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框架与培育策略

作者: 李健龙

新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框架与培育策略0

[摘 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职教师既是教育实践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桥梁,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核心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朝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提升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剖析我国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时代价值,设计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出数字素养培育策略,为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为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团队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字素养;内涵;框架;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1-0006-05

随着全球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增速转型,很多国家和地区将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纷纷出台国家政策和战略规划,发布数字素养培养框架,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全面保障公民数字素养的提升。1995年,美国已经认识到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开始推动相关教育的开展以减少数字鸿沟,即减少不同群体在获取和利用数字技术方面的差异。挪威于2004年发布的“国家数字素养计划”标志着数字素养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这反映了挪威对数字化技能的重视。这一举措有助于确保其公民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并在数字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数字素养纳入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SDG4)监测指标体系,这表明数字素养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都是中国对全球数字化浪潮的积极回应。这些举措不仅为高职教育指明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而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数字技术变革,提升数字技能和意识,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工作环境的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一)数字素养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数字素养这一概念在不同地区、不同文献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述,但它们都指向了相似的内涵,即个体在数字环境下获取、理解、应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可将其归纳为数字技能、数字胜任力、数字能力、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五个部分。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素养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和深化,它不仅包含数字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念,而且包括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教师的职业特点。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表现为能够融合专业技能与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利用数字资源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估,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具体体现如表1所示。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丰富且多元,涵盖了技术能力、整合资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可以促使高职教师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时代价值

(一)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引擎

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字化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此,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一是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教师角色正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运用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数字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是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打破地域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数字技术还能促进教师间的在线协作,使其能共同研发课程和挖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数字化教学能力对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借助虚拟现实、仿真实验等数字资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数字技术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快速推进的当下,高职教师需要持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为适应数字产业的需求,高职教师必须提升数字素养,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其次,面对技术革新,高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数字技能,帮助学生应对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此外,数字技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在线教学、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高职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以有效指导学生。为此,高职教师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专业技能,全力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活动实施和教育评价改革等多维度的有效融合,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教师数字素养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数字素养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高职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首先,提升数字素养有助于教师紧跟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实现教学创新。数字技术的引入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推动教学向个性化、智能化和终身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数字素养的提升为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和灵活的手段,使教师能够更充分地利用数字化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和模拟软件等)开展教学。这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此外,教师的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治理和数字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推动学校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最后,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还需具备数字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确保学生安全、理性地使用数字技术。

(四)培养学生数字意识的关键因素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意识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这不仅与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有关,更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息息相关。而教师的数字素养作为学生数字意识培养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数字能力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数字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字意识的形成。利用智慧课堂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也有助于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便捷、高效。

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框架设计

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指出,教师数字素养包括 5 个一级维度、13 个二级维度和 33 个三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 5 个方面。《教师数字素养》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师数字素养》,根据高职院校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设计了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见图1)。

四、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策略

(一)增强高职教师数字化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职教师面临的角色转换和数字素养提升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方式;数字技术的崛起,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如在线教育和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应用。这不仅要求高职教师掌握先进的数字工具,还要求其在教学设计、学习评估等多个层面实现创新。为此,高职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字素养在教学和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积极自觉地提升自身数字素养,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高职教师需要主动作为,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仅要关注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还要深入了解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最新应用。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掌握数字素养的核心技能,包括信息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素养等,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参与专业培训和实践交流也是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参加学校或校外机构组织的数字素养培训课程和研讨会,能够系统地学习数字技术知识,并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教师自主学习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书籍、教程和在线资源,也是提升个人数字素养的有效方式。

(二)打造数字教学环境,提升高职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

构建先进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对推动教育教学现代化、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是建设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这是推动教育数字化的重要前提,能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顺畅地使用网络资源。二是高职院校应遵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着力打造融合虚拟与现实的教学环境。这包括对现有教室的升级改造,如配备智能黑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基础设备;升级实验实训设备,引入满足专业需求的高性能计算机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尖端技术,构建全面数字化的校园空间,使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核心要素,为高职教师提供优质平台。三是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开发和优化软件资源,采购或自主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在线课程平台、互动教学工具、评估工具和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专业的建设和教学需求,提升教学效率。四是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教学平台,支持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等不同类型的数字化和颗粒化的教学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数字化教学实践中提升数字素养,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强化数字素养培训体系建设,激发高职教师数字化创新活力

为了提升高职教师的数字素养并激发其数字化创新活力,首先,应设计多元化的数字素养培训方案。通过调研教师当前的数字素养水平,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例如,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数字工具使用的基础培训;对于中级教师,重点开展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培训;针对资深教师,着重开展有关新型教学方法和技术应用探索的培训。其次,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工作坊建设。以数字素养工作坊建设为契机,结合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教学能力比赛及示范教学等形式,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国内外的研讨与培训活动,激发教师的数字化创新精神并提高其专业水平。最后,借助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来推动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以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为依托,建立由校、省(区)、国三级递进的竞赛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设计和技术应用竞赛,从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建立培训学习长效机制,确保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促进高职教师成长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专业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四)构建完善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驱动教师数字素养持续提升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高职院校应构建完善的数字素养评价体系,以此推动教师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一是高职院校应制定一套科学且合理的数字素养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基于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具体发展状况和特色,覆盖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巧、资源建设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能力。二是考核评价体系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自我评估、同行评议、学生反馈以及教学管理平台数据分析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实时收集教师的工作数据,定期进行数字素养评估,为教师创建个性化的数字素养发展雷达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成长和提升建议。三是高职院校应贯彻“诊改”理念,引导教师根据数字素养评价标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与实施步骤。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模式,定期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全面分析自己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与短板,以此推动自身数字素养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创新数字化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打造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教学环境、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等,才能推动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

[ 参 考 文 献 ]

[1] 宋敬敬,赵祯霞,冯家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J].高教论坛,2023(11):40-43.

[2] 马霞.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与提升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3,25(22):167-169.

[3] 周刘波,张梦瑶,张成豪.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时代价值、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98-105.

[4] 马念念.教师教育数字化的困境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3(22):29-32.

[5] 徐春梅,乔兴媚.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要素、实然困境与提升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0):63-67.

[6] 刘文开.教师数字素养的现实价值与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23(3):115-118.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