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证研究
作者: 常媛 韩燕 钟菁[摘 要]时间管理是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实证研究了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情况,理工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在不同特征下存在差异,且较高水平的时间管理倾向有利于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硕士研究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以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6-0114-05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的整体发展。目前,学术界已经对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多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导师因素、学校因素以及个人因素等。部分学者提出,由于研究生导师自身能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够等,导致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关注度不够,进而影响其科研能力的提升[1]。同时,良好的学术氛围、充足的经费支持等外部条件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2-3]。此外,研究生个人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学习兴趣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科研能力的提升[4-5]。然而,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存在导师资源不足、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成为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提前规划,运用相关技巧、方法和工具,以高效利用时间,实现个人或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6]。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学习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并能独立安排学业和科研任务。然而,这也导致部分研究生出现了严重的学业拖延现象,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科研能力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以实验为主的理工科研究生,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更注重理论探索,这对他们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时间管理水平,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业和科研任务,成为“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
综上所述,本文从个人、导师和学校三个维度调查理工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及其时间管理倾向,并深入探究时间管理倾向与“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为提升“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一、“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科研能力调查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式,以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应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与数据收集。该问卷主要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构成。其中,时间价值感是个体对时间价值的认知,具有导向作用,驱动个体朝目标行动[7];时间监控观则体现个人对时间的有效利用能力,包括目标设置、计划安排、时间分配及结果检查等外在行为[7];时间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身时间管理能力和信心的预期,是影响时间监控观的关键因素[7]。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则从个人、导师和学校三个维度设计,经过专家访谈和抽样调查修正,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共回收有效问卷177份。
(二)相关检验
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文中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鉴于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是由黄希庭等[7]学者制定,其信度与效度已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s的α值来评估问卷的信度。当α值≥0.9,表示量表信度佳;α值=0.8~0.9,表示量表信度良好;α值=0.7~0.8,表示量表可以接受;若总量表的α值≤0.7且分量表的α值[≤]0.6,则表明量表信度不可靠,需重新编写量表题目。根据信度检验结果(见表1)可知,个人维度、导师维度及学校维度子量表基于标准化项的α值均大于0.6,部分维度的α值甚至高达0.9,而总量表基于标准化项的α值为0.708,也超过了0.7的标准,说明该问卷信度较高,适合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2.效度检验
本文使用SPSS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的KMO值为0.740,介于0.7~0.8之间,说明该问卷效度较好。同时,显著性水平为0.000,远小于0.05,说明该数据适用于因子分析。
3.提取公因子计算得分
在验证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后,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成功提取了个人、导师和学校三个维度的公因子。这些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1.80%,说明所提取的公因子已经涵盖了问卷中的大部分关键信息。通过计算不同题项上的旋转成分矩阵,最终得出科研能力总得分。
二、“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对科研能力的影响
(一)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显示,科研能力综合得分的最小值为64,最大值为155,标准差为16.98,说明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时间管理倾向及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的得分上,均值均高于中位数,说明经管类硕士研究生总体时间管理水平较高,但时间管理倾向总体得分最小值为107,最大值为190,说明经管类硕士研究生之间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二)差异性分析
本文运用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特征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差异性分析(见表4、表5)。根据表4和表5可知,科研能力、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在硕士类别、年级以及工作经历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硕士类别、年级和工作经历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时间管理倾向影响不显著。在性别方面,女生的科研能力、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均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相对较高。此外,在专业类别方面,偏文科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时间管理倾向上普遍高于偏工科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这可能与文科生在思维方式、处理事务的细心程度以及条理性方面的优势有关。然而,不同专业类别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在时间价值感上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三)相关性检验
根据相关性检结果(见表6)可知,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科研能力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1,初步说明了较高的时间管理水平对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也均与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四)实证检验
根据实证检验结果(见表7)可知,时间管理倾向与科研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817,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提升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对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针对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对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也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这三个不同时间管理维度对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537、1.300和3.032,且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的增强均对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三、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分析了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情况,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理工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在不同特征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女生的科研能力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普遍高于男生,偏文科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在这两方面也显著高于偏工科的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第二,较高水平的时间管理倾向对于提升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时间管理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较高的时间管理水平能够提升硕士研究生完成科研任务的质量,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拥有强烈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也有助于提升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二)建议
1.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时间价值感
研究生应摒弃传统的时间观念,加强自我管理,改变时间管理思维以提升时间价值感。同时,要明确个人责任,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此外,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学习阶段的目标,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合理分配时间、精力和行为模式,避免时间浪费。
2.合理设置目标,提高时间监控观
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离不开明确的目标制定。研究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长远目标,并尝试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小目标。同时,要学会分清轻重缓急,合理规划科研任务,提升时间监控观,进而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此外,导师作为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启蒙者和科研活动的指导者,可以从提升时间监控观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指导研究生确立合理的目标,并及时沟通、交流,督促他们按时完成科研任务,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及时落实执行,提升时间效能感
要提升硕士研究生的时间效能感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仅仅设立目标是不够的。硕士研究生应制定合理的时间表,优先处理重要紧急任务,集中注意力并消除干扰,提高效率。同时,适当休息、持续学习和不断改进也是硕士研究生保持精力、专注力,提升时间效能感,进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巩亮,张万红,李卿,等.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2):50-57.
[2] 季俊杰.优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13-18.
[3] 陶金国,张妍,廖莉莉.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20, 14 (3):104-112.
[4] 马燕,胡慧丽,韩淑珍,等.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EM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9 (9):108-112.
[5] 马立超,姚昊.“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如何突破“科研围城”: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5):68-79.
[6] BRITTON B K, TESSER A.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83(3):405-410.
[7]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516-518.
[责任编辑:梁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