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实施方案》政策文本的体育消费城市建设研究
作者: 潘磊摘 要:根据区域异质性理论,对31个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文本研究发现,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可分为先发引领型、特色示范型、后发跨越型,政策路径可分为偏向供给型和供需双向型,政策保障可分为营商环境建设类和政策工具选用类,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基础、体育消费需求、营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动力机制源于供给侧、需求侧和环境侧要素间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试点城市目标定位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建设举措的区域异质性体现不足、政策保障还不够细化实化,未来应设置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从供需两侧精准发力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强化政策“落地感”。
关 键 词:体育经济;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区域异质性理论;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081-07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onsumption city based on
the policy 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PAN Lei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Trade,Hube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Wuhan 430077,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heterogeneity, the paper conducts a textual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31 sports consumption pilot cities,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target positioning of construction for sport consumption pilot city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rst leading, featured demonstration, and later leapfrog types, and policy path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upply oriented and dual oriented types with supply and demand, and policy guarante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busines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policy tool selection types, and all these have been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undation of sports development, the demand for sports consumption,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originates from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factors of supply side, demand side, and environmental side.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scientificity of the target positioning for pilot c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construction measures is insufficient, and policy guarantee are not detailed and practical enough. In the near futu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arget positioning should be set, and precis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from both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expansion of sports consump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policy measur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sports economy;sports consumption pilot city;regional heterogeneity theory;text analysis
体育消费是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维度,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促进群众体育消费。近年来,大众体育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规模日益扩大,但也应看到当前体育产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体育消费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还不够[2]。为扩大有效供给、促进体育消费潜力释放,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年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力图通过试点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在相同战略规划之下,地方政策执行的差异化是必要的,这是适应我国体制的重要制度逻辑[3]。因此,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既需要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宏观指引,也需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探索,以更好体现试点代表性并形成典型经验。那么在中央战略框架下,地方政府如何基于自身特点细化政策目标、设计政策路径、健全政策保障?又存在哪些不足?而对试点城市体育消费政策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的基层实践及其实现模式。
体育消费供给扩大和潜力释放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4]。已有研究主要从供给侧、需求侧和环境侧等方面关注体育消费政策,认为应构建多元供给机制并通过“放管服”改革提升供给效率[5],借助跨界融合方式和数字化手段拓展体育消费空间,为大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体育产品服务[6-7];同时应根据差异化的体育消费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引导大众形成理性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刺激大众体育消费行为[8-10]。财税、金融、土地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是扩大体育消费的重要政策保障[11-12],发放体育消费券、运动积分兑换等被认为是体育消费政策创新的重要表现[13]。相关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探讨体育消费政策,本研究则以试点城市为对象,考察体育消费政策的地方实践并指出存在的局限及优化建议,以期为后续试点推广和其他地区制定有效的体育消费政策提供启示与参考。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体育消费试点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动体育产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建设,以推动体育消费机制、政策、产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40个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分布在全国23个省(市、区),试点城市选择的标准是工作机制健全、产业基础较好、体育设施健全、支持措施明确,试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育发展环境有较大差异,这些特征有助于探索典型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促进体育消费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网络检索,共有37个城市专门发布体育消费试点建设的《实施方案》,31个城市公开《实施方案》的文本内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有12、7、10和2个。
1.2 研究方法
以公开的31个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软件的词频统计和编码功能,对相对稳定和静态的体育消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文本内容通过定量解读并描述内容特征的方法,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是反映政策意图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梳理政策目标、任务分解,从静态层面寻找问题,精准而有效地提出改进方案[14]。首先,通过阅读《实施方案》文本,发现每个试点城市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3个部分,在此基础上依据《实施方案》内容,将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框架。其次,对《实施方案》文本进行词汇挖掘,结合高频词分析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践探索的基本特征。高频词是经常使用和频繁出现的词语,体现治理主体的目标指向、方法路径等[15],能够反映各地推进体育消费试点的努力方向和方法举措。最后,结合高频词分析和编码功能,将行为相近的高频词统一编码为具体举措,并基于这些具体举措归纳其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
2 建设的总体特征与区域差异
2.1 总体特征
1)政策目标聚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建设目标反映各地促进体育消费的目标定位。(1)试点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指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高频词统计表明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出现次数最多,分别有201和145次。从体育产业最终需求构成来看,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表明消费是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体育消费的支撑作用[16]。因此,试点城市大都将体育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建设目标。(2)试点城市倾向从供给侧设置具体指标。结合高频词来看,围绕体育消费这一核心词形成体育产业、健身、赛事、体育场地、规模、面积等热词,反映试点城市主要从供给侧扩大体育消费供给的发展思路。(3)试点城市侧重于发展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结合高频词来看,健身、赛事、服务等热词,反映试点城市主要通过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发展健身休闲业和竞赛表演业,重点关注居民的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但对居民购买体育服装以及运动器材等实物型体育消费关注不足。
2)政策路径聚焦扩大体育消费有效供给。
利用Nvivo分析并归纳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政策路径,共获得176个有效关键词,将内涵相近的关键词统一编码为具体行动,并基于这些具体行动归纳其背后的路径概念,最后得出各地推进体育消费试点的6大路径选择。
(1)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本体核心,赛事创造的消费场景在赛前、赛中乃至赛后都会释放参与者和观赛者消费热情、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展赛事经济的主要举措包括引进高端国际赛事、培育特色品牌赛事等。比如福州市、大连市提出依托海洋特色,打造帆船帆板等海上品牌赛事。(2)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类型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消费的规模和结构。试点城市扩大体育场地供给的主要举措包括新建和改扩建体育场地设施、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等。比如成都市提出以社区为主体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3)消费载体建设,尤其是打造消费新场景是激发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试点城市主要举措包括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综合体等消费新场景。比如金华市提出打造以“体育+”特色村(居)、运动休闲基地等体育群落为亮点的体育消费集群。(4)体育产业的跨界融合催生新的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潜力释放。试点城市主要通过体旅融合、体教融合、文体融合等推动体育跨界融合。比如大连市、日照市提出打造“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体育旅游模式。(5)区域体育产业合作是推动体育市场一体化的重要路径[17]。试点城市主要举措包括联合举办体育赛事、成立区域体育产业联盟等。比如遵义市提出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与赣州市、长沙市、桂林市、延安市等城市建立“长征之路”体育产业联盟。(6)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得体育产业拥有纯粹依托线上的产业链条并能够实现完整的线上体育消费行为,推动体育消费新产品新模式的形成[18]。试点城市推动数字赋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举措包括开发数字化体育产品服务、推广应用数字体育技术,打造体育消费新模式等。比如绍兴市提出创办“全国网红直播绍兴”文化体育旅游体验者大会,为消费者提供线上体育旅游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