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囿与纾解路径
作者: 董国永 杜鹏宇 崔耀民 黄爱峰
摘 要:体育中考作为当前我国一项国家层面的体育考试,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同时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照,发现其存在考试目的偏离课标要求、考试内容与实践脱节、计分办法科学性不足、过程性评价形式化及特殊考生处理办法僵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通过凝聚价值认同、优化评价内容、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及健全管理和保障机制等路径纾解现实困囿,进而推进体育中考的科学改革。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中考;学业评价;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4)04-0113-07
Th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resolution paths of China's physical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DONG Guoyong1, 2,DU Pengyu1,CUI Yaomin1,HUANG Aifeng1, 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2.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 Cultur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popular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work quality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for se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and also explor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referen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and the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examination purpose deviating from the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disconnection between examination content and practice,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scoring method, formalized process evaluation, and rigid methods for handling with special examine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problems, and also puts forward resolution paths of condensing value identification, optimizing evaluation content,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ing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mechanisms to relieve the real dilemmas, and then to accelerate the scientific reform for this examination.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s;academic evaluation;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2019年云南省推行的体育中考改革将体育中考分值提升至100分,该举措拉开新一轮体育中考改革的序幕。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强化体育评价,改进体育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也明确指出要改进体育中考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逐渐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此背景下,各省市积极响应,陆续推进各地体育中考改革。如何通过体育中考改革,让其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和健康体魄形成的助推器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标准,回答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什么”“怎样评”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对体育中考改革现状进行梳理,以《新课标》为参照,挖掘体育中考改革中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进而推进体育中考的科学改革。
1 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状
通过互联网访问45个城市(31个省会城市、14个沿海和内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城市)人民政府门户、教育局或教育和体育局等官方网站,查找最新体育中考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文件,并对搜集到的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分值、评价方式以及特殊考生处理办法5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状。
1.1 考试目的
在颁布的体育中考实施方案或改革文件中,部分地区明确指出体育中考的考试目的,部分地区在引言或指导思想中略有提及。体育中考的考试目的大致可归纳为4类:一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型,以天津、重庆、绥化等市为代表;二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型,以上海、北京、惠州等市为代表;三是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养成自觉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为主型,以太原、许昌、泉州等市为代表;四是以体育中考倒逼教学改革提质增效为主型,以郑州、安康、鄂尔多斯等市为代表。
1.2 考试内容
当前,各省市体育中考方案中统一考试内容基本以“体能+运动技能”为主(见第115页表1)。体能类考试项目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常见考试项目有引体向上(男)和一分钟仰卧起坐(女)。专项运动技能主要包括《新课标》规定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共6类运动项目。其中,田径类和球类运动项目设置最为广泛,田径类运动以跑跳投为主,球类运动以篮足排三大球为主,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以游泳为主,新兴体育类运动以跳绳为主,体操类和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设置相对较少。此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考试项目种类及项目数量均有所增长,如北京市考试项目由之前的8项增至目前的22项,项目种类覆盖体能类及6大类运动项目。
以“体能+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统一考试是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的考核,部分省市正在探索将“健康行为”的考核纳入体育中考。目前,基于健康行为的考核多以健康知识为主,如北京市于八年级第二学期以机考形式开展健康知识测试并计入体育中考成绩。同时,个别省市探索性设置健康技能考核,如郑州市的心肺复苏实践操作、丹东市的健康教育实践操作。这些举措正是践行《新课标》精神的初步探索,标志着体育中考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改革趋向。
1.3 考试分值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学校体育工作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在此背景下多地将调整分值作为体育中考改革重要内容。在选取的45个城市中,超过90%的城市体育中考分值权重已达中考总分值的5%或以上。在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的态势下,各地体育中考分值普遍高于40分,部分城市如昆明、郑州、攀枝花、许昌等已将体育中考分值提高至100分。除提高体育中考总分值外,各地也探索性地增加过程性评价的分值权重,但现行的体育中考终结性评价分值权重仍总体高于过程性评价分值。
1.4 评价方式
各省市体育中考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终结性评价,即针对九年级学生组织现场统一体育考试,考试形式分为“必考”“选考”“必考+选考”以及“必考+选考+抽考”4类。二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终结性评价与上述考试形式相同。过程性评价多以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和体质健康测试为主,普遍实行等级赋分制,按照学生所获成绩将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4类赋予对应分数,通常贯穿初一至初三年级。在北京市体育中考改革中,首次将小学阶段四年级、六年级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入体育中考过程性评价的成绩中,这一举措拉长过程性评价的考核阶段,将体育中考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功能前推至小学,打破体育中考仅反映水平四阶段的惯性思维。此外,《新课标》提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应包含实践和纸笔测试两种类型,但当前,体育中考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普遍以实践测试为主,仅极少地区设置纸笔测试。
1.5 特殊考生处理办法
各省市在体育中考实施方案中通常将特殊情况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别并进行相应处理,划分类别主要包括免考生、缓考生及外地返乡考生3种,前两类又可分为因残疾、伤病和意外情况免试或暂缓考试学生。残疾考生依据相关证明可申请免试,该类考生在体育中考中赋予分值最高;伤病考生可结合实际情况申请免试、部分免试或缓考,如申请免试或部分免试,一般赋予体育中考分值或免试项目分值的60%;意外情况考生可申请缓考,如仍无法考试依照伤病考生办法进行处理。对于外地返乡考生,部分省市未指明其相应处理办法,部分省市则明确其需参加当地统一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可根据原就读地成绩核算,若原就读地未组织过程性考核则根据统一现场考试成绩进行折算。
2 新课标实施背景下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现实困囿
以《新课标》为参照对我国现行体育中考方案进行剖析,发现其存在考试目的偏离课标要求、考试内容与课标要求和生活实践脱节、计分办法科学性不足、过程评价形式化以及特殊考生处理办法僵化等问题,背离《新课标》精神,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2.1 考试目的偏离课标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应以考查核心素养水平为测试目的。而体育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检验方式,其目的却与课标要求产生偏离。一方面,“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以体育人”等理念被不断提及,体育的多重育人价值愈发受到重视,但现实中以“增强学生体质”为考试目的的地区在所选城市中占比最高。由此可见,各地区仍将体育中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工具价值置于首位,而每当出现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问题时体育中考的工具价值将随之强化[1],这也造成体育中考重体质健康、轻核心素养的问题。另一方面,尽管《新课标》强调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应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但各方将目光聚焦于体育中考的选拔属性,将体育中考视作升学的助力或阻碍,对学校体育的消极影响日渐凸显[2]。学校、教师“以考定教”,家长、学生“为考而学”,造成“体育应试”和“体育内卷”现象,致使体育中考核心目的偏离《新课标》的精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