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之“专业性”:价值内涵、实践困境与实现路径
作者: 杨韵 王晨秋摘 要:在研究生分类发展的政策驱动和增列体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双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体育专业学位之“专业性”内涵及其所包含的“体育”特性,重新审视体育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困境,探索改革路径。研究认为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以体育职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体育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过程,其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体育理论知识和应用研究能力、不同方向的体育实践能力以及相关职业素养。跨专业生源的涌入和体育专业性特征的淡化、理论课程的滞后与实践课程的平庸、学位论文的受限与盲审制度的畸形发展是当下主要的实践困境。应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实习教育与大学体育之间的积极联动机制,建立独立的体育专业学位论文评审系统与标准、评审专家库及其监督管理机制。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体育研究生;体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094-07
The professionalis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in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connotations, practical dilemmas, and realization paths
YANG Yun,WANG Chenqi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act: In the dual context of policy-driven postgraduate cl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adding the professional doctoral degre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in professional degre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encompassed within it, and also reexamines the practical dilemma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n explores reform paths.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degre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process that is premi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spor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enter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career skills, and its professionalism is primarily displayed throug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pplicable research capabil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various direc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The practical dilemmas at present mainly focus on the influx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the dilution of professionalism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lag in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the mediocrity of practical courses; the restrictions on dissertations, and the ab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blind review system. Given those mentioned abov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enrollment and admissions process, to form a positiv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internship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and college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and 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degree thesis review system and standards, the review expert database and it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professional degree;physical education postgraduate;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2020年《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并于同年发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2022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专业学位类别数量由47种增加到67种。2023年11月《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提出要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总招生规模的2/3左右,同时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招生数量[2]。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中,也明确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类型及学位授予条件的区别[3],再次将专业学位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从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32.29%增加到2022年的56.4%[4],招生规模确已得到显著扩充。专业学位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主流,已是大势所趋。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面推进背景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也得以稳步发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丰富经验,成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研究生招生信息显示,已有18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界对此也有持续关注,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招生制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等方面积累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类探讨过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内容多为问题的宏观解读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方向性改善策略,指出“未体现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差异”的问题,便提出“需要明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的建议。然而,“差异与区别”的结论早已明晰,不够明晰问题在于:差异具体何在?又应当如何区别?
1 体育研究生专业学位“专业性”的内涵解析
正如体育硕士专业培养目标中描述的那样,体育硕士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相关领域的实际工作[5]。这使得专业学位中的“专业”二字似乎总是代表着“应用”,指向了“实际”,继而与“学术”和“理论”相对。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具体指的是什么?解决体育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体现?又如何判断是否能胜任体育的实际工作?这些问题在具体的专业培养方案中虽都有论及,却往往只是构建了框架、描述了概念,少有深究。
正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体育专硕”)的培养实践中,学生在被问及学术与专业学位的差异时,也时常会给出“学习年限短、对学术水平要求不高、考试难度低”的回答,过多关注对学位价值的判断,却很少触及学位内涵的本质。这既印证了多数学者提出“目前普遍存在专业学位地位不如学术学位高的误解”[6]的观点,也暴露出体育领域自身对体育专业学位内涵认识的匮乏。“体育专业学位”中的“专业”究竟指的是什么?“体育”的特殊性又体现在何处?这是在探讨体育研究生专业学位相关问题之前亟待解释的两个基本问题。
想要探究“专业”内涵,首先需要明确为何会产生“专业学位”。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看,设置专业学位的初衷,源自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引发的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如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因而,1984年11所高等工科院校率先探讨培养工程类硕士的可行性,1989年卫生部提出组建医学职业学位研究小组,1990年工商企业管理硕士作为我国首个专业学位类别得以设立[7],皆是社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产生的人才需求驱动下的产物,主要招生对象也是各实践领域中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有着鲜明职业特征。虽然在2009年扩招后“在职攻读”不再是专业学位的必要前提,但职业属性依然突显。这一属性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发展方案》)中依然被频繁提及:“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职业资格衔接”[8]。不难看出,“职业”由始至终都是专业学位内涵的实质。
在职业导向下重新审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需求是前提,职业知识与技能是核心,职业水平及其对工作的胜任力则是评价标准。2024年最新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学位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试行版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包括5个研究领域(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防护与康复。体育博士专业学位则包括: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运动康复与健康管理、体育工程与数字技术[9]。每个方向均有直接对应的职业,亦有职业资格标准,这与多数专业学位一致。
但在职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体育专业存在一项区别于其他专业类别的重要特征,即“运动技能”。正如《基本要求》中论及专业实践能力描述的那样:体育教学领域研究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运动专项技能、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生应具备高水平运动专项技能[9],这不仅是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备能力,更是核心能力。以体育教学方向为例,其对应的职业为体育教师,既需要具备扎实的运动技能,也需要良好教学技能,且前者是后者价值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倘若不具备运动技能,即便拥有出众的教学能力,也很难很好地完成运动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也就无法达到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因而,对体育专业学位中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包含运动技能实践的方向来说,运动技能不仅是职业技能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更是体育之“专业性”特征的集中体现。“必须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才能更好的胜任岗位工作”[10]。这也意味着,这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应当包括运动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