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王江 马彩珍 赵云霞

摘      要:学校体育创新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深化体教融合是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回应和实践探索。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在分析体教融合协同的核心学理要义、引入协同理论的应然要求和理论预期基础上搭建其理论框架,透视育人目标一致性、正式规范、权利共享和公民体育意识等堵点,提出培育协同社会资本、完善协同治理法规制度、规范责权体系、构建体教融合协同治理运行网络的实施路径,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075-06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WANG Jiang,MA Caizhen,ZHAO Yunxi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a necessary link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style education and the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sporting leading nation, and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s a positive response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case illustrati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ore theoretical essence of the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natural requirements and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collaborative theory, which includes perspectives on the blocking points of consistency with educational goals, formal norms, rights sharing, and citizens' awareness of sport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cultivating collaborative social capital,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standardizing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power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peration net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ll those countermeasures would effectively provide rational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afterward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high-quality development;collaborative governance;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8个方面37项措施,核心要义是“融合”和“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如何在体育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破解体教融合的诸多难题、拓展融合之路和提出融合方案是体育和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的议题。本研究试图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透视体教融合的涵义和特征,剖析其双重变奏、厘清其行动逻辑和化解预期目标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张力,以期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促进体教融合,开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1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与体教融合

学校体育作为衡量一个国民健康、文化自信和社会发展潜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既是推进国家体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场域,又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面临“十四五”五年规划和2035年体育强国建设图景,学校体育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和群众体育人口扩展的基地,唯有“快”加速和“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推动和实现体育现代化。

体教融合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改革为动力,以整合优势资源为手段,使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及其子系统中的“体”与“教”融为一体的过程[1]。“体教融合”应从以下几点理解:第一,“体教融合”只表示为一个词组或概念自身,并不表示教育学育人范畴的“体育”和“教育”等概念。第二,战略目标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三,目标主体是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局限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育系统”和“教育部门”只是参与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的参与主体。第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体教融合”是路径和试验田,需要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第五,主要矛盾聚焦于参与主体的“权、责、利”等问题,需要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及其子系统优势互补及其以外的诸多部门协同推进。

总之,深化体教融合预示着国家对青少年健康和全面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为实现学校体育高质量提供新的选择,也为学校体育的协同治理提供契机。

2  体教融合协同治理的框架分析

2.1  体教融合协同的核心学理

协同理论强调对系统实现有效管理而产生的新的结构、功能和协同效应。在目标指向趋同、价值互惠、资源共享及优化结构基础上展开合作,建立具有法律和政策约束力的集成体是其本质内涵。结合体教融合精神其核心要义如下:其一,系统主体结构多元性与权威分散性。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社会组织本身和各自的子系统都是协同主体,都具有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架构,且都依据自身资源体现和发挥其权威性。其二,在信任的基础上育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是新时代体育系统和教育部门协同的基础和动力之源。“铸魂育体”是体育教育承担体育强国之历史使命,也是集多元主体共同的愿景,以达合作共赢的意向。其三,各主体及所属子系统的协作性与协同的动态性。是“教体”融合,还是“体教”融合,关键是“融”,强调各主体之间平等和协作关系,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并需要在融合进程中随各主体的权变关系变化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其四,协调性和契约性是体教融合的基石。只有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才能约束和规范其行为实现协同增效。

2.2  体教融合引入协同理论的应然分析

育人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社会主义育人导向是为国家、社会育有用之才。我国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和社会资本注入职业化发展的历史变奏中,逐步形成以体育行政、人才选拔、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体相对独立的育人体系[2]。教育的逻辑核心是形塑全人,以育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为目标导向[3]。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策略和成才路向也蕴含着“试金石”的价值。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具有以下维度:其一,在政策导向、资金注入和生源竞争等问题两者存在着相互竞争,在各自系统管理、人才互通和资源互用又存在合作的机遇。其二,两者融合涉及利益主体的多元化、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高成本性,需要彼此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和功能的输出。其三,体教融合两者育人目标、理念、方法和策略存在差异性,很难区分主体的主次和因素的重轻,育人实效不存在线性和因果关系。其四,体教结合的模式探索到体教融合制度的审视,体教融合是青少年全面发展需求和竞技体育人才匮乏等情势决定的,这需要优化管理机制和再造系统结构探寻有效跨域治理。以上表明运用协同理论分析体教融合协同治理具有可行性,同时当下市场与社会的能量使体教融合的行为主体产生了参与治理需求。

2.3  体教融合引入协同理论的理论预期

构建协同状态和获得协同效应是协同理论的本然目标诉求,体教融合应从“融”的状态有序度和“合”的结果有效性两个维度,搭建与理解协同的理论预期。从状态维度上,体教融合协同治理主要解决“政策文件画画,开会研究说说”的政策无效能状态和各利益主体博弈所导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碎片化、零散化治理现状。对于此问题需要教育与体育系统通过问题识别、决策权共享、政策利好等问题的排序,达成融合主体政策认同。诸多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政策文件和意见证明两者在某一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同时增强各主体的决策“所有权”以缓解利益冲突和提升政策服从意识,实现政策协同到管理协同,保证既定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如:2023年2月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机构编制、教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体育等部门要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分工协作,共同支持保障。这表明对体教融合以往在状态维度上的问题,国家已从实操层面上逐步实施。从实效维度上,协同理论认为:在投资水平或者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收益或者节约成本才能产生协同效应[4]。在体教融合进程中由于拥有资源的差异性和能力禀赋的不同,通过定位、配合及支持以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使各主体相互避免和克服本位主义服务意识,实现资源节约与产生聚合效应。如:2019—2020年广州市教育局购买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体育技能、管理等服务,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和竞技体育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践证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实体性资源的优势互补是实现资源协同增效的路向之一。总之,无论是状态维度上,还是从实效维度上都应该建构本土化、科学化的协同框架。

3  体教融合运用协同理论的现状

在后工业时代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体质与健康是人才使用率和对社会贡献率的基础和支撑。面对中国近2亿多的在校学生,体教融合是契合学生群体化提升素养和改善体质的现实诉求。因此,精准化定位体教融合的难度和问题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