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研究
作者: 李明月 岳吉瑞 李培繁[摘要]高水平高职专业作为“双高计划”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依托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职教本科路径的有益探索,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把握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内涵、特征及价值的基础上,从办学定位、实施路径、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实施有益探索,以推动职教本科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水平高职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明月(1974- ),男,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岳吉瑞(1995- ),女,山东滨州人,滨州职业学院,硕士;李培繁(1983- ),男,山东济南人,滨州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山东 滨州 25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对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1VZ003,项目主持人:李明月)和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标准对接、要素衔接、机制洽接’路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026,项目主持人:李培繁)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2-0053-07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政策支持下,一批高职院校先后升级为试点院校,正式开启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探索之路。从理论构想到现实落地,我国职业教育在政策引领下稳步前进。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为职教本科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于“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明晰试点职教本科的意义,探索试点职教本科的路径,有利于提升双高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内涵及特征
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指在“双高计划”中重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群中试行职教本科的教育形式。作为当下我国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全新探索,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及特征。
(一)基本内涵
第一,目的:提升职业教育的培养层次。作为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是在国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势下,针对当前专科专业教育所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以现行职业教育体系和政策框架为基础,将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培养层次的教育形式。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通过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和路径,使职业教育从中职到专科、本科乃至更高层次的整体设计有了实践落地的可能,更好地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实现。
第二,核心: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以来,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被摆到了重要的位置。高水平高职专业作为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本科教育的有益探索,具备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在培养逻辑、培养方式、职业面向等关键要素上既不是简单地提升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也不是盲目照搬本科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是坚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遵循职业逻辑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使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于“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般为省级及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办学实力雄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高,国家层面上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区域层面上对接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能够紧跟社会产业发展趋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品牌,担负着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二)主要特征
第一,高层次性: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技术贯穿在生产劳动过程的始终,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及作用机制。从人类运用技术改造自然至今,技术大体经历了“经验总结—科学实验—创新创造”的内涵发展阶段。在当下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下,技术更加注重创新创造,技术技能人才也强调通过改造更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基于技术内涵变迁的逻辑起点,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变革趋势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一是知识能力高,能够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和其他必备知识,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实践能力高,能够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解决复杂的实践操作问题。三是综合素质高,能够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把握好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动态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知能并重、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协同性:以产学研深度结合为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跨界是其基本特征之一。现代职业教育正在向“学校与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学习地点的双元或多元办学及运行格局的教育转变”①。与以往的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同,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更加强调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协同育人的深层次性与高度融合性,是在新时代下对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呼应。其中,政府部门通过顶层设计,对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开展过程进行全面指导与监督;高职院校作为具体实施单位通过贯彻执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利用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行业企业通过掌握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使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岗位需求,促进所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科研机构等其他社会力量通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专业化的科研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第三,“双师性”: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为办学队伍。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一支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并重、科研能力与服务能力全面彰显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做支撑。其中,理论教学能力指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生传授基本、系统的专业知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指教师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传授技艺,指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技能操作,达到岗前基本要求,同时在育人过程中展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指教师以创新为理念,及时把握产业前沿的最新动态,积极进行产品研发,为学生的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并培养学生研究精神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指教师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定期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培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第四,服务性:以社会服务为办学宗旨。职业教育作为面向社会的跨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双高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双高”院校要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通过试点职教本科,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为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提供坚实的人才后备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行业技术创新提供广阔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服务劳动者素质提升,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才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第五,保障性: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办学保障。“双高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其中,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中的关键任务,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基石。专业群建设为高水平高职专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优质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等。依托高水平专业建设引领下的重点项目,试点职教本科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价值意蕴
厘清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价值是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对推动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可缓解区域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之痛
产业转型升级是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公布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名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工业4.0革命的到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些新职业、岗位的出现以及传统职业、岗位的升级,急需大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当前开展的32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相比,高水平高职专业依托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某一领域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专业覆盖面更广、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更高、服务区域的水平更高,试点职教本科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区域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可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对发展的渴求之需
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是一条包含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然而在职业教育长期发展历程中,由于对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认识不深入,致使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仍停留在中职与高职专科阶段。高职院校由于没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受教育者最高只能拿到专科文凭,向上晋升的通道受阻,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断头式”教育。尽管“3+2”“3+4”等贯通培养模式为高职生提供了升入本科的途径,但是由于缺少职业教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导致人才培养仍然无法满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高水平高职专业试点职教本科,可以打破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僵局,灵活地绕过高职院校无权授予正式学位的障碍,一方面,能够满足高职院校举办高层次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构建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和路径,缓解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满足广大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可拓宽凸显类型特征的职教本科发展之路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开展以来,截至2022年3月先后有32所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级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其中,民办22所,公办10所。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在办学水平、财政支持等方面弱于公办院校,缺乏长远、有效的战略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职业特性淡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类型特征鲜明,人才培养模式成熟,拥有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和实践教学经验,与行业企业联系紧密,其试办职教本科可以保留职业教育特性,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技术研发等层面尽快实现人才培养的衔接贯通,拓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路径,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样板。
(四)可破解高水平专业优化升级的现实之困
高水平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通过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但是受传统观念及管理体制的束缚,当前高水平专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衔接不通畅、难以适应区域产业升级等问题。高水平高职专业以试点职教本科为契机,有利于纾解当前高水平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现实困境,通过对标本科标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赋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打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新发展格局。
(五)可回应“双高”院校提质升级的发展之要
2019年,国家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的落地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开启职业教育新征程擘画了宏伟蓝图,同时也赋予了“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推动形成中国特色职教模式的时代使命。职教本科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依托高水平高职专业进行试点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双高”院校的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办学特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职教本科试点的中国经验,推动“双高”院校在中国大地上办出世界水平,成为具有引领作用、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