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作者: 范璐璐 倪小敏[摘要]为解决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供需不匹配问题,英国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建设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的结构要素包括提供需求信息部门、提供供给信息部门、整合信息的平台以及促进供需匹配的机构四个部分,经历“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统一平台整合、共享信息——多元机构参与供需信息匹配”的运行过程,呈现出政府主导、全民共享、社会共建的特征。鉴于此,我国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完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对产业需求信息的数据收集与科学分析。
[关键词]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
[作者简介]范璐璐(1993- ),女,河南濮阳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倪小敏(1966- ),女,浙江瑞安人,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 温州 32503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对接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英国职业教育变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OA190039,项目主持人:倪小敏)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08-0069-08
为了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在供需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供需信息的有效传递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我国愈加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工具促进职业教育供需之间的信息交流。然而,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是一个跨界问题,涉及产业界、教育界的诸多要素。目前,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所以,有必要拓宽视野,借鉴国际经验。本研究试图对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形成的政策发展、运行方式等进行深入剖析,梳理其经验做法,从而为我国解决职业教育供需匹配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一、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形成的政策发展
2011年3月,英国著名的《沃尔夫报告》(Re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Wolf Report)发布。该报告审查了英国自1992年以来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揭示了英国长期存在职业教育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该报告将解决职业教育供需匹配问题提上政府核心议程,推动了相当一部分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构成要素的诞生与发展。
为回应《沃尔夫报告》,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开始实施“雇主技能调查”,并发布了《雇主技能调查报告》(Employer Skills Survey Report)反映雇主的技能需求、技能投资及招聘要求。同时,英国开始重视扩大公众对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使用。2011年10月,约翰·霍尔曼(John Holman)提出建立涵盖所有行业职业的数据库让用户(特别是学习者和他们的父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劳动力市场信息[1]。2012年,英国政府发布《公开数据白皮书——释放潜能》(Open Data White Paper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开放了对公共资助数据集的访问,这为面向所有人提供劳动力市场信息和情报创造了新的可能性。随后,英国政府着手建立“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决定在2012—2015年完成试点。“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将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整合到统一平台,扩大了高质量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使用。而且,还可为个人提供“一对一”就业咨询与指导。2011年12月,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发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New Challenges New Chances),建议开启“国家职业服务”,向年轻人和成年人提供面对面、电话及网络职业信息、咨询和指导。“国家职业服务”网站使用了“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此外,《沃尔夫报告》还推动了新的匹配机构的产生。2014年,政府成立了职业企业公司,在雇主与院校之间建立了联系。许多私营机构也利用“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提供更专业的信息服务,促进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至此,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的构成要素已基本形成。
2016年,《技术教育独立小组报告》(Report of the Independent Panel on Technical Education)的发布拉开了英国技术教育改革的序幕。该报告建议基于劳动力市场信息分析,将技术教育划分为15条路线,由雇主主导的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负责制定技术教育标准、设计路线大纲内容、开发“职业地图”。这相当于为提供和接受技术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导航系统。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的成立,也为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注入了新要素。
新冠感染流行期间,年轻人对高质量劳动力市场信息的需求增强,英国政府加大了对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断为“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更新、补充数据来源,开发了新的提供职业信息的小工具供个人和其他组织使用。这一阶段,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获得了新的发展。
二、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的运行
2011年,著名经济学家马汀(Martin)提出了“理想的劳动力信息系统”(Ideal Labour Market Information System)。该系统包括劳动力供给信息、劳动力需求信息,以及信息的整合、共享、分析和传播。同时,他强调任何劳动力信息系统的真正基本要素,是在相关机构之间建立合理的职能分工体制框架、业务协调机制,建立与私营部门行为者(无论是研究中心还是社会伙伴)互动的外联机制,实现各机构之间流畅地传播信息[2]。本研究基于此对英国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的运行进行分析发现,其运行过程是“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统一平台整合、共享信息——多元机构参与促进供需信息匹配”。从“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到“统一平台整合、共享信息”这一过程中的信息多为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信息,即关于经济、劳动力市场、(当前和未来)劳动力的基本数据和信息,主要由政府部门或受政府领导的机构提供,其受众主要是中介组织而不是个人。而沟通雇主和职业院校两端的多元机构除了提供基础劳动力市场信息外,还提供劳动力市场情报及教育培训信息。在这一运行过程中,职业教育供需信息匹配机制的各机构组织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使信息能够在各机构组织间流畅地传播。
(一)供需信息提供者收集、分析信息
供需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必须具有科学性、权威性,需要专门的跨学科技能和与信息用户(特别是决策者)的密切互动,以确保相关性。在英国,这一工作通常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专门的权威机构合作进行。其中,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主要由国家统计局、教育部以及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承担;供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主要由资格与考试管理局、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以及高等教育统计局承担。
1.需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一是国家统计局提供三大基础调查数据。英国国家统计局于1996年成立,是英国政府最大的官方统计机构,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央统计局。英国国家统计局负责收集和发布国家、地区和地方的经济、人口与社会统计数据。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方面,主要负责劳动力调查、工时和收入年度调查、商业登记和就业调查及商业人口统计和人口普查。“劳动力调查”是英国政府支持的全国性大型调查,提供官方的就业和失业指标,其收集的数据广泛且宏观,大致覆盖了整个劳动力市场。“工时和收入年度调查”提供了各行业和职业雇员的收入水平、分布、构成及带薪工作时间的信息。“商业登记和就业调查”按照具体的地理位置和行业分类估算就业情况。这三种数据是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基础信息数据,被英国包括财政部、就业与养老金部,以及商业、能源和工业战略部在内许多部门所使用。其中,“劳动力调查”数据为地方当局、工会大会、雇主(雇主协会、英国工业联合会)、研究所(就业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政策研究所、财政研究所)、学术研究人员、媒体和公众所使用。如今,这三种数据已被汇集到“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为其他组织使用提供了便利。二是教育部提供“就业前景”和“雇主技能调查”数据。英国教育部经过2010年改制后负责管理儿童服务和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政策、学徒制和更广泛的技能供给。2016年以后,随着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的关闭,教育部开始接手其核心产品——“就业前景”和“雇主技能调查”。“就业前景”是英国自2002年以来,每2~3年进行的一系列面向行业的较为全面的劳动力市场预测。“就业前景”数据被视为英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全面而详细的模型。它通过分析各行业、职业、资格水平、性别和就业状况的就业前景,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形态[3],其核心目的是为有关技能、职业和就业的政策制定提供信息。“雇主技能调查”旨在了解雇主现有劳动力和招聘时所面临的技能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投资培训和员工发展来应对这些挑战的[4]。此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就业前景”和“雇主技能调查”或多或少都有利用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且这两个调查数据也被纳入了“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中。三是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提供反映产业需求的“职业路线”与“职业地图”。依据《技术和继续教育法案》(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Act),英国政府于2017年4月成立了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作为教育部资助的非政府公共机构,接受教育部领导。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由雇主主导,是学徒和技术教育系统内雇主的权威发声者,其工作接受由雇主、商业领袖及其代表组成的主席团和委员会的监督。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主要负责制定、批准、审查和修订与学徒及技术教育有关的职业标准、职业路线、职业地图、技术资格。这些信息均在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官网公开。“职业路线”通过分析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对未来技能需求的预测来制定,以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目前15条“职业路线”包括教育与儿童保育,建造,数字,健康与科学,法律、金融与会计,商业与管理,工程与制造,美容美发,餐饮酒店,农业、环境与动物护理,创新与设计,安保服务,社会服务,交通与物流,市场营销与采购[5]。“职业地图”则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信息,共15张,每条职业路线一张。它展示了技术教育(包括学徒制、高等技术资格和T-Level课程)的发展方向,帮助雇主和个人了解晋升途径,以及不同级别的职业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学徒制与技术教育研究所定期审查、修改“职业路线”和“职业地图”,会随着职业的发展和新职业的出现进行动态更新。
2.供给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一是资格与考试管理局提供《年度资格市场报告》(Annual Qualifications Market Report)数据。资格与考试管理局是于2009年成立的非部级政府部门,其前身是资格与课程管理局。2008年,资格与课程管理局发布第一份《年度资格市场报告》,反映资格市场当前形势并预测未来需求。资格与考试管理局取代资格与课程管理局后,继续发布《年度资格市场报告》供其自身、资格开发者——颁证组织、教育机构、政府等利益相关者了解资格市场的当前形势和需求,从而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资格供给。该报告从数据入手,公布资格和资格证书的数量与类型,以及颁证组织的数量与构成,并同上一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以分析不同资格、资格证书、颁证组织的增减幅度与市场份额,探讨资格市场变化的驱动因素,预测资格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该报告在资格与考试管理局官网公开,是检测供给资格市场效用的“镜子”,对调整资格供给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二是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提供“职业教育机构与课程”数据。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由教育资助局、技能资助局于2017年合并而成,由教育部赞助。它整合了教育资助机构和技能资助机构的现有职责,负责为儿童、年轻人和成年人的教育、学徒和培训提供资金,并监督和运营国家学徒服务和国家职业服务。自“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建设以来,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开始为其提供供给侧信息。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通过开放政府许可证发布了一份课程目录(包括场地、供应商和地区课程三个数据集)。该目录载有与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签约的4000多个职业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信息,包括学院、学校、私人培训提供者和地方教育当局。课程包括成人继续教育、成人社区学习、学徒以及针对16~18岁人群的课程。该课程目录每月更新一次,并同步更新到“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教育和技能资助机构的课程目录数据集是英国职业教育重要的供给信息。三是高等教育统计局提供“毕业生成果调查”数据。2018年,高等教育统计局进行“毕业生成果调查”取代了之前的“毕业生目的地调查”。“毕业生成果调查”涵盖了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和继续教育学院,旨在了解最近的毕业生是否就业,是否继续深造或正在做的其他事情。它还要求毕业生反思所受教育对其目前取得成就的影响,所有在英国完成高等教育课程的毕业生必须在他们完成学业15个月后参加这项调查。“毕业生成果调查”是重要的劳动力供给信息,已被纳入“全民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