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

作者: 燕珊珊

[摘要]职业学校推进岗课赛证融通,需找着力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发挥其综合育人功能。从实现层面上构建以“岗”促教的实践教学机制,以“课”促改的“三教”改革机制,以“赛”促学的学习激励机制和以“证”促训的人才评价机制。从推进层面上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重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进“三教”改革;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职业技能证书为落脚点,构建育训并举的人才体制;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一体化设计为突破点,促进多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融合,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复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功能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路径

[作者简介]燕珊珊(1983- ),女,四川内江人,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师,硕士。(四川  成都  6112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JA20010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0-0034-08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高教育质量;同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从学理上探讨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实现机制与推进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价值

1.为全面落实1+X证书制度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型。1+X证书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为1+X证书制度的全面落实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型。

第一,岗课赛证融通为职业学校创造了育训并举的新途径。实施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学校切实贯彻育训并举的主体职责。传统的职业学校育训并举,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来实现的,即职业学校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合作办学的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这种“学”与“做”相分离的培养模式,难以保证育训并举的实际效果。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融合了岗位能力标准、职业技能大赛标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等多项标准,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校企联合育人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表面上各司其职、实质上各自为战的格局,从而把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学校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中,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拥有了一体规划、一体实施的操作空间,为职业学校落实育训并举创造了新途径。第二,岗课赛证融通为职业学校重构教学内容创造了新契机。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存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难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脱节、与企业岗位实操脱节。1+X证书制度的实施,正是为了补足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和职业培训的“短板”,提升企业参与度。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需求标准为导向重组课程内容;以职业技能大赛标准为引领,强化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以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标准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可以说,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全面重构了职业学校的育人标准和育人体系,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打下了更加牢固的基础。

2.为促进融合育人、深化多元育人提供了新的实施路径。产与教、工与学、理与实的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深化融合是职教发展始终坚持的方向。融合育人、多元育人模式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从宏观层面看,产教融合、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等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指明了新的方向;从微观层面看,岗课赛证融通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第一,职业教育走多元办学、多元育人的道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术界、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但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以何种方式来开展,以什么样的方法论为指导,则莫衷一是。就目前而言,岗课赛证融通是最契合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理念、最能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落到实处的模式或方法。一是从主体整合的逻辑看,岗课赛证融通的实施主体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培训评价组织等,以一个模式带动了众多类型主体的协同联动,能产生非常高的协同效能。二是从资源整合的逻辑看,岗课赛证融通聚合了企业的岗位资源、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职业技能大赛资源及职业技能等级培训与考核资源,可以使原本分散的教育、社会资源通过一个模式整合起来形成资源合力。由此可见,岗课赛证融通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指明了新的方向。第二,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本质是社会化育人、综合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各方主体都要参与到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来,这就需要创设便于各类主体协同开展教育活动的实践路径。岗课赛证融通以课程为载体,融合了企业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职业培训等多元要素,使得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成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入口”。随着我国全产业链的转型或升级,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进步,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持续推进。可见,岗课赛证融通为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3.为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抓手。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一种以多元、跨界、整合为特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涉及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建立与之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职业学校推进“三教”改革也就有了新的实践抓手。

第一,岗课赛证融通丰富了职业学校“双师”内涵。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对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师资建设,要求教师树立“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态度,成为具有较强岗课赛证四项能力和融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一是教师要切实以“获得岗位技能”为基础,保持走进企业、贴近产业,更新技术技能知识;二是教师要以课程体系为核心载体,加强课程资源要素整合,大力开展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育人质量;三是教师要积极参与证书培训,掌握证书培训体系内涵和相关证书的认证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证书认证工作;四是教师要积极组建大赛指导团队,掌握行业竞赛体系,提高指导学生竞赛的能力。教师在落实融合育人、多元育人的过程中,通过深化对岗课赛证融通的概念认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成为具有较强岗课赛证融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第二,岗课赛证融通重塑了职业学校课程教学形态。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教学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一元化课堂讲授式教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育人,是在原本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项全新的教育元素。相对于传统的“岗课”“课证”“课赛”等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以岗课赛证四要素融合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将“岗、赛、证”的面向对象、主要内涵与特征、评价体系等整合建课,突破岗课赛证四要素的生成逻辑、目标、价值取向不同所产生的整合难度,理清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层次性,形成多层次、多场景的教学模式。

第三,岗课赛证融通充实了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的内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在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下,参与教学的人员和教学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岗课赛证四要素可以给教材改革提供改革思路与实施路径,教材编写人员不再只是高校教师,专业教材要紧跟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引入竞赛项目,增强教材内容的时效性,以有效破解过去教材改革中教材编写人员单一、教材内容偏重理论、缺乏真实岗位实践性内容和典型案例等问题,提升教材编写质量。

4.为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整合性、技术性等特征要求职业学校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整合多元办学主体和产教两大领域的教育资源,为我国职业教育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第一,岗课赛证融通为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评价标准创造了突破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社会性以及学生学习成长的终身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应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多方面成长。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与社会的有机融合,有效打破了我国传统职业教育“关起门来”办学的格局。通过将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与培训内容、职业技能大赛标准等多元教育要素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不仅为我国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评价标准提供了可能,也为职业学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元化评价创造了操控空间。第二,岗课赛证融通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创造了突破口。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企业已经参与人才培养,具备了评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但同样是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业组织、职教培训单位、竞赛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等依然游离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之外。岗课赛证融通则不同,它是以专业课程改革为实践载体和抓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合岗课赛证多元素,使行业组织、职教培训单位、竞赛组织、行业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等主体都能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也为多元社会主体参与高技能人才评价创造了新的突破口。第三,岗课赛证融通为完善人才培养评价过程提供了环境与支持。岗课赛证融通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丰富的评价过程与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标准,可以使多元评价主体根据不同的场景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评价。

二、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现机制

1.以“岗”促教,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机制。岗位能力标准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依据。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首先要牢牢抓住企业岗位能力这一核心要素,以“岗”促教,以“岗”促改,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机制。

第一,瞄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构建“岗教互通”的实践教学机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决定职业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岗课赛证融通,瞄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内容,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依据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职业学校要在校企“双元”育人的基础上,在构建专业实践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始终做到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高度匹配和统一。二是将企业岗位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及时融入专业实践教学中。当前正值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全面兴起的时代,产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不断涌现并加速迭代。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需对企业岗位工作形态的变化时刻保持高度敏感,学习前沿科技成果和技术工艺,并及时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中,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第二,对接企业岗位工作实际,构建新的实践教学“双元”联动机制。企业岗位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离不开学校与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双元”联动。职业学校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政策精神和工作要求,改革调整专业教学体系,与企业建立起良性互动、协同高效、优质有序的实践教学机制。一方面,职业学校应根据实际办学条件,以生产性实训的标准来规划和设计实践教学,激发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及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在动力,形成相应的联动机制。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应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教师入企实训与企业导师入校兼职并举,同时把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在生产一线,不断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的途径,把“中学结合、学做合一”贯穿于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