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探索
作者: 景慧萍 高媛媛 洪海龙 李潇[摘 要]为实现药物分析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在改进思政教育的实施形式、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对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建设、多元化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协同育人目标。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设计;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3-0114-04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是高等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1]。课程思政就是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2]。如何使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推动制药行业良性发展的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需要课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为了将思政教育与药物分析课程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建设的目标,内蒙古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小组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本文就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一、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药物是关系着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从事制药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药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以及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使命感。药物分析是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药物质量的分析方法、保障药物质量与临床安全有效的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课程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掌握药品质量检查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处理药品研究、生产、储存、监督管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其课程培养目标包含着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及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4]。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包含着较多人文元素,如药物发展史、药品质量标准变迁史以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等。因此,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价值的引导,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二、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实施形式和切入点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课程思政已经逐步融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中加一点思政元素、搞一些活动,缺乏整体设计,没有清晰的课程目标和计划的现象,还认为课程思政内容是不成体系的、零散的[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小组结合本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内容的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将思政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一)实施系统化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教学的始终
“毒胶囊”事件是近年来发生在医药行业的典型案例,一些不法企业生产的工业明胶流向药品生产企业,致使药用胶囊中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最多的含量超标达90多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师结合药物分析课程“重金属杂质检查”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将此案例引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剖析案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影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他们认识到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以及药物分析技术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本案例教学中,课程教学小组设计的药物的杂质检查教学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见表1。
课前,教师上传视频及参考资料至教学平台,围绕“毒胶囊”事件设置研讨问题,学生观看视频、研读资料并形成读书笔记,思考该事件涉及什么样的伦理问题并在讨论区留言,记录重点、难点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中国药典对于硬胶囊剂中明胶空心胶囊药品标准的变化,引导学生领会中国药典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进步,并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研讨交流,学习杂质限量及其检查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课后,教师在优慕课网络平台布置限时线上测试,学生完成测试,达到巩固消化课堂知识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调研、课中研讨、课后总结的启发式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重金属杂质的危害,也了解了不同版本的中国药典对重金属杂质的限量要求和检查方法的改进,感受到医药事业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不断进步,中国药典越来越与世界接轨,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情境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教育针对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6]。制药工程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践性较强,其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工程设计、生产组织、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药厂工作,制药企业的生产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做教学案例设计时,应以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根据药品生产实践的情况,创造教学情境,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药物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7]。
例如,在讲授药物的鉴别实验时,针对“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设置讨论问题,如“假如你是一名药厂生产管理者,可以从哪些环节去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要求学生从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成品质量检验等方面去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形成解决方案,同时启发学生反思假药作为一种社会公害出现的深刻原因,最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形成报告,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营造课程思政教育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制药工作者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三、开发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
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小组通过“药渡”等行业公众号,密切关注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开发课程思政案例资源,搜集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药品生产、销售、储存、使用环节中的质量安全事件、药物滥用事件,将具体生动的案例有效引入教学。
(一)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
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小组对搜集到的专业素材进行整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制作成思政教育案例,从爱国情感与文化自信、职业操守与法律意识、工匠精神与科教兴国、使命担当与民族自信等方面凝练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药物分析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见表2)[8]。
(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借助网络教学推进思政育人
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在于以下几方面:(1)打破时空界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于课时限制,有些教学内容、案例视频不能在课上展示出来,可以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学生学习的资源。(2)克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丰富交流方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交流能力更强,在网络空间展开讨论,可以使他们更乐于各抒己见,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9]。(4)通过监控学生在线时长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可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依据。
例如,我校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小组利用学校提供的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思政专栏,发布典型的药品事件让学生参与讨论,布置讨论环节,启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药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例如,在学习芳酸类药物的质量分析时,课前在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某药监部门对于阿司匹林片剂的处罚案例:2007年,某药品检验机构在一次例行医院抽检中抽到某品牌的阿司匹林片,发现其片剂含量为标示量的94.8%,未达到中国药典要求[10],按我国药品法规定,应全部没收作为劣药处理并处以罚款。但医院方认为含量处于标准边缘,对疗效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从自身经济角度出发,希望能够继续使用以减少损失,双方各执己见,发生了激烈争执。要求学生分别查阅2020版和2005版的中国药典对阿司匹林片剂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标准,并完成讨论问题:“你如何看待双方的争执?本案件中涉及的人文元素有哪些?”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在讨论区发表观点,并选择性回帖和跟帖。从讨论结果来看,学生参与度很高,95%的学生都认为从案例中学习到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是制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达到了思政育人目标。
四、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对学生素质的影响作用短期内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对学生的长期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对于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考虑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目前,药物分析课程分别从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两个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1)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测试成绩、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时长、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开展过程性考核不仅能避免学生只在期末集中复习、考了就忘的现象,更能体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其最后一道题目为综合能力应用题,设置时将课程思政考核要求与专业内容考核要求相结合,考核点包括学生对思政元素核心内容的理解程度、思想上是否受到启发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试题不设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如实回答。
五、结语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考虑到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需要。本文结合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和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实现方式,通过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课程的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以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制药人才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陈艳秋.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7):148-151.
[2] 朱广琴.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84-87.
[3] 刘言娟,葛朝晖,郭绍芬,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46-48.
[4] 金黎明,侯熙彦,门磊,等.课程思政融入《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0(2):56.
[5] 牟立婷,张欣然,任恒鑫,等. 专业认证背景下PBL结合课程思政教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经济师,2022(9):187-188.
[6]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7] 陈海玉,徐福卫.理工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21-222.
[8] 陈健敏,章晓楠,陈秋芬,等.思政元素融入“药物分析”课程的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2):42-47.
[9] 张永春,李艳,陶芙蓉,等.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学刊,2021(3):139-142.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林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