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学生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探索

作者: 王凌

[摘 要]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政治要求,而且是促进医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校“00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入党启蒙教育创新性不足、育人功能与学生个体联系不紧密、党建引领与医学专业不相融等现实问题,探索以大一医学生为目标群,聚焦思想认知和持续实践两方面,构建立体化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在榜样引领、沉浸体验、馆所探究、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持续探索与创新,将医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专业发展教育与实践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突出教育“内化—外显”双向构建,提高入党启蒙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多角度帮助大学生实现入党启蒙教育的内涵汲取与正确价值观的外显塑造。

[关键词]医学生;沉浸实践;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1-0104-04

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政治要求,而且是促进医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大学是青年学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1]。这个阶段的青年学生学习力旺盛、可塑性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尤其是医学生群体,时代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与使命。应该思考如何有效抓住青年学生的关键期,在入党启蒙教育中夯实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帮助医学生把好人生方向,增强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2],把医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医学生中加强入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一)医学生的职业使命与担当需激发内驱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医务工作者秉持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与担当,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医学生中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创新搭建线上线下“党建+”育人模式,持续开展“党建+文化”“党建+实践”“党建+发展”“党建+心理”等特色育人活动,尝试解决传统党建引领路径单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在新生入学后开展一系列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如参演、观看话剧《赵雪芳》、情境体验思政实践活动、感悟生命科学馆的生命教育等,让学生在亲自策划、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中激发内驱力,培养职业精神。

(二)医学生漫长的成才之路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由于医学生的成才之路艰辛而漫长,在学习、科研、服务、创新中不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驱动力源于他们对医学的热爱、梦想的追求和信仰的坚守。胸怀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是医务工作者人生价值、职业责任和长期秉持的信念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砥砺前进的奋斗史成为医学生艰苦成才最好的教科书,应在医学生中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启迪医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冷静思辨,执着追求,用坚定的信仰赋予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三)医学生的从业之路需要强化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努力[3]。新时代医学生是国家健康事业优秀人才的后备军,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奉献精神不仅是职业本身赋予的要求,而且是当代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核心内容,更是高校培育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新举措。

二、当前医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不足

(一)教育感染力不强

部分高校入党启蒙教育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倾向,学生党建工作成效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的管理辐射作用较小[4]。如很多党建活动以集体知识宣讲为主,较少与普通学生所学专业、生活实践、职业发展相结合,使部分学生无法找到入党启蒙教育与个人学业、职业发展的契合点。部分高校的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的参与和感悟,削弱了入党启蒙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高校入党启蒙形式单一,仅依赖于报告、讲座等单方宣讲的方式,缺乏应用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的高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足,影响了传播效果和覆盖范围;有的入党启蒙教育主要依赖于辅导员,统筹协调不充分,未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党建育人格局。

(三)对个体关注较少

当前,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部分大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辨别信息能力不足,容易被误导,给高校的治理乃至社会的治理带来困难和阻碍[5]。因此,要将党建引领与学生的实际问题互联互动,贴近实际、融入行动,使入党启蒙教育在覆盖集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防止他们在入党动机、入党意愿、入党目标存在表里不一的现象。

三、“二方四点”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山西医科大学在入党启蒙教育中持续创新,构建了“二方四点”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即从思想认知常态化浸润和常态化推进实践活动两方面突破,在榜样引领、沉浸体验、馆所探究、社会实践四个点着力,引导学生边体验边感受、边学习边领悟,边认识边内化,将医学生“新医德”培养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建设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个体认知的构建,实现党建知识的获取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一)通过入党启蒙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

1.组织学生参演话剧《赵雪芳》,亲身感悟优秀医务党员的榜样力量

山西医科大学原创话剧《赵雪芳》以杰出校友、全国首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赵雪芳为原型,以舞台话剧的形式再现了其工作生活的曲折经历,体现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该剧2019年入选山西省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奖励项目、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医德教育实践教学内容。2024年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创文化精品。医学生在参演《赵雪芳》的过程中,沉浸感受“身边人”发生的“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彩排、参演、观看过程中牢记雪芳精神,从而立志成长为“赵雪芳式”的好医生和好党员。

2.引导医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思政实践剧体悟医务党员的奉献精神

情境体验思政实践舞台剧表现的自由度较高,由学生独立选本、选角、排练、演出。学生通过选取党建题材,汲取故事的精神内涵和党建理论,是“行走”的思政课。如《白衣执甲》剧目,学生通过舞台剧再现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非常岁月,医护员工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演出后,有的学生受故事感染而潸然泪下;有的学生受主人公精神感召,主动服务奉献;有的学生找到自身差距,立志努力读书;还有的学生将职业生涯目标定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3.用实馆所资源,引导医学生主动探索生命科学的无穷奥秘

通过组织医学生参观山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引导学生从医学图腾文化到医学科学知识、从人体宏观系统到细胞微观世界、从目前的医学技术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医学知识到人文关怀,围绕生命的起源、生命活动的执行、对生命的挑战、生命的永恒等主题,激发学生认知、探索生命科学的功能与奥秘,更加坚定了医学生立志在科学探索中珍爱生命、护佑生命的初心。

4.着眼社会实践,建好广阔天地的“大课堂”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分阶段开展党建引领。例如在学生大一刚入校期间,通过开展入党启蒙教育活动,坚定医学生的职业理想。大一中期将党建微课、形势政策课与情境体验思政实践教学、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结合起来,夯实医学生的党建知识;大一后期将党建育人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就业教育、感恩奉献教育,将党建教育融入个体需求,引导学生高度认同“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成人观、成才观。如临床专业学生在参加了入党启蒙教育后,在生涯规划书中写道:“我立志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待我学有所成时,希望成立一支慕‘明’而来的医疗队,让患有白内障的山区老人、儿童重见光明。”

(二)医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落脚点在常态化实践

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的落脚点是通过主题教育、志愿者活动、创新创业等常态化实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辩证对待得与失、苦与乐等人生矛盾,学会调适顺与逆、荣与辱,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

1.常态化举办爱国、爱党主题活动

山西医科大学持续挖掘国庆节、建党纪念日、建军节蕴涵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党和国家的辉煌成就。例如每逢国庆节组织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党团互建活动,2019年学生党支部与后勤党总支党团共建活动——快闪“我爱你中国”;2020年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用青春告白祖国”;2021年组织网络投稿“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让爱国爱党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

2.建设富含医学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高校学生公寓不只是学生的“家”,更是“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基地。山西医科大学通过建设“学生党建”中心,向学生进行《夯实民生健康,促进共同富裕》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线上线下邀请中国名医、乡村名医讲党课,打造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入脑走心的“微党课”,如邀请中国名医、乡村名医讲党课,吸引医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制度”,安排辅导员轮流在学生社区值守,解决医学生在心理、学业、入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惑,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育人功能;定期聘请职业生涯规划师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自己的人生;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朋辈党员“医路生涯‘小金课’”,解决学生考研、英语提升等方面的学业困惑;聘请站位高、接地气的校领导、榜样人物定期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先进党员的奋斗经历,真正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医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前沿阵地。

3.多样化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在假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的乡村实践、参观革命教育基地的红色实践、服务社会的政务实践、早期临床见习的专业实践等,把党的基本理论与现实素材相结合、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结合、与优秀党员榜样引领相结合,让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入党启蒙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举办特色化的新生军训

创新将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与入学军训、应急救护、消防安全演练相结合,把习惯养成教育、生活规范教育等融入入党启蒙教育。在军训中,通过模拟实景消防演练,提高应急状况下学生的自救和救援能力,多措并举教育学生树立“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意识,铸牢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校园安全观。

四、对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的方式

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模式不是传统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简单结合,而是结合“00后”新生代特点探索而成,他们更注重个体表达和个性展示,不乐于被说教、被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需要汇集更多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感知社会,增强入党启蒙教育的实用性、有效性,减少行动的滞后性和盲目性。

(二)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的创新

提高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针对性是保证医学生今后党建教育效果的关键。由于部分“0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不同程度地割裂了他们同真实世界的连接,但“0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强、创造力丰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娴熟,可以利用“00后”大学生的优势资源,畅通线上线下资源,通过大数据等持续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心理获得,乃至对现实环境的满意度,在“党建+心理”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入党启蒙教育的引领作用。立体化汇聚各方教育资源,切实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与时俱进制定有效的入党启蒙教育策略、教育方案,让医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需拓展多样化的教育空间

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以“两方四点”为框架,构建以浸润为手段、以实践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但由于社会迅速发展,不确定性持续增加,高校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拓展实践活动、服务未来发展、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家校合作等方式拓展多样化的教育空间,形成党建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良好氛围。

“两方四点”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将持续学习与进阶式提升相呼应,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围绕医学生培养的教育目标,将入党启蒙教育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将理论探讨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实现医学生由认知到认同、由被动到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党建的引领作用、服务功能、助人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史甲庆,尚春雅.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义、现实困境及实践进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26-29.

[2] 胡小剪.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平台的构建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2):9-10.

[3] 肖良平,温紫琳,丰晟敏.新时代大学生弘扬奉献精神的实践路径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4,45(1):59-65.

[4] 阚淑锦,卓馨.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与学生党支部建设融合模式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24,44(3):111-113.

[5] 何妍.新时代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培育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10):79-82.

[责任编辑:黄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