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30年发展的成效、经验和展望

作者: 孟欢欢 舒为平

摘      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考察法等,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30年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全面展示30年发展的成效,探讨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充分发挥其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成效包括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培育全民健身工作的骨干人才;协会建设日益完善,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效能;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能力;信息平台初具规模,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效率;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作用发挥不断增强,助推全民健身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展经验包括国家治理体系下的政策制度支持、央地联动框架下的协同治理模式、政府财政支持下的培训考核机制、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下的服务活动创新、压力体制模式下的目标考核举措及公共服务体系下的综合资源保障。未来应建立完善的指导员政策制度框架、构建高效的指导员组织管理结构、塑造良好的指导员服务体系、打造全面的指导员支持保障机制,以促进指导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5)01-0038-07

The effectiveness, experience and prospects of the 30-year development for Chinese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MENG Huanhuan1, 2,SHU Weiping1

(1.Post-doctoral Workstatio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2.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Henan Sport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past 30 years development for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n China to comprehensively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al effectiveness, and explore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near future,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of important role itself in constructing higher level public services system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co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includes that the scale of the team had expanded continuously and the backbone talents had been cultivated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ssociation had been improved increasingl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had been enhanced; the training system had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service ability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had been improved; the platform of the information had been take shape and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had been improve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had been deepen to form a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system with Chinese-style; the role had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career. And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cludes that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under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odel under the central-land linkage framework, the train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the innovation of service activities under the national fitness service system, the target assessment method under the pressure system model,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source guarantee under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Future prospects of facilita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n China should establish a perfect policy-institution framework,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organization-management structure, forming a favorable instructor service system, and also shaping comprehensive support-guarantee mechanism for instructors.

Keywords: sports sociology;social sports instructor;national fitness;public sports service

我国于1993年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并自1994年6月30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经过30年探索与实践,指导员队伍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并指导实践的重要要求[1]。研究需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和提炼,为实践助力,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2]。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3],是加快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30年发展,在指导员队伍建设、组织管理、培训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并积累中国特色的宝贵经验。研究将呈现指导员建设成效,总结经验并提出展望,旨在为优化指导员队伍并发挥指导员作用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策略,为其他国家指导员工作贡献中国智慧。

1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30年发展的成效

1.1  队伍规模持续扩大,培养了全民健身工作的骨干人才

指导员是伴随《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颁布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迅速发展的群众体育骨干队伍。截至1999年底,“九五”期间,人数达到18万余人[4];2004年底,“十五”期间,人数达到43万余人[5];2009年底,“十一五”期间,人数达到69万人[6]127;2014年底,“十二五”期间,人数达到174万人[7]12;2019年底,“十三五”期间,人数超过260万人。指导员数量,以每5年为周期,呈138%、60%、152%、49%的增速增长。当前,指导员数量已突破320万人,他们分布在公园、广场、俱乐部、健身站点、体育中心等体育健身场所,发挥着科学健身指导、技术技能传授、体育活动组织、体育场地设施巡查、国民体质监测、赛事志愿者、健身知识宣传者等作用,成为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协会建设日益完善,增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效能

国家、省市、区县等逐步构建指导员组织管理体系,为其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提供支撑。2010年首次召开全国指导员工作会议,成立了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引领指导员发展[6]7。随后,地方加快协会建设。截至2014年底,已成立27个省级协会,地市协会199个,县级协会766个[7]119;2019年底,全国已成立协会1 29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9个、地市级242个、区县级1 026个[8]3。全国自上而下构建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其在注册登记、管理培训、活动开展、信息平台建设、服务时长统计、宣传推广及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为提升指导员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服务力等发挥重要作用。

1.3  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能力

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培训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建立培训基地以完善培训体系,提升指导员服务能力。其一,制定培训大纲。1994年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经历1996、2003、2006、2011年等版本更新。当前使用的是2011年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为培训明确了目的、对象、原则、方式、时间、内容、要求及考核方式等。其二,编写培训教材。1995年发行首套两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试用)》;2012年出版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教材,并沿用至今。其三,建设培训基地。1996年国家命名8所院校作为培训基地,随后基地设立扩展至全国。截至2014年底,全国建立国家级培训基地29个、一级基地204个,二级474个,三级1 609个[7]120;2019年底,全国共有国家级基地30个,一级347个,二级720个,三级2 549个[8]46。各基地形成管理团队、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为指导员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1.4  信息平台初具规模,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效率

指导员信息化建设经历三代迭代发展,初具规模,提高了服务效率。第一代为初步探索阶段。为动态掌握全国指导员情况,群体司建立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于2007年下发《关于在全国推进使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有关工作的通知》,但由于经费和管理问题系统推广进展缓慢。第二代为全面投入使用阶段。2010年在群体司专项经费支持下,总局体科所等部门协同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系统”,在全国完成指导员登记注册等工作,以掌握指导员现状。第三代为功能优化阶段。指导员协会于2018年筹备建设“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打造“社会体育指导APP”并投入使用,新系统对功能进行优化,在已有登记注册等功能基础上,新增信息宣传、课程学习、等级考核及服务时长记录等功能。同时,地方根据实际建设符合当地需求的指导员APP或小程序。

1.5  制度改革持续优化,形成中国式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指导员制度经历缘起与形成、分化与改革、优化与发展3个阶段,逐渐形成中国特色指导员制度。第一阶段,缘起与形成阶段。管理部门于1993年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技术制度》(简称《等级制度》),指导员分为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指导方式包括义务、有偿、经营、应聘指导等。第二阶段,分化与改革阶段。2001年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简称《职业标准》),针对经营性指导员职责做了规范[9]71;2005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2011年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以规范公益性指导员发展。第三个阶段,优化与发展阶段。新阶段,管理部门立足于指导员队伍活跃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及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进行《管理办法》修订,以满足民众高品质体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