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网络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与化解研究
作者: 周浩 刘顺
摘 要:为加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控,基于187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裁判文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并进行分析,从动态网络视角探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化解策略。结果表明:(1)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致因在网络中传播速度较快且彼此之间具有较强连通性;(2)学生自身原因是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3)学生忽视自身安全、忽视同学安全、个人实施危险行为和教师忽视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教学中安全保护缺失、未对课堂进行有序组织增加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将网络中的这些节点进行消除,使派系之间无法联通,能够有效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概率;(4)不同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下子网络之间的特征向量中心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体育教学子网络的平均特征向量中心度相对较高,应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风险防控;(5)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化解应重点消除学生、教师和学校层面的12个致因。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1-0125-09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resolutions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ZHOU Hao,LIU Shu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based on 187 injury accidents adjudication document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was used to construct and analyse the causal network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resolution strategies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ausal network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mall world, and the causal factors spread fast and have strong connectivity among each other in the network; (2) factors at students' level are the main caus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3) students neglect their own safety, neglect the safety of their classmates, and also carry out risky behaviors by themselves, and teachers neglect the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safety, lack of safety protection in teaching, and fail to provide safety protec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failure to organize the classroom in an orderly manner, all these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by eliminating these nodes in the network so that the factions cannot b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 probability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igenvector centrality between sub-networks under different forms of organization of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average eigenvector centrality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ub-network is relatively higher, and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5) resolutions of injury accid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erasing the 12 causal factors at the level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school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njury accident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然而,学校作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却面临两难窘境:一方面,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政策对学校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高发、频发的体育伤害事故不仅打击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其引发的家校纠纷更是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2]。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虽不能控制,却有规律可循,基于大量已发生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探索致因是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瑞士奶酪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交通事故、航空航天事故的分析,该模型提示事故的发生是一层一层疏漏的结果,每一层都有洞,只有这些洞都串起来才会发生事故[3]。这也提示探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规律,要以“关系”视角切入,而不是对致因进行“个体”分析。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多重致因之间的耦合关系,现有研究尚未进行深入探索,以致实践面临“治标不治本”的困境。鉴于此,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的关联性、中心性、凝聚性和差异性,探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化解策略,提升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控的科学化,促进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国外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侧重于体育活动安全教育、运动风险评估、风险原因分析、运动设施管理、医疗条件保障、事故责任归结、事故法律纠纷和事故保险理赔等[4]。另外有研究从学生身体素质和肌肉能力、青春期发育速度和膳食营养、身体运动损伤类别的生物学角度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进行探讨[5-7]。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国外基于体育伤害事故模型、风险传递的流行病学机理和风险管理计划,创建完善的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模式[8]。我国体育风险管理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两大主题。事前预防即风险管理,以石岩教授为代表,提出“体育活动安全第一”“体育保险进校园”等理念,聚焦不同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风险,构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为主要框架的风险管理体系[9],探索以“列表排序+帕累托”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新方法[10],推动了风险评估的精准化。事后处理主要集中在责任归属与纠纷解决机制,最终指向健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规制体系[11]。
综合而言,国内外学者们针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也存在以下不足:(1)忽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研究,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是事前预防范畴,而致因分析则是事后处理范畴。相较于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基于大样本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研究还相对匮乏;(2)未关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中的耦合问题,在风险管理领域,耦合是事故致因之间的依赖和影响关系,即系统中多种致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在已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中,事故的发生涉及不同主体、不同阶段、不同范围的诸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聚合成一张庞大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所以必须要超越“个体分析”转向“致因网络”研究,寻找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规律;(3)缺乏基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分析的精准化解策略,风险应对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但在分析大量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网络分析检验化解策略的有效性,可以弥补静态分析缺乏信度和效度的缺陷。基于上述分析,研究选取187个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构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网络模型,分析网络结构与特征,通过动态网络仿真,检验不同化解策略的有效性。
1 研究设计
1.1 样本选择与资料搜集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裁判文书记录大量案例数据,以裁判文书的案例为资料来源,对事故类型、发生时间、伤亡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同时,基于裁判文书中记录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进行编码分析,可以有效避免经验判断的影响,提高研究信度和效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和北大法宝网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为案件缘由检索关键词,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典为案件判决依据检索关键词,共检索出各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277份,通过筛选剔除与研究不符和重复的裁判文书90份,最终共收集到187份我国各级法院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裁判文书,样本时间跨度2008年4月—2022年3月,按照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分类,187个样本中体育教学106个、课外体育活动45个、运动竞赛26个、运动训练8个、体质测试2个,作为研究的分析资料。
1.2 资料处理与分析
根据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裁判文书中有关事故的举证、认证和当事人陈述,以法院最终认定的法律事实作为事故信息提取的主要参考依据,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裁判文书样本中提取伤害对象的基本信息、事故致因、致伤情况、经济损失和组织形式等内容。由研究者本人与学校体育领域的一名博士同时对资料进行编码,采用简单百分比一致性进行编码一致性检验,即一致性总数/187=0.893,一致率89.3%,对不一致的编码讨论后拟定结果。最终从187个样本中编码得出57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基于风险管理视角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划分为学生(D1)、教师(D2)、校外第三方(D3)、学校(D4)、运动环境(D5)和运动固有风险(D6)6个类别(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