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导向下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原则、逻辑与应然样态
作者: 李大帅 岳新坡
摘 要:采用文本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教材编写原则、逻辑与应然样态。研究认为:专项运动技能教材应遵循融合性、统一性、衔接性、适用性的编写原则,新课标导向下编写专项运动技能教材可将核心素养作为教材的价值起点与归宿,可构建目标体系实现课程内容贯通,将课程教学设计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将学业评价作为教材的价值引领与保障。为更好落实新课标,实现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的育人价值,进一步提出教材的应然样态:专项运动技能教材应做到政治方向正确与文本呈现规范,应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大单元为主体的结构框架,应以教师参照为宗旨设计单元内容,应同步动态资源实现知识延伸与更新,应渗透多元主体实现综合育人。
关 键 词:学校体育;新课标;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090-08
The principles, logic and the necessary patterns of compiling specialized sports skills textbook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LI Dashuai1,YUE Xinp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China;2.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 The methods of text analysis, logic analys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principles, logic and the necessary patterns of textbooks compilation. The research find that the specialized sports skill textbooks should follow the compilation principles of integration, unity, cohesion and applicability. The textbooks compilation of specialized sports skill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an take the core literacy as the valu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build a target system to achieve curriculum content integration, and take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as the focus of the textbooks compilation, as well as taking academic evaluation as the value guide and guarantee for textbooks. In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pecialized sports skills textbooks, the study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ary patterns of textbooks, and believes that specialized sports skills textbooks should achiev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and standardized text presentation, design a structural framework based on core literacy with large units as the main body, design unit content with teacher reference as the purpose, synchronize dynamic resources to achieve knowledge extension and update, and also penetrate multiple subject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mong student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new curriculum standard;specialized sports skills;textbooks compil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而教材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剧本[2],可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2022年4月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据新课标编写新教材是落实国家意志的具体措施。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教材要根据课程内容分类编写,就健康教育、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内容编写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就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内容编写教师用书。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的主要任务是回答“如何培养人”这一时代问题,在新课标导向下,着重探讨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原则、逻辑与应然样态,以期为高质量教材编写提供理论借鉴。
1 新课标导向下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原则
新课标确定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课程内容,并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理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3]。为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新课标提出就专项运动技能内容编写教师用书并细化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为高质量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指明方向。系统分析新课标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6个方面的具体标准与要求,结合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特点,认为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应遵循融合性、统一性、衔接性、实用性原则。
1.1 融合性
为更好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育人,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融入重大主题教育、融合“健身育人”功能、融合关联学科知识与实践。
1)重大主题教育融入。
优秀教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4]。重大主题教育融入教材是以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即通过教材明确并落实为国家建设、时代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觉悟人才。重大主题教育关系国民基本意识形态发展,进一步影响国家安全与发展。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才培养要求,是新课标修订的根本遵循。基于这一基本遵循编写教材,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时代的重大主题,理清时代主题与国家前途、家庭责任、个人命运间的关系,并基于运动项目特点将重大主题内容、家国情怀、个人命运发展有机融入教材。在教材中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红色体育精神,使师生明晰体育与国家、生命安全的关系,以丰富专项技能教学的精神内涵,增强专项运动技能课程的思想性。
2)育人功能融合。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新课标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育人”的本质功能,要求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体质强健、心理健康,具备健康与安全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新课标导向下“健身育人”的本质功能[3]。专项运动技能教材为系列教材,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具有同一性、互通性,又各有优势与特色,各项目的教材编写应根据项目特点将体质、心理、意识、行为层面的育人功能进行有效、全面融合,实现育人功能协同。
3)学科交叉融合。
新课标较2011版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跨学科教学可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课程的实践性,有利于综合育人,是核心素养养成的高效途径。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应根据项目特点融入多学科知识,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可设计具体、丰富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案例,梳理与项目关联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提高学生在专项运动技能学练中的融汇贯通能力,发挥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等综合育人功能。
1.2 统一性
专项运动技能教师用书是系列教材,涵盖6类专项运动技能下属的若干运动项目。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系列教材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同一目标,共同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新课标要求学生从3年级起开始进行专项运动技能学习,3~6年级每学期学练2个运动项目,7~8年级每学期学练1个运动项目,必须进行1个学期的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学习,9年级可以进行单个项目1学年的学练,项目学习逐渐深入、递进。因此,教材内容、逻辑、方法、组织等的设计应充分考虑3~9年级育人目标指向。专项运动技能项目的多样性教学需求,会导致教师教学出现同一学段教授不同项目或不同学段教授同一项目的情况出现,教材的基本格式、结构设计、语言风格等统一即是教材的规范性要求,也有利于教师对不同项目的知识结构、方法应用有效贯通,有利于教师高效的教学参考应用。因此,教材育人目标应同一,教材样态呈现应统一。
1.3 衔接性
教材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工具,其本身在国家政策要求与教学活动实践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5]。教材编写的衔接性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衔接,与现实生活对接、学段纵向衔接、育人价值横向衔接。专项运动技能教材是系统反映项目教学内容的教师用书,教材内容的逻辑衔接是其系统性的基本体现和教材规范的应有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新课标注重生活化的教学设计,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与生活衔接,更易于知识技能的内化,有助于优良行为、品德向生活渗透。注重幼小衔接、学段衔接、加强一体化设置,是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小学1~2年级重点发展基本运动技能,3~9年级学习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应考虑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发展规律,衔接1~2年级的基本运动技能教学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专项运动技能的不同项目类别均具有自身的价值特色,为有效实现综合育人,教材编写应考虑项目教学与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相关学科育人价值的横向衔接,实现协同育人。
1.4 适用性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应适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专项运动技能教材编写应以教师的“用”为出发点,教材中应制定具体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目标,设计好用、有用的专项教学内容,包含具体可操作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可实现教学创新的有效引导。文字表达需通俗易懂、易于领会,能让教师拿起来就用、用起来有效。教材编写还要做到图文并茂,可嵌入相应数字演示资源,反映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新成果,语言描述符合教师知识结构及认知特征。应落脚于学生的“学”,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安排、评价指标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重视不同水平内容在广度、难度和深度方面的合理衔接、层层递进,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应尊重学生专项运动技能阶段性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技能发展个体差异,实现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基础性和提高性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