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 李瑾 胡万山 李琳

摘要]为化解高等职业教育生源危机、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回应市场用人需求新变化,韩国政府于2021年开启了“名匠大学”试点改革。通过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采用灵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加强课程建设过程与条件保障的校企合作、强化“政企行校”紧密合作的治理体制等改革举措,为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借鉴韩国“名匠大学”试点改革经验,我国应下放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完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通学校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渠道;强化课程建设上下协同,建立梯次提升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健全产教融合实施办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名匠大学”试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李瑾(1991- ),女,河南焦作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助理研究员,博士;胡万山(1990- ),男,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062)李琳(1981- ),女,河南焦作人,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博士。(陕西  渭南  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IA210276)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2-0062-08

韩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初级大学、专科学校等高等教育机构于1979年改组而来,经过40余年的改革与发展,韩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随着近年来韩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鸿沟”不断扩大,致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中小企业用工荒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进一步使得社会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不足,更使国民经济发展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对此,韩国政府于2019年12月颁布了《专门大学改革方案》,正式拉开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帷幕,“名匠大学”试点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名匠大学”试点为分析对象,深入剖析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层原因和具体举措,以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一、韩国“名匠大学”试点改革动因分析

“名匠”即德语的“Meister”,亦有大师之义。“名匠大学”试点是在韩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巨大生源危机与内部矛盾问题突出,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背景下,由政府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统筹推进的。“名匠大学”试点旨在通过国家政策支持,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一)多重诱因致使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面临巨大生源危机

学生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资源,生源的多少及其质量对学校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韩国学龄人口数量持续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逐渐减弱、社会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认可度持续低下,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面临巨大的生源危机。

1.学龄人口减少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招生困难。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数据,2022年韩国人口出生率仅为0.78,成为全球生育率垫底的国家。生育率持续走低,致使韩国学龄人口(6~21岁)不断减少,预计2017年至2027年10年间韩国学龄人口将减少190万人,而作为大学升学主要群体的18周岁人口,将从2017年的61万人减少至2030年的46万人。学龄人口尤其是大学学龄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韩国很多大学尤其是办学层次水平相对较低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难以招到足够的优质生源。根据2020学年入学结果统计信息显示,韩国138所专门大学中共有77所(57.8%)没有完成原定招生计划。从当前韩国大学学龄前人口结构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难的问题会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愈演愈烈。

2.竞争力减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招生处于劣势。大学招生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同台竞技的重要场域,相对竞争力是在此场域中能否占据优势的核心要素。在韩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其与普通大学相比差异化的办学定位、办学机制和育人模式,使其在差异化竞争中形成了相对优势,由此也受到了大批学生的青睐,促进韩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韩国普通大学开始开办职业教育类相关专业来瓜分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而且韩国政府也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另外,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中逐渐弱化了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办学立场,开始盲目模仿普通大学的办学模式。这都使得韩国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趋同,致使高等职业院校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减弱,最终使得韩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3.较低的社会认可度使得学生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接受度,是其是否选择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能”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韩国社会。长期以来,韩国社会公众都秉持着“以学术性和理论性人才为尊”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一般都更倾向于选择普通大学就读,接受职业教育一度成为“学业成就低”的代名词。这都使得韩国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诞生初期便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同时,受学龄人口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减弱等系列因素的影响,韩国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意愿进一步降低。

(二)内部问题迫使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制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内部矛盾问题、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偏见,是迫使韩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协同推动政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内部动因,特别是韩国政府近些年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对职业教育特殊性的考虑不周,诱发了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强烈的改革呼声。

从改革实践来看,韩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面开启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以1997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代表,开始深入推进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高等教育法》中,不仅对高等教育性质、地位、办学目标、办学方式、治理机制等进行了整体规定,而且专门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校名使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具体要求。2000年以后,韩国政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还专门制定了《专科大学综合发展计划方案》《专科大学教育革新实践方案》《专科大学培育计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从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看,无论是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韩国政府都寄希望于通过借助市场力量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而且要求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以“需求者中心”的原则开展自由竞争,以此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提升、促成“开放的教育,终身的学习”这一教育改革目标。然而,相较于普通大学,当时韩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对外存在着国家法律层面上权利的不对等,对内存在着师资水平不高、办学实力不强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整体与普通高等教育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这就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高度市场化竞争中的“危”远大于“机”,可能致使高等职业教育危机进一步扩大。

为促使政府正视教育政策的片面性,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关切和长远发展,韩国高等职业教育相关人士组织开展了“专门大学革新运动”,尝试以集体力量推动政府深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此次运动中,相关组织向韩国政府递交了“专门大学开设授予学士学位的专业深化课程”“专门大学专业授课年限自主化”等议案。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韩国政府于2009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法规,将专门大学人才培养层次提升至本科层次。李明博担任韩国总统期间(2008—2013年),韩国政府选定了11所专门大学作为世界级高等职业教育机构(World-class College)予以重点建设,同时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些改革举措虽然有力地推进了韩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仍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为高等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社会需求倒逼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深化育人模式变革

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密切关注社会人才需求。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变革,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人才素质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都为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实践中表现出了发展速度呈指数型增长、涉及范围涵盖各行各业、变革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等典型特征。在此背景下,韩国职业教育界也开始深入思考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经过近些年的探索和研究,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成为韩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职业教育政策目标也从“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为“推进终身学习,建设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界也开始推动韩国政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于建设能够满足劳动力技能动态提升需求的教育制度,以此确保劳动力在经济生命周期中能不断提高维持生计的能力,以促使广大劳动者可以从容地面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韩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并未深层对接个体的终身学习发展需求。韩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聚焦于培养传统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与普通大学相比,更加突出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相对忽视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更多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较少为学生终身学习做长远考虑。二是课程体系及内容难以支撑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韩国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尚不足以使学生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跨学科实践创新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学校理论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行业生产实践前沿知识相对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未能有效锻炼专业实践技能,这从深层次上掣肘了韩国高等职业教育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未能适应终身职业教育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看,韩国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协同不足,学校单方面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不强、职业技能的长远发展受限;从人才培养机制看,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还未建立起完善的技能型人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人才培养未能适应终身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二、韩国“名匠大学”试点改革关键举措

在《专门大学改革方案》的统筹安排下,韩国教育部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办学业绩、办学目标及其发展规划等要素的综合考察,于2021年确定了5所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名匠大学”试点改革主体院校,并颁布了《名匠大学试运营项目基本计划》,不仅每年给予每所学校20亿韩元经费支持,而且重点支持试点院校开展专业硕士教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健全学校制度体系。寄希望于通过“名匠大学”试点改革带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办学模式创新,最终推进韩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

(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

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名匠大学”试点首先从国家制度层面放开了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限制,并深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