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实践评价

作者: 关静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是当前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将主成分分析法、Fisher判别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的实际教学案例与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组有计划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并采用既定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及其与实际教学案例的融合方面,深入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特点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实践过程方法对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思政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9-0083-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3]。多元统计分析这门专业课程要找到课程思政建设有效途径,使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共同作用,发挥育人效果[4]。中国民航大学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组(以下简称课程组)在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中遵循过程闭环的原则,重点在课程思政案例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这两个方面开展探索和建设工作,并以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章节为突破口,进行了课程思政设计和建设工作。课程组在试讲后,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和思政育人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指导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

一、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工作指导路线

课程组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坚持结果导向的实践逻辑,采用事先制订计划、事中改善过程、事后评估提升的全过程管理模式。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是达到优良的教育教学效果,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过程,因此要特别重视课程组在工作安排和评价方案上对教师工作的指导作用。为了提升课程组整体的教改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课程组拟定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并且优先选定了多元统计分析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做好事先管理;课程组依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在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不断进行自评,并开展交流和互评活动,使过程“有章可循”,始终保持明确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完成后,课程组按照既定的评估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的要求进行经验交流与总结,使课程组全体教师都得到了全面、充分和有益的反馈,形成了经验成果,做好了事后总结。

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为核心的评价方案贯穿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和实践始终,是课程组贯彻全过程管理模式和思想的体现。

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一)主成分分析法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总体主成分”是主成分分析教学的起始章节,它为学生揭示了成分分析的具体研究方法。按照教学要求,这一章节需从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两个方面向学生阐明主成分分析的核心思想,要求学生掌握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或相关性系数来构造主成分的方法。

在这节课程中,变量的相关性、协方差矩阵计算、正交变换矩阵都是基础理论知识,仅从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方面来讲授主成分分析的概念和方法是比较枯燥的。课程组在课程中引入了“通过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的课程思政案例(见表1)。学生的考试科目较多,且各科成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中提取抽象的综合性指标既符合主成分分析应用场景,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将高维变量通过降维转化为低维变量的思想方法在这个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对这一重点思想方法进行了补充讲解。通过对本方法的讲解,教师在提取主成分的过程中将专业课程育人标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加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

(二)Fisher判别法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Fisher判别法是判别分析的方法之一,用投影的方法使k个不同总体在p维空间上的分布趋于分散,同总体内样本分布趋于集中。利用方差分析的思想,构建线性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此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课程组设计了“公司新员工如何分配工作”的课程思政案例(见表2)。此案例中公司三个部门对新入职员工的专业能力、自信心、理解能力、交际能力、适应性等15个方面的能力测试进行评分,并对此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公司新员工如何分配工作”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启发:

1.对用人单位而言,要科学调度人力资源,快速提升新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业务能力。掌握新员工的能力水平,为其匹配合适的岗位,能帮助员工成长,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2.对新员工而言,要了解个人能力与职业目标的差异,客观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能提升个人价值,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3.对学校而言,要提供适当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条件,指导学生就业,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职场。

因此,课程组在讲解本节课程案例的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典型相关分析法课程思政案例设计

典型相关分析是利用综合变量对其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5]。在本章节教学中,由于参与分析的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指标组,因此这一概念对学生而言可能较为抽象。

课程组再次引入了学生成绩分析的“强基教育”课程思政案例(见图1),将基础学科归为一组,其他各个专业的学科归为另一组。这个案例分析的结果说明学生对于不同专业的学习能力评估相关性较低,而各专业学习能力都与基础学科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从而印证了我国近期倡导的“强基教育”的现实意义。通过数学工具量化基础课对专业课程的影响,学生了解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从而踏实学习打好基础,为个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评价

针对重点章节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课程组制定了评价办法,其中包括针对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评价表,以及用于评估课程整体育人效果的学生调查问卷。

(一)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

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承担主要责任。为了帮助教师对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帮助教师找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课程组设计了如表3所示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课程组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章节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能够反映包括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合及运用、关键思想方法覆盖率等具体工作情况的检查项和指标,其中特别肯定了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参与人员结构的作用,多方人员的参与能够有效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使用此评价表,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期阶段就能形成全面的规划设计,并对建设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动员。课程组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清晰客观地掌握教师工作的具体情况,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教师梳理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二)学生反馈和跟踪情况

课程组在多元统计分析教学中已经积累了通过作业、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法和经验。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课程组在几次试讲后采用重点学生约谈、专题班会等形式收集并整理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普遍反映思政元素的融入效果良好,认为其确实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思政课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摆脱传统教学法的束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很容易将学生从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中“解救”出来,并进入著名统计学家的世界,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学家的生平和生动有趣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策略性引导,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个愉悦的探索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线上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制作内容丰富的PPT,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其创新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让学生有体验、有实践,真正有所收获。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习重点定理和相关理论的推导过程,了解知识的演变脉络,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课程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把帮助学生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把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发探索和思考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庞杂、应用领域广泛的特点,需要学生主动地将自身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相结合,积极地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印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Fisher判别法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等思政教学案例,体现了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重要作用:思政元素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分析的思想方法和建立统计分析方法的思想根源。通过事先研究设计评估方案,在教学实践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果评价中,课程组能够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评价表”也成为课程组内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的载体,能够有效为教师群体赋能增效。根据不同的课程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可以持续进行优化和调整。这一基于评价方案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对相关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陈路.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2.

[3] 薛运侠,吴春阳.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意蕴、环节及应用逻辑[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78-82.

[4] 关静.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研究[J].大学教育,2023(12):112-115.

[5]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