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策略与反思
作者: 李轶 张凯 张云龙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运用NVivo11软件的文本分析功能,通过对15份省域推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政策文本的分析后发现,各地政策文本基本符合“一体两翼五重点”的结构布局,从多方面规划了各省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但仍存在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政策文本结构缺乏创新性,政策操作难度大、政府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的参与度不高及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等问题。基于此,建议强化政策的地方适应性与创新性,提升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完善政策监督和反馈机制等,以期探索出符合时代需求和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路。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省域政策;文本分析;NVivo11
[作者简介]李轶(1984-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张凯(1999- ),男,山西朔州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张云龙(1988- ),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北省职业教育评价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进路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ZJJGGG01,项目主持人:郭社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02-0040-08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概念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而出现的,它从一个政策性概念起源,随着政策的不断演进和学者们的广泛研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1]。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22年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都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导向、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为目标,以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有机衔接为途径,以各类教育相融通、产教融合为手段的多元、开放、系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意见》提出了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五重点”,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2024年10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进一步为落实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自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首次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命名政策文件以来,引发学术界热议。一些学者从理论研究出发,梳理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内涵、建设逻辑、质量保障与改革路径,如杨旭辉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改革成本、路径依赖和适切性逻辑差异三大难点。也有学者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出发,在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师资队伍、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2],如付小倩等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体出发,分析了多中心建设的现实逻辑与行动困境,提出以多中心建设的理念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即从人、路线、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入手的建设思路[3]。随着《意见》的颁布,各省份相继颁布推进政策。有学者对《意见》和单个省域的政策开展了研究,但综合来看,缺乏对多省域推进落实《意见》的整体把控。
政策文本对于研究社会结构、政策过程及批判性政策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政策文本中这些要素的系统编码分析和对政策文本的分类,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我国教育政策的宏观发展过程,并有可能发展出新的政策理论或模型[4]。《意见》为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明确了总体要求、战略任务、重点工作和组织实施,是地方开展相关工作的行动指南,可指导地方有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从省域推进《意见》落实的政策文本出发,借助文本分析法和NVivo11软件对政策文本展开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当前我国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样态和改革困境。
一、研究概述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省域推进落实《意见》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政策文件的选取遵循权威性、指向性、时效性原则。权威性即选取的文件必须由各省级行政单位的政府部门发布。指向性即选取的文件必须与落实《意见》相关,在具体实践中主要为文件名称或引导语中明确提到贯彻落实《意见》的文件。时效性即政策文本的选取必须是从2022年12月《意见》颁布开始至今的文件。最终收集到福建、甘肃、广西、贵州、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青海、山东、山西、四川、天津、浙江、重庆共15个省级单位发布的贯彻落实《意见》的政策文件,时间跨度为2023年2月9日至2024年1月22日。从发文单位来看,贯彻落实《意见》的省级政策文本的主要发文部门为各地方省级人民政府或省委办公厅(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11次)、教育厅(4次),其中人民政府或省委办公厅均为独立发文,3省为教育部牵头多部门发文,1省为教育厅单独发文。从发文时间来看,发文集中在2023年,河北省教育厅等10部门于2023年2月9日率先发文,积极探索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改革之路。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1.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是一种旨在透过文本的表层表述,挖掘并阐释其内在的意义结构、隐含的意图、符号象征以及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深层次信息的研究方法,强调利用统计、机器学习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学术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持[5]。本研究通过对15份省域推进《意见》落实政策文件的文本分析,把握地区差异,找准政策重心。
2.Nvivo11软件的应用。基于NVivo11软件的质性分析功能,开展对15份省域政策文件的分析。一是运用词频分析,抓取政策文件高频词汇,绘制词语云图,发掘地方政策的关注重点。二是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对地方与中央、地方与地方的政策文件,了解政策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三是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把握政策文本的结构,深化对政策的解读。
(三)研究过程
1.词频分析。运用NVivo11软件中的词频查询功能对15份省级政策文本进行查询,设置查询显示前100词,词语最小长度为2,分组选择完全匹配,将“职业”“教育”等无显著影响的词语和设置为停用词,最终形成词语云图后发现,学校、技术、企业、人才、创新为词频数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从词频分析可以看出,各省推进落实《意见》的政策制定关注的重点是学校、企业、人才、技术、创新、行业、融合等方面。
2.聚类分析。运用NVivo11中的聚类分析功能,在选项卡中选择聚类依据选择为单词相似性,使用皮尔逊(pearson)系数进行相似性度量,对《意见》和15份省域政策文件进行比对,共得到120条结果。对比发现,《意见》与江苏省政策相似度最高,与黑龙江省政策文本相似度最低,pearson系数分别为0.84和0.66;省域之间相比,四川省与江苏省相似度最高,天津市和河北省相似度最低,pearson系数分别为0.79和0.49;各省域政策文本与《意见》相似度均在0.65以上,说明各省域政策文本与国家政策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
3.政策文本编码。在进行文本编码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编码的规则,即文本编码以单个句子为单位,逐句分析归纳入对应的节点。通过前期对文本的阅读和对比分析发现,地方政策文本的框架结构基本与《意见》的框架结构一致,因此将《意见》的一级标题设置为父节点,二级标题设置为子节点,并结合具体实际进行了适当调整,最终形成总体要求、战略任务、重点工作和组织实施4个父节点,13个子节点,得到共计480个参考点,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政策来源均为15份,说明地方政策文件结构基本一致;从编码覆盖率可以看出,重点工作和组织实施都是各地政策关注的重心。
从各省域参考点分布(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天津、贵州、青海等地的参考点较多,表明这些地区的政策文件更为全面,针对落实《意见》出台了具体细化的政策;而河北、山西、四川等地参考点较少,说明这些地区在落实《意见》的规划上还未有清晰的结构和方向。
二、地方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政策的内容分析
(一)总体要求:奠定改革基调
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要求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明确改革目标与方向,形成推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本研究的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两个子节点,共计76个参考点。各地方政策文件中基本对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要求。通过软件分析发现,包含青海省在内的3个省份的政策文本中总体要求的内容覆盖率达20%以上,而包含河北省在内的两个省份仅不到5%,可见地方改革的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升。从指导思想上看,各省份均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意见》等的精神。从改革目标来看,各省份均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了具体清晰的深化改革目标,基本围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高本办学一体化建设、实训基地与数字交互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制定改革目标。
(二)战略任务:打造改革两翼
教育部召开的介绍《意见》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战略任务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两翼:一是支持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二是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企业与院校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本研究中,战略任务包含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个子节点,共计55个参考点。从父节点来看,各省份均对战略任务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包含天津(21.86%)在内的7省份覆盖率在10%以上,其余包含浙江(0.93%)在内的8省份覆盖率在10%以下,平均覆盖率仅为9.63%,可见部分地区在具体实践层面还未形成政策文本。从市域产教联合体来看,除河北省外,大多数省份均依据当地产业优势,提出了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特色规划,个别省份仅在数量上作出了规划。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来看,各省份均在政策文件中对其提出了规划,但覆盖率总体偏低,部分省份仅从数量或语言上进行了较为宽泛的规定。
(三)重点工作:推进改革关键
围绕职业教育自立自强,《意见》为其设计了五项重点工作。本研究中,重点工作父节点下共包含“双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通道、关键办学能力、国际交流合作和打造交互平台5个子节点,共计191个参考点。从父节点来看,本父节点是各地政策文本的关键内容,其中占比最大的贵州省覆盖率高达44.7%,而占比最小的山东省覆盖率也在15%以上,其余大部分省份覆盖率在30%左右。父节点下的各子节点中,关键办学能力拥有最多的参考点,“双师”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参考点都较少。可见地方在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实现自立自强的工作中重心为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而在“双师”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工作还较为薄弱。
1.“双师”队伍建设。“双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本子节点材料来源为13,参考点为36,其中山西、甘肃两省未作出规定,除贵州省外,其余省份覆盖率均在10%以下,内容涵盖教师标准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打造师资培养基地、开展师资培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多省份在政策中规定,到2025年教师队伍中“双师”教师的具体比例;贵州、山东和天津等地支持师范大学等联合培养高学历层次的职教师资,打造“双师”培养基地;福建、河北等地强调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管理制度为“双师”队伍建设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