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的逻辑辨识与行动方略

作者: 周丽君 冯祎晗

摘      要:从组织管理过程的基本属性行政化入手,依托结构功能主义与组织行为学观点,以个体行动作为逻辑起点,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践样态加以剖判并进行类型学建构,归纳其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3类建设路径,由此判辨各路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制度-利益-观念”概念性框架对其进行消解,进而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未来的行动方略。研究认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呈现出“层层加码”“水平比码”“主体择码”3类建设路径,且分别存在制度环境的行政力量产生锁入效应、高校职能部门间利益分配的非帕累托改变、行政官员对多重建设目标的选择偏颇问题,而这可从制度的规范引导、利益的有效激励和观念的柔性约束3个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关  键  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行政型体育组织;结构功能主义;组织行为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1-0118-07

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action plan of construction path for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universities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administra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

ZHOU Lijun,FENG Yih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8,China)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administrative nature of basic attributes in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relying on the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using individual actions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atterns of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n conducts typological construction. It summarizes three types of construction paths embedded at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and thus identif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ach path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ystem-interest-concept", it is de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future action plan for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construction paths in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layer by layer code addition", "horizontal code comparison", and "subject code selection", and also represent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lock-in effect of administrative forces in their respectiv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non Pareto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ests among functional departments of universities, and biased choices of multiple construction goals by administrative officials, which can be improv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normative guidance of the system, effective incentives for interests, and flexible constraints of ideas.

Keywords: the high-level sports teams in universities;administrative sports organizations;structural functionalism;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我国大学体育的时代使命已经进入到以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复合目标指向的新发展阶段。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直指青少年体育事业改革的关键核心;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意见》,强调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视为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勃发的载体。为落实《意见》要求,2021年9月两部门再次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提出明确的改革要求。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谋长远发展、做顶层设计,凸显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这一复合命题的重要性。迄今为止,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先导式探索,已获得一些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如“学校办队”的清华模式[1]、“运动队办学校”的南体模式[2]、“省队校办”的南工大模式[3]等,但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培育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执行虚化、变形与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如何矫正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中出现的偏差并优化其结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论题。基于此,本研究参考行政管理语境,从复合视角考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的认识逻辑,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践样态进行分析,继而基于“制度-利益-观念”概念性框架探索其未来行动方略。

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属性与建设路径

1.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属性

任何一项体育事务都需要特定的组织形态来承载。作为承载体育事务的基本单位,不同存续前提与权力来源决定体育组织的属性。从行政学角度看,若体育组织具有行政化属性,前提是其属官僚科层制[4]。从合法性角度看,具有典型行政管理职能的体育职能部门为行政型体育组织[5]。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建设过程中满足上述两点特征:一方面,组织成员(教练、领队等)为行政机构人员,机构中各角色职能划分明确,具有科层制非人格化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的权力来源为行政权,此权责结构下的决策特点为权威集中,具有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特征。综上所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被视为行政型体育组织。

1.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的逻辑辨识

对于社会现象的考察可被化归成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关系问题,并且两者都可以作为研究论域中探讨社会现象的逻辑起点[6]。依托结构功能主义来理解,前者是立足于微观视角以具有行动能力的行动者为基点的分析范式,后者是根植于宏观视角以背景规则编织的客观结构为基点的分析范式。就指涉对象而言,作为行政型体育组织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既是由学生运动员、教练员、领队等行动者进行分工和协调合作而成的且具有基本结构形态的群体组织,同样也属于高等院校环境与竞技体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依研究问题而论,由于多重制度逻辑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具体操作方式和过程会产生作用[7],其建设路径则可以被理解为受外部环境、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内部持续结构化影响的过程。在此形势中,作为言说对象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本身就具有结构化特征,自然不可作为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的逻辑起点可被确定为个体行动。组织行为学强调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行政部门主管人员往往决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及方式[8]。作为行政型体育组织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其建设路径的逻辑起点可以被理解为组织中主管人员的行政化理性选择,表现形式则为相关组织行为主体间权力与利益的博弈。

1.3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3种路径

从行政管理角度看,行政型组织研究主要存在3条认识进路:压力型体制、锦标赛晋升与注意力分配,三者分别对应宏观制度环境[9]、中观组织部门[10]与微观个体选择[11]的分析层次。循此思路,就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而言,基于压力型体制视角的建设路径是宏观外部环境对其培育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基于锦标赛晋升视角的建设路径是系统环境内中观组织间关系对其培育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基于注意力分配视角的建设路径指的是其内部微观个体选择对其培育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以上3个维度的提炼是基于分析的必要,但在现实中并非截然分开。

1)基于压力型体制视角的“层层加码”型。

压力型体制是指在科层制结构中,上层领导通过行政命令作为刺激源,利用制度环境给下级“加压加温”的管理策略[12],这是由于具有制度化特征的行政组织其行为活动主要受制度环境的宰制[13-14]。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无论是立足于高等院校校园突出其教育主体,还是依附于体育职能部门的“牵线搭桥”彰显其竞赛本位,二者都处在严厉式管理链之中,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目标传导效率最大化的实践取向。受压力型体制影响,行政型体育组织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会突出指标性特征,在对发展目标进行分配后处于管理链上层的职能部门会对其量化分解,再层层下派至管理链的下层组织及个人。特别是在发展周期中若存在焦点事件或重要考核,管理链中各层级主管人员还需签订责任书作为一种负向激励措施,即通过“末位淘汰”“一票否决”等手段用以进行淘汰式考核[15-16]。在此形势中,压力型体制随之导致存在优势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在建设过程出现“层层加码”现象,即有关层级部门基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状态将自身层级利益砝码与上、下层级利益进行绑定,在执行行政命令过程中逐级增加新的内容或提出新的要求。循此思路,“层层加码”建设路径自然会对其具有主要控制权的行政部门及其主管人员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发展压力,这是由于理解“层层加码”这一现象重点不仅在于“加码”,而且更在于“层层”[17]。展开来讲,压力复杂性具体表现在3个层面:一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压力,作为在某领域具有比较优势高水平运动队,上级行政部门不可置否地对其持续建立比较优势、甚至夺标给予较高期盼;二是水平方向的发展速度压力,为了巩固自身高水平运动队在某领域内的“领头雁”位置,需要应对具有相同项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追赶以及自身对以往竞技表现的超越;三是自下而上的需求满足压力,作为某领域内已经取得过可观成绩的高水平运动队,自然会出现校园师生对其持续积累象征资本、发挥符号价值的期待与要求。

2)基于锦标赛晋升视角的“水平比码”型。

所谓锦标赛晋升,是上级行政部门对多个下级行政部门主管人员设计的一种晋升锦标赛,锦标赛优胜者将获得不同程度的晋升,这种横向水平层级之间竞争突围的标准由上级行政部门决定,主要参考标准为可度量指标[10]。有鉴于此,体育与教育两个面向的不同组织之间形成一个复合场域。在高等院校系统环境中,既存在上下层行政型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不同运动项目竞赛组织之间的关系,如篮球队、健美操队、田径队等各运动队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与系统环境内其他组织(如科研机构、各学科学院等)之间的关系。场域可被理解为一个系统环境中处在不同位置的行动者进行角力的空间[18],在此情况下锦标赛晋升制就成为调整不同行动者关系之间张力的“总开关”,导致“水平比码”现象的发生。“水平比码”是指高水平运动队与校内同层级部门自身砝码的比较,而其产生影响的过程则反映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中观层面的作用方式上。一是具有集中的人事权。上级教育单位或体育部门有权力决定下级高水平运动队的人事任命,此种仕途激励条件作为锦标赛晋升制产生的技术前提[19],确保作为行政型体育组织“代理人”的高水平运动队主管人员具有高主动性的绩效导向行为,以此合乎期望地取得制度化认可。二是外显绩效的同质化。在高等院校环境中,由于存在不同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目标与训练目的极为相似的情况,故可通过竞技表现的“唯名次论”达成不同项目之间及评价指标的差异化,使彼此之间绩效进行比较。此种比较思路是以筛选为导向,其本质是残酷的“不优胜,就出局”,强调“代理人”竞赛结果取得相对位次的重要性,弱化绝对成绩定胜负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层面使得锦标赛晋升制更易比较与实施。三是资源获取的控制力。同各学科学院或科研机构一样,高水平运动队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中的一个子组织,为了提高在环境中资源获取的能力往往会借助符号暴力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促使资源配置产生跷跷板效应,如招收现役或退役明星运动员、团体签约赞助商品牌等引致相关横向项目落地等机会主义行为。从“委托-代理”角度看,作为“代理人”角色的行政主管人员通过此种多元化指标来影响最终考核绩效,突出其参赛“代理人”与相关指标的强关联度,以此促使作为“委托人”角色的上级行政官员对其给予相应激励[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