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组织嵌入提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效能研究
作者: 周彪 陈元欣 赵悌金 陈磊摘 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场馆公共服务效能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以嵌入理论为基础,结合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的个案材料,分析发现社会组织通过制度、资源、情感和能力嵌入场馆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场馆公共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为引导社会组织更好嵌入,需明确角色定位,增强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加强监管考核,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引导群众参与,提升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强化智慧赋能,深挖场馆公共服务潜力。
关 键 词:社会组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全民健身;嵌入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088-06
A study on the embedding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enhance the public services efficiency for sports stadium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Hanjiangwan public fitness center
ZHOU Biao1,CHEN Yuanxin1,2,ZHAO Tijin1,3,CHEN Lei4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Research Bas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3.School of Sports Science,Dali University,Dali 671003,China;4.Post-doctoral Station,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Guid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ublic services supply of sports stadiums and enhancing the public services efficiency in venu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a higher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system for the national fitness. Based on the embedding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study material of Hanjiangwan public fitness cen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embedded in the supply practice of public services for sports stadiums through the system, resources, emotion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en public services efficiency of sports stadiums is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order to guide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better embed,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role positio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and stimulate the endogenous moti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guid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masses,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al vitality for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wisdom of empowerment, and dig deeper into the potential of public services for sports stadiums.
Keywords: social organizations;sports stadiums;public services;national fitness;embedding theory
2021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21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组织规模、种类增长迅速。广大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是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最活跃的因素。从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看,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其有效嵌入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重要保障已逐步为社会所认同。公共体育场馆(以下简称“场馆”)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发挥着多元价值。当前,我国场馆数量不断增加,如何推动场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体育需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持续推动场馆运营管理改革,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实现场馆企业化、市场化运营,着力提升场馆运营管理水平。但同时,部分场馆在改革后出现过度市场化[1]、公共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下降等问题[2]。随着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公共服务治理的重要力量,场馆运营过程中引入社会组织,能够盘活场馆存量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场馆公共服务供给”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围绕社会组织参与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研究。但在参与过程中,仍存在社会组织与场馆合作程度不深以及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以致社会组织“悬浮”于场馆等问题,参与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作用发挥受限。
通过对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的跟踪调查发现,社会组织在获取该场馆经营权后,充分利用掌握的各类资源为场馆注入新的活力,场馆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周边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在此过程中,社会组织与场馆业主方、上级管理部门等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多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及省市各级体育部门的表彰。本研究拟以嵌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社会组织嵌入场馆运营实践的描述,深入分析其过程和路径,最终为社会组织如何更有效地嵌入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社会组织嵌入场馆运营实践,提升场馆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案例参考和理论启迪。
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1 理论基础
“嵌入”的概念由Polanyi于1944年首次提出并用于经济学研究,其认为经济行为与经济和非经济制度紧密相连并嵌入其中。由此他分析了经济活动和社会体系的嵌入性关系,同时发现这种嵌入关系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4]。但彼时,该观点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至1985年,Granovetter对此概念重新进行了解释,强调社会关系对经济行为的重要性,认为“我们研究的组织及其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并非独立存在,需要嵌入某种社会结构以获得社会的支持。由此,嵌入理论成为一种关注个体或组织如何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环境相联系的理论[5],相关研究迈上新的台阶。此后,关于“嵌入”的研究不断深化,并逐步从经济学领域拓展到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成为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6]。从既有研究看,嵌入理论已受到社会组织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社会组织嵌入乡村教育振兴、农村社会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等问题。针对社会组织嵌入公共服务供给,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服务治理主体之一,其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
1.2 分析框架
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一方面要通过多元化经营不断拓宽收入来源,维持场馆正常运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需充分发挥公益属性,满足群众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引入社会组织尤为必要。“嵌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为全面深入理解社会组织参与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视角。目前,随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的展开,众多基层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自发组织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等形式,积极参与场馆体育培训、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群众体育赛事等公共服务供给实践,而这实质上也是一种嵌入行为。社会组织以其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强的动员能力,通过与场馆所有者、群众、其他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互动合作,构建紧密的社会关系网络,推动资源互补和信息共享,有效嵌入场馆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中,提升场馆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研究借鉴耿磊磊[7]、姜秀敏[8]提出的合作式嵌入关系,从制度嵌入、资源嵌入、情感嵌入和能力嵌入等4个方面分析社会组织如何通过场馆这一平台,将多种分散资源有机整合,形成社会组织、场馆、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公共体育服务的共赢局面,从而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制度嵌入。制度嵌入是指社会组织按照国家有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发展政策及有关规定等[9],主动置身于政府政策和关系网络中,以获取行政合法性及自身生存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和社会认同[10]。社会组织参与场馆公共服务总是在一定的政策法规、行政管理体制、市场机制等制度环境中进行,制度环境对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行为规范、资源获取以及服务模式等均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家层面通过发布《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等政策,设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支持资金等途径,为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了制度化入口,有效提升社会组织社会化、规范化和实体化水平。
2)资源嵌入。资源嵌入是指社会组织将其所掌握的资金、人力、信息、社会资本等各类资源主动融入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和结构中,使得这些资源的获取、配置、使用、增值等行为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情境。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嵌入和管理,能够促进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就场馆公共服务供给而言,其强调社会组织如何发挥自身信息、资金、专业技术和社会关系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场馆运营过程中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有效弥补场馆公共服务缺口,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
3)情感嵌入。情感嵌入是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的情感关系对其行为和决策的影响。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和决策不仅仅基于自身属性和特征,还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而情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它强调了自身与他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对其行为和决策的影响。情感是社会建设的基础[11],社会组织通过与政府部门、群众等的沟通与合作,产生相互支持和信任的情感连接和共鸣[12],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具体到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社会组织通过提供专业化、便捷化的服务获得场馆所有者及群众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为场馆运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4)能力嵌入。能力嵌入是指个人或组织将其技术、知识或经验等特殊能力借助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关联关系,嵌入到其他个人或组织中以帮助优化决策、提高效率并创造价值。同时,个体或组织又能够通过这种社会网络关系获取、积累和利用资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组织与其他利益方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能力嵌入的关键在于社会组织需以其自身专业能力和高质量服务,与其他利益主体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强调社会组织需根据社会环境和群众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能力结构以适应这种变化。在场馆运营中,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人力资源、动员能力等,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实现资源互补、服务优化,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2 案例分析: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服务供给实践
2.1 案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