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作者: 黎晓凤
[摘 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课程思政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软件工程课程为研究对象,在OBE理念指导下,从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课程组巧妙地植入思政元素,以政治认同、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为核心,构建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教学全程有效地实践了价值观引领和个性塑造,为培养一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OBE理念;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4-0101-0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期和改革期。《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是教育部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而发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教育部在文件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各专业课程应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文化观念、法治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各高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内涵,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色,探索创新的课程思政工作方式和路径。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导向教育,又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强调教学成果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强调达成目标的过程与策略。近年来,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发展迅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是培养既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技能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以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软件工程为例,探索OBE理念下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结合专业特点推动实施改革,以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行的方案,助力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综合型人才。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对教学的影响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OBE理念指导下,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展开,致力于打造涵盖所有参与者、环节和维度的教育模式,这对于整体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使价值观的塑造、知识的传递以及能力的培养无缝对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局。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高校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广西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2020年开始推进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思政工作实施的文件。为了贯彻相关改革策略,各课程组致力于将课程思政深度融入专业课程的构建,不断挖掘各科课程的思政教育潜能,采取了优化课程教学大纲、提升师资育人水平、改革教学过程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在OBE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关注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学科产出能力。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使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这对于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同时,课程思政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长为热心公共事务、注重社会效益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课程思政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而团队协作能力是在现代计算机行业工作不可或缺的能力素养。课程思政还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培养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也能够得到加强。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知识水平较高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在职业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技能教育的必要补充,而且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培养高质量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情况
软件工程课程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课时间是第六学期,课时为48学时,共3学分。本课程还配套了软件工程实验,课时为32学时,共2学分。自我校2013年开设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以来,本课程在我校已开设10年,累计上课人数1500余人。同时,软件工程课程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在大三(第五学期)开设此课程。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从2022年开始招生,目前学生人数为742人,预计2024年招生400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学习此课程。
软件工程课程融合了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特性。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启发学生利用科学方法理解人类的意识和智慧,并增强他们运用软件的固有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工程教育则指导学生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科学原理相结合,参考传统软件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使知识得以固化并优化软件的质量和成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从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挖掘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元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文化修养和法治意识。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举措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开发和项目管理技能。本课程将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教学体系,以此确保学生在软件工程基础、科学素质、专业技能、创新和工程实操能力上获得全面且均衡的提升。本课程采取的改革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工程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打造一个将工程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机整合的体系。基于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和优势,我校软件工程课程组着力于探索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科学地拓宽课程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从专业技能、行业动态、国家需求、国际视角、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等多个角度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其知识性和人文性,以增强课程的引领性、时代感和开放性。
(一)深入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
软件工程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其抽象性。这个特点缘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原理和技术都需要应用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而课程内容并不直接提供任何单一项目的详细信息资源。另外,本课程注重归纳总结,特别是汇总大型软件开发项目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成功的案例能够说明优势所在并验证实践过程的有效性,而失败的案例则能够体现问题所在,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众所周知,软件的生命周期涵盖多个阶段,但每个阶段的成果并不会立即对工程项目产生显著影响,也不会在该阶段内显现出来。因此,想要熟练掌握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技术和方法,就必须深入学习并充分理解每个阶段的特征,并将这些阶段相互关联,从而学以致用。
课程组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现实针对性,挖掘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开展德育教育,结合社会改革发展新环境,从政治导向、专业伦理、核心价值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与具体软件工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如表1所示)。
(二)面向能力培养,将OBE理念+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倡将OBE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课程体系设计应倾向于“成果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基于此,课程组依据我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软件项目开发)要求,并参考IEEE和ACM的最新“计算课程体系(CC2020)”的标准和专业能力要求,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各科课程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首先,课程教学的前期调研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理解知识的获取并非仅限于课堂,还需具备主动、独立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新知,顺应变化。其次,从工程需求分析、信息获取等方向引导学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外,计算科学基础能力也不可忽视,学生只有牢牢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最后,在开发实现、软件测试阶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了解工程项目的含义与影响,熟悉并参与软件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与决策。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软件工程类项目开发全过程一一对应,将教学目标与思政培养目标有机融合,具体教学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
(三)实施过程性考核,优化评价体系
要改进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目标。根据OBE理念来明确软件工程课程评价目标,即通过评价过程确保学生能够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而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如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传统的评价体系通常依赖期末考试等形式,这种形式往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在OBE理念指导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同等重要。过程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结果性评价则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是否达标,两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同时,评价不只是一个量化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还应是一个提供反馈、促进改进的过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软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评价体系的改革不仅要重视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程度,而且要重视评价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成果。因此,评价体系应设计为能同时反映学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成长的体系。表2为我校软件工程课程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主要分为平时课堂考核(占40%)、课后跟踪作业考核(占20%)、课程结束考核(占40%)三大方面,课堂考核可细分为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勤等方面,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班级情况适当调整考核的具体项目内容及要求。
(四)提升教师团队思政水平,逐步实现育人目标
为了提升教师团队的思政水平,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线上课程思政示范课学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视频,让任课教师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策略,以便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思政元素的融入和突出。同时,课程组内部不定期开展对教学案例的集体研讨,分享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借鉴并学习同行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在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中,课程组通过在线培训、专家讲座以及专业研讨等多种途径,坚定了课程组教师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提升了课程组教师的政治素养,夯实了课程组教师的课程思政相关理论基础;在专业领域,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提升,立项了多门校级一流课程和多个课程思政示范性项目,包括数字电路、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综合来看,课程组已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政治素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以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契合学生需求和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推动整个教师团队的思政育人水平持续提升,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四、结语
本文基于OBE理念和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对思政元素进行细致的整合与创新,形成了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同时阐述了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水平的改革过程和有效手段。课程组在实践中采取了系统性的改革措施,优化教学内容,引入了多元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本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而且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乐球,陈建国,毛明志,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软件工程实训课程思政探究[J].计算机教育,2024(4):101-104.
[2] 李广琼,陈荣元,黄少年,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软件工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9):132-135.
[3] 佟玉军,伊华伟,陈鑫,等.“软件工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1):112-114.
[4] 乔雨,杨玉环.面向成果转化的软件工程课程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20(3):148-150.
[5] 毛新军,孙艳春,褚华,等.“101计划”软件工程课程建设思想及成果[J].计算机教育,2023(11):29-33.
[6] 邓尧.高校实验实践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J].才智,2024(12):41-44.
[7] 李小舟,何颖,刘宁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才之路,2024(12):29-32.
[8] 黎晓凤,刘敏,钟明辉.面向东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11):159-161.
[9] 宋丽娜,金丽馥.认知评价理论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教学的现实意义与实施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3):73-81.
[10] 黄赞武,戴胜华,孙绪彬.新工科思政科研双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4,46(1):87-90.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