”选择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民办职业本科学校学费普遍偏高,普通家庭难以承担其高额的学杂费。二是担心民办职业本科学校的师资、办学条件和学习氛围比不上公办普通本科。三是顾虑民办职业本科的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没有优势。由于“职业”和“民办”的双重原因,开展职业本科试点以来各试点学校录取分数线普遍不高,个别民办试点学校还出现生源不足现象,需要通过本科批征集志愿来降分录取。

(二)发展定位方面

1.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不清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类型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从国家法律和制度层面都已明确。但相比之下,普通高等教育早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发展路径,普通本科学生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晋升通道相对容易。而国家虽已经明确职业本科学士学位和普通本科学士学位同等质量,不影响就业和考研,但职业本科学生发展至普通高等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提升上是否符合职业本科学生发展规律,这些不确定性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2.职业本科试点学校整体规模偏少。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1518所,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486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32所,仅占高等职业学校的2.1%。大部分省份仅一所学校参与,还有部分省份未参与职业本科试点。参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少、范围窄的主要原因:一是申报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二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严格、程序复杂。三是按照稳步发展职业本科的指导思想,试点要求逐步提高。正因为职业本科试点学校偏少、职业本科学生规模不大等,导致试点氛围较难形成,试点效果较难体现,试点经验较难提炼,试点影响较难发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