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及实践
作者: 梁大为摘 要:高校在助力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中承担重要使命,体育人才培养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实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等方法,运用差异化教学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理论,探究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本硕学生特质差异化分析基础上,提出建立本硕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本硕教学考核管理制度、探索本硕科研创新联动模式的实践路径。同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实践,从“三力”教学改革、师生互助机制、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遴选制度4个维度提出本硕融合培养的对策建议,期望提高高等教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融合培养;高校学生;华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3)04-0098-0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d master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ANG Dawe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help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education, beauty and labor,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realizing a healthy China and a leading sporting n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nd using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unity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d master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e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ble path of establish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standardizing the teaching assess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and exploring the linkage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major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a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nd postgraduates training a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three-force" teaching reform, mechanism of mutual ass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 and tutor selection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ordinary universities;physical education major;integrated cultivation of bachelor and master;university
students;South China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有学者强调体育发展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实现输送高素质人才[2]。高等学校作为青年培育的先行地,需要聚焦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创新教育理论、开拓教学模式,如何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体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高质量就业,是新时代普通高校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同属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层次不同,培养目标也存在较大区别,然而在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背景下,本硕学生融合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种融合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科竞争力,促进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从而建立更为紧密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术成长。因此,研究聚焦体育这一学科中学生不同特质的差异性,深入剖析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本硕融合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逻辑,以体育服务教学发展,为探索具体化、科学化、实践化的普通高校学生本硕融合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1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学生特质差异化分析
1.1 体育专业本硕学生运动技能差异较大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高考招生方式主要分为体育单招考试、体育特招考试即高水平运动员体育招生和体育统招考试3个类别。其中,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单招考试招收学生,多为能在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为国家、省市、学校争光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学生入校后,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需要持续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以期能继续提高自身专项技能水平[2]。除了已具备的专项能力,还要学习其他体育项目,掌握各类项目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运动训练规律及科学训练方法,注重专项运动技能水平提升。
体育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其中,体育学硕有一定比例跨专业学生报考,学生不具备运动技能或运动技能水平较低;体育专硕在招生时需要考察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但大多数学生本科专业为社会体育、体育教育等专业,不属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接触专项体育技能时间短,没有运动等级证书,少部分学生属于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行列,具有运动等级证书和运动技能基础。
1.2 不同层次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招收的学生,运动技能较为突出,但文化基础薄弱,尤其在英语、数理统计等学科上表现较为欠缺。学生入校前,多为各省、市体育专业队的运动员,学习文化课时间少,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入校后,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转换思想,厘清文化学习与专项训练的权重关系,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就读期间经常代表省市、学校外出比赛,日常训练时间长、任务重,导致文化课的学习时长明显少于普通学生。
体育学硕有一定比例跨专业学生,学生文化基础好,拥有较好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效率高,已形成较为完善鲜明的个人学习风格,并可以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学习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具备较高执行力。体育专硕学生在运动技能与实践能力两方面的表现较好,具备较好自我表达和学习能力,具有对其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和创造的能力,在思想上有创新意识,但同体育学硕学生相比,文化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1.3 本科、专硕、学硕学生科研素养参差不齐
体育本科专业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阅读期刊论文、学术报告少,缺乏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学生参与的研究项目少,老师提供给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名额少,使得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机会大大减少。同时,本科阶段针对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提升的专业课程较少,学生在读期间难以借助外出调研或论文撰写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体育学硕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科研素养培养,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数理统计研究、专业理论课程等内容不断强化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育学硕士导师多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通过学生参与项目撰写以及外出调研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相较之下,体育专硕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实践能力提升,导师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也在于运动技能与实践能力两方面,这使得体育专硕学生的科研能力学习较为有限。
1.4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本硕学生融合培养价值
促进本硕学术交流与合作。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在不同学术阶段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本科生可以从硕士学习过程中学到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硕士生则可以通过指导本科生的学术项目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指导能力。这种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加强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融合培养可以为体育专业本科生提供更丰富的学术研究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本科生可以参与到硕士生的研究项目中,了解科研的全过程,从问题提出到解决方案实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促进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硕士生具有更专业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可以将学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本科生,从而帮助其更好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同时,本科生作为新鲜血液,也能为学术领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向,推动学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