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王琼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研究0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建立,对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28所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院的问卷调研结果分析得出,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创业意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实践能力不够、专业能力不高、数字化素养不足、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对此,建议深入行业企业,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组建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数字化赋能课程教学,提高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深入跨境电子商务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王琼(1980-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跨境电商B2C运营’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30149,项目主持人:王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0-0081-06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我国各项政策利好下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贸易的一股新势力。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1]。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快速迭代创新,催生了跨境电商服务新领域,跨境支付服务、海外仓服务、跨境电商语言服务等业务快速增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呈指数级增长。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紧缺成为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人才存量和人才结构明显跟不上跨境电商发展的要求,尽管高校每年电商专业毕业生有数十万人[2],但不管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要求,都出现了较大断层。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中高端复合型人才是当前跨境电商专业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一、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课程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与行业产业发展高度相关。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要契合行业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对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教学设计等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好的课程实施能力、丰富的行业企业经历和业务素养、较强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创新创业意识和素养、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强的课题教学能力七个选项,选择了28所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进行调研,有42名专业教师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分析如表1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教师普遍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创业意识。

(一)数字赋能,具有丰富的跨境电子商务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数字经济发展时代,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全面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课程教学[3]。以《跨境电商数据化运营》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实施环节,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学习平台等载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采集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明晰学生的学习状况,寻找前期的知识缺陷、自学易错点,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善于利用智能终端、偏好互动式教学、善于表达个人观点、缺乏团队管理意识等情况,营造智慧学习环境,设计团队协作、任务驱动式学习活动,做到“适学”且“善学”。基于学情分析,确立“懂数据”“会运营”“强素养”的学习目标,同时对学生开展以“成长初心、成功决心和成才匠心”为主题的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校企双元共育,以真实账号、真实案例、真实任务的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通过分组实战、虚拟仿真、数据挖掘的活动化解教学难点。全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内在的能力和情感变化,使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评可测。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对教学实施精准调整。依据课前测评数据,指导学习领袖制订小组辅导方案,分析自学掌握情况,优化教学内容,调整任务驱动时长及教师参与度。通过数据赋能,进行课程设计,实施课程教学。

(二)以生为本,具有较强的跨境电子商务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和引领产业的发展步伐,契合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4]。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确定课程体系,将行业、企业的要素全面融入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的变动调整课程内容,形成职业教育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跨境电商推广专员、跨境电商客服专员、跨境电商数据分析专员、跨境电商视觉设计专员、跨境电商数字营销专员等。在岗位设置上,他们主要从事业务运营、客户服务和网店维护与管理三个岗位。业务运营岗位包括网店注册、选品、成本核算和定价、产品的优化、推广、采购等。客户服务岗位包括在线客服咨询,处理客户反馈、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上传物流订单状态,订单处理,及时回款等。网店维护与管理岗位包括店面布置、产品图像处理、产品画册的制作、网站网店建设与维护、数据分析、客户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和采购仓储系统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方面,需要根据上述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进而形成职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画像,开展个性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理念需要探索个性教育和包容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并在实践中不断融入教学研究成果,完善教学管理与保障制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数字技术,能够突破教学的时空界限,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调整学习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互动交流、研讨,使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和灌输过程,而是一个知识建构、能力提升、素质养成、情感交流、人格完善的过程。

(三)产教融合,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素养

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需要深入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和相关企业,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业务发展态势、海外市场产品的发展需求、目标人群和潜在的市场客户。要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能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开展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实践。要能够指导学生在相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真实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实践,让学生真实了解和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各项业务要求,在具体实践业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课程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本问卷针对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实践设计了教师面临的四个问题,分别是“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不够”“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场景单一”“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团队创业导师不够”“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创新创业意识不够”。其中,85.7%的教师选择了“实践能力不够”。跨境电子商务是一个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很多教师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平台和教学场景单一,对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业务内容、工作要求等实践业务掌握不足,缺少第一手教学案例和跨境电子商务一线的实践经验。个别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跨境电子商务实际业务还存在较大出入,实际教学效果较差。职业院校教师的一线实践经验不够、实践能力不足,成为跨境电子商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瓶颈。

(二)专业能力不强

本问卷设置了“语言沟通能力不够”“客户开发能力不够”“不熟悉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流程”“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不强、从事的跨境电子商务店铺业绩平平”“不了解海外客户产品需求”“面对业务经营中产生的业务纠纷、物流问题等无所适从”六个问题。其中,不熟悉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占6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运营能力不强、从事的跨境电子商务店铺业绩平平占75%。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的业务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伴随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的发展壮大,商务业态不断变化,B2C和B2B业务也呈现很多新特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贸技能、电子商务技能和较高的业务素养。在外贸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具有与国外客户沟通交流、业务洽谈、客户开发等能力,熟悉外贸业务流程,能够独立处理客户订单,熟练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操作、保险、报关等业务操作,了解各国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能够熟练处理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遇到的各种业务纠纷。在商务技能方面,能够独立分析和判断国外市场行情,了解各个电子商务运营平台运行情况,具有较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网店运营能力。在业务素养方面,由于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全球客户,客户的语言、消费偏好、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等不尽相同,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灵活应变的处事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积极合作的团队意识。学生个性化成长和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的专业能力现状与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信息化素养不足

在信息化素养方面,问卷设置了“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设计和实施”“数字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度较少”“利用大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个人化培养和教育不够”“通过大数据对业务运营数据等分析能力不够”“跨境电子商务教师数字化素养很好”五个指标。其中,67.86%的教师认为利用大数据开展学情分析,对学生进行个人化培养和教育不够。53.7%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度较低。

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不足,部分教师无法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全过程数字化教学;部分教师无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开展学情分析,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画像。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不够,教学效果较差。在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可以精准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产品创新。同时,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加快商品流通进程,降低交易成本。在跨境电子商务教学中,一些教师难以通过大量的跨境电子商务数据和实践案例对跨境电子商务开展数据运营分析,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的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问卷设置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很好、能够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发展要求”“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还需要通过学历提升、岗位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跨境电子商务教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度不高、不了解企业实际、科研和业务水平亟须提高”四个问题。82.14%的教师认为专业课程跨境电子商务教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入度不高,不了解企业实际,科研和业务水平需要提高。57.14%的教师认为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还需要通过学历提升、岗位锻炼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步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院校由原有的中专升格、学校转制而来,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高职称教师队伍比例偏低。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发挥职业院校原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的基础上,让教师在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一线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锻炼,补足短板,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课程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问卷设置了“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教师专业能力”“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教师数字化素养”“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五个问题。50%以上的教师认同上述五个方面的提升路径,其中,92.86%的教师认为应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可见,提升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