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饭圈暴力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

作者: 毕雨辉 董新有

摘      要:体育饭圈暴力已成为影响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持续外溢的负面效应对网络与社会秩序造成了冲击,亟待加强治理。研究发现体育饭圈暴力表现为现场暴力与网络暴力互生、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混同、集中爆发与日常极化共在、语言暴力与人格侵犯为主等4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形成的内在根由表现为饭圈与竞技体育追逐胜利的底层逻辑相符、法治约束效力不足、资本力量的滋养以及网络媒介加速粉丝认同4个方面。基于此,治理体育饭圈暴力,应充分发挥法治、自治与德治的协同作用,完善法律体系以有效回应体育暴力新问题,发挥体育组织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引导体育粉丝形成理性的体育伦理信念。

关  键  词:体育社会学;体育饭圈;观众暴力;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5)01-0052-09

The realistic manifestations, generation logic and governance paths for

the violence from sports fan circles

BI Yuhui1,DONG Xinyou2

(1.School of 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2.Research Center of Theoretical Jurisprudence,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 Violence in the sports fan circl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ffect the modernized development for sports, and its continuous spillover negative effects have impacted the network and social order, which urgentl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governance. The study finds that violence in the sports fan circle manifesting itself in four external manifestations such as inter-generating on-site violence and network violence, mixing fan violence with violence from other subjects, coexisting in concentrated outbreaks and daily polarization, and dominated by verbal violence and personality infringement, and its formation of the internal causes for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fan circle is in line with the underlying logic of the pursuit of victory in athletic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is insufficient, the nourishment of the power of capital, and the network media to acceler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ans. Based on this,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he rule of law, autonomy and morality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in the management of violence in the sports fan circles, and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to effectively respond to the new problems of sports violence, and the self-restraint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and the fans should be also guided to form a rational ethical conviction in sports.

Keywords: sports sociology;sports fan circles;spectator violence;cooperative governance

作为一种理性主体为自己设立的一种在文明中释放野性的特殊活动,体育从其诞生之初就表现为“文明的暴力”。其常见形式为竞技赛场上参赛者之间的暴力,有学者将其分为残酷的身体接触、边缘性暴力、半犯罪暴力和犯罪暴力4种表现形式[1],但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体育观众暴力,体育赛事的观众可能会因为激情、球员越轨行为、裁判不中立、竞赛氛围、特定文化历史因素等多种缘由而爆发言语冲突乃至大规模肢体冲突[2],轻则扰乱社会治安秩序,重则导致严重伤亡事件,历史上最严重的体育观众暴力当属2001年加纳足球惨案,球迷冲突共造成12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3]。体育暴力具有现场冲突、肢体冲突、突发性冲突的特征,而且往往发生于身体对抗激烈的运动之中,特别是足球运动,球迷暴力是其主要表现形式[4]。2024年巴黎奥运会向世人展示了新形式的体育暴力。乒乓球女单决赛,本不被看好的陈梦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卫冕乒乓球女单奥运金牌。在比赛过程中,陈梦遭到了孙颖莎支持者近乎狂热的语言暴力。赛后,双方粉丝进一步在网络上交锋,使孙颖莎和陈梦长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5]。这一事件表明了饭圈文化正在侵蚀竞技体育,饭圈文化塑造了体育暴力的新形态,其不仅可以发生在接触性运动,也可以发生于非接触性运动;不仅可以现场暴力,还可以网络暴力。可以说,竞技体育中的饭圈暴力已经到了刻不容缓、急需治理的地步。正基于此,研究将分析饭圈之下这一新形式体育观众暴力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根由,提出治理体育饭圈暴力的可行之策。

1  体育饭圈暴力的外在表征

饭圈是网络时代的特殊文化符号和文化景观,其中“饭”是英文粉丝“fan”的音译,而圈则表示“圈层”,起初是地理学中用以表示空间方位与地点分布,特别是中心与四周关系的术语[6],后来被用以指代特定社会群体内部的权力关系[7]。在网络时代,圈层主要是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所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定风格趣味、价值主张并彼此认同的有层级之分的网络社群”[8]。在竞技体育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形象与实力俱佳的运动员成为全民追捧的体育偶像,体育饭圈粉丝在网络生态和体育生态中掀起了一波“谁赢我喜欢的人,我就骂谁”[9]的特殊体育观众暴力形式,这与其他暴力形式既相区别又相混同。与球迷暴力相比,其发生空间不仅包括比赛现场而且还包括网络场域;与竞技爱好者暴力相比,其表现为唯运动员论而非唯成绩论;而与娱乐圈饭圈暴力相比,其攻击范围不仅仅对于所喜欢对象的“假想敌”本身,还包括裁判、教练乃至体育协会、体育总局等组织,而且善用公平、民族大义以证成自身的合理性。但同时其又与这些暴力形式混同,有时难以分辨。具体而言,体育饭圈暴力具有以下表征。

1.1  现场暴力与网络暴力互生

体育饭圈暴力在空间上表现为现场暴力与网络暴力共同展开。现场暴力是体育观众暴力的传统空间表现形式,是一种冲突规模、对象可以直视的暴力,暴力的出发点在于维护体育偶像的利益。体育竞赛并不是运动员的“独舞”,而是运动员和现场观众的“合奏”,“观众和运动员在赛场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缺一不可”[10]。观众的参与不仅构成了比赛的一部分,而且观众的参与极大地影响了体育竞赛的进程和结果。有研究指出,观众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都会影响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以及赛场表现[11],而观众的消极行为常常表现为粉丝对偶像的欢呼和对偶像对手的嘲讽,甚至粉丝群体之间的谩骂,这就构成了比赛参与式暴力。

但与球迷暴力不同的是,除了现场暴力之外,网络暴力是体育饭圈暴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为饭圈的加入而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不同粉丝群体相互拉踩、嘲讽、互揭老底,甚至于诽谤和谩骂。与一般网络暴力的偶发性、随机性不同,体育饭圈网络暴力因粉丝群体的组织严密性、集体认同性等特性,具有典型的群体特征,“粉头”“站姐”“超话主持”等核心粉丝发挥意见领袖功能,其他粉丝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形成数个互动传播圈[12],对粉丝眼中的偶像对手展开猛烈的语言攻击。作为“现实暴力在网络空间的一种延伸、破碎和重构”[13],体育饭圈网络暴力与现场暴力有着密切的共谋联系,表现为一种“线上线下串联的社会运动”[14]。

首先,现场暴力是网络暴力的导火线,一方面表现为网络暴力通常由现场暴力的发起者引发,即实施现场暴力的粉丝群体继续在网络上发表对运动员的嘲讽、质疑和谩骂;另一方面表现为某一粉丝现场暴力招致另一粉丝群体的网络暴力,比如巴黎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决赛,陈梦在比赛中遭受到了孙颖莎粉丝的现场暴力行径,这一事件曝光后,引发了陈梦粉丝在网络上的奋力反击。其次,网络暴力是现场暴力的继续、补充和完整化。现场暴力受制于条件限制,往往只表现为喝彩、欢呼、唏嘘等简单易懂的符号化动作或声音,因此是一种不完整的暴力形式。而网络给予粉丝群体充分的语言和传播途径,可以解释、补充、完善,甚至是继续现场暴力,以陈梦在巴黎奥运会遭受到网络暴力为例,有部分狂热粉丝通过在网络上臆造陈梦与主管教练的关系来解释和续造陈梦所遭受的粉丝现场暴力。再次,粉丝网络社群及网络暴力也构成了观众现场暴力及其扩大的根由。体育偶像的粉丝社群同娱乐明星的粉丝社群类似,以维护和追逐偶像为目标,娱乐饭圈盛行的“为了证明自己粉丝的身份,粉丝必须要源源不断地购买偶像代言的商品”[15]这一氪金逻辑也适用于体育饭圈。粉丝社群自发组织成立观赛团已成为竞赛现场观众的重要来源,而这亦导致了粉丝现场暴力的发生乃至扩大,也就能解释孙颖莎粉丝在巴黎奥运会对陈梦造成的压制性观众暴力了。

1.2  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混同

体育饭圈暴力在主体上表现为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混同。粉丝是体育饭圈的主要成员,也是体育饭圈暴力的始作俑者。但是,粉丝暴力与其他主体暴力在体育评论场域中很难区分开来,其在外观上具有混同表现。随着体育转播与直播技术的出现,线上观众已经成为竞技体育比赛的主要观众群体,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公共社交软件平台的出现,体育评论已经成为一项全民事业,包括粉丝、竞技爱好者、普通网民等多元群体都成为体育比赛的观赛者,也成为体育比赛的评论者,甚至成为体育网络暴力的实施者。除粉丝群体外,其他群体也可能加入这场鱼龙混杂的网暴行动之中,最典型的包括竞技爱好者暴力和竞技赌博者暴力两种情形。

所谓竞技爱好者暴力,是指热爱竞技体育的体育迷因竞技成绩和竞技表现而对运动员实施的暴力行为。竞技爱好者专注于竞技成绩和竞赛表现,常常表现为“唯金牌论”“唯成绩论”“唯国籍论”的行为倾向,当运动员表现不能够达致预期,竞技爱好者除了进行点评竞赛技术等中立性评价之外,往往还会借机发泄情绪,甚至网暴运动员。虽然粉丝暴力表现为唯运动员论,但也可能混入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团决赛,在大比分领先的优势下,很多体操迷都认定金牌非中国莫属,但因为苏炜德单杠和跳马的重大失误,中国队不敌日本队屈居亚军。比赛一结束,从苏炜德到教练组均受到大量体操迷的痛斥。而这其中,也掺杂了体操运动员粉丝的暴力行径,部分粉丝借此机会质疑东京奥运会体操全能亚军肖若腾因私心致使张博恒未能入选东京奥运会,最终错失金牌,掀起了轩然大波。故而,竞技爱好者暴力也可能被粉丝接力,造成暴力形式的混同。

除了竞技爱好者暴力之外,竞技赌博者的暴力也往往同粉丝暴力混杂。竞技赌博以运动员成绩输赢作为赌博胜负的判断标准[16],随着体育博彩的发展,涉及的竞技项目越来越广泛。竞技者的输赢直接决定了赌博者的经济利益,故而,不论输赢、不论国籍、不论喜好,只要有竞技博彩的存在,运动员就必然会遭受到竞技赌徒的暴力行径,并且这种暴力形式在外观上和疯狂粉丝的暴力行径并无二致,很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