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视角下近现代西方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历史嬗变考察
作者: 于丽婧 李辉 程卫波摘 要:以身体为逻辑主线,对近现代以来西方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嬗变进行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残疾人体育事业,而且更为未来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以残疾人体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研究方法,对西方近现代残疾人体育思想进行身体哲学考察,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西方哲学中的身体经历从遮蔽到彰显、从关注到理解和从包容到尊重等阶段,同时残疾人体育思想也经历从生发、反思到自觉的发展历程。在身体逐步冲破理性束缚的过程中,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嬗变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成为步入近现代以来西方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维度之一。
关 键 词:体育思想;残疾人体育;身体;西方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025-05
An exploration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western disabled people's sports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dy
YU Lijing LI Hui CHENG Weibo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Baoding University,Baoding 071000,China;
2.Shandong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Rizhao 276826,China;
3.School of Social Sports Science,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Jinan 250102,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body as the main logical lin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ports thought of the disabled in the West since modern times will not only help us understand the sports cause of the disabled more comprehensively, but als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ause of the disabled for China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aking the sports thought of the disabl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the unity of history and logic, 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body philosophy of the western modern sports thought of the disable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body in the western philosophy has gone through the stages from concealment to revelation, from concern to understanding, and from tolerance to respect, and the sports thought of the disabled has also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birth, reflection to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process of the body breaking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rationality, the evolution of sports thoughts of the disabled, as a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imensions for the western disabled to 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and realize their own value since modern times.
Keywords: sports thought;disabled sports;body;the western
近年来随着西方哲学中身体理论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日益渗透,身体之于残疾人体育研究的重要性也渐凸显。无论从残疾人身体的本体论还是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残疾人体育演进的内驱力都是源于残疾人本身对自我确认的渴望与重塑自我身体的努力。在此种意义上,残疾人体育关注的身体,不仅突破了医学、生理学意义上的畸形、残缺和损伤的物质性修复,还是在物质性之外的,或者更准确的说,专注于和物质性身体密不可分的各种各样的精神性关照、填加和积累。本研究从西方身体哲学维度切入对西方残疾人体育思想演进的考察,一方面是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理解残疾人体育思想嬗变的视角,另一方面是为未来残疾人体育健康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1 从遮蔽到彰显:残疾人体育思想的生发
西方对残疾人体育的关注始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在这一时期长期遭到质疑、批判和压制的身体开始获得解放,对身体完整和残缺的自觉反思成为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因。人性优先于神性,完整而充分地理解人的身体是当时人文主义回归与复兴的重要表现。达·芬奇的画作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从肉身性的人类肌体出发构思人与世界的多元关系,引领了关注人的自然身体的艺术风潮。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不应对其体罚,除睡觉、跳舞和游戏之外人需要更多身体锻炼。莎士比亚也满怀激情地赞叹:“人是一件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可见,“身体不应该毁誉,因为他是上帝的圣殿,最终他将被观察者通过观察他的行为决定灵魂的品质”[2]。在这些思想中,由此可以一窥人权的普遍尊重,以及认识残疾人及其生活的全新视角。“人皆有用”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思想,冲破了以往传统观念对于残疾人认识的束缚,这是人类对残疾人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奠定了残疾人有权分享教育的思想基础[3]。残疾人教育由此而获得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奠基,这种人文主义将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作为思考对象,强调对身体残疾者给予更多理解、关爱、照顾和庇护,由此彰显出人类社会的不断文明进步。在这种新的人文主义观念中,身体残疾不再是上帝对人的惩罚,也不再是被恶魔选中的标志,而是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生命对象。人文主义对残疾人心灵关照的强调,开启了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代序幕,也拉开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里程。
现代文明的进步与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有直接关系,培根与笛卡尔所实现的对人类认识的集中哲学思考象征着理性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对身体的思考与探究带有明显科学认识论意味:“身体的条件是否良好不再局限于简单论断,也不再局限于16世纪医生所说的那种实体纯洁性或肉体坚固性这样的结论”,而是将身体的认知推至骨骼、关节、肌肉以及纤维的结构[4]。残疾不再是上帝对人身体的惩罚,人们开始试着运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知识来改善残疾人的困顿窘况。文艺复兴后期最活跃的思想家、精神病学之父杰诺米·卡丹从经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聋哑人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对感觉障碍者通过用各种刺激物对其感官进行有效刺激,是完全可以使障碍者接受教育的观点[5]。1654年语言理论研究专家约翰·布韦在其著作《普通手语》一书中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在残疾人生活与教学中应该将“表情手势语”作为聋人教育和生存的基本手段[6]。
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针对残疾人特殊需要的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尽管非常有限,但却起到重要的开启作用。自此以后,身体开始从这些为残疾人提供特殊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突显出来,在集体强制和个体解放的张力中残疾人的身体被重新审视,进而使其改造方式朝着更加人性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启蒙运动时期残疾人体育思想得到关注的最重要表征。
2 从关注到理解:残疾人体育思想的反思
在18、19世纪不仅有对身体的科学理性认识,还有对身体的人文主义反思。卢梭的身体言说中表现的最为突出:“人是一种具有内在深度的存在,人之为人的根源完全植于自身之中”[7]。对身体的思考由此也具有真正属于人本身的内在依据,对科技理性的批判、对形式伦理的质疑奠基于此。费尔巴哈[8]从人的自然欲望角度进行阐释:“人的最内秘的本质不表现在‘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中,而表现在‘我欲故我在’的命题中。”处在这一时代的马克思试图继续调和和平衡身体与精神的裂分,提出人的本质不在抽象而在于能动的生命有机体之中,由此实现身体理解的社会向度回归,当然这种回归具有前所未有的自我主体性意蕴。同时,这一时期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在其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对身体之复杂性向度的高扬。裴斯塔洛齐就提出,体育的任务就是把潜藏在人身上的天赋和生理上的力量全部发展出来[9]。他主张按照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从而为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奠定坚实生理学基础。斯宾塞[10]随即指出:“生命的科学尽管还很粗糙,可是已经了解了一切有机体(包括人在内)发育上的某些基本原理。现在所要做的、而人们将努力做到某种程度的,就是探求这些基本原理和儿童青年身体训练的关系”。德国的古兹姆兹、杨和施皮斯更是按照各自对科学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解,在强调体育必须遵从人体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践行着各自特点的自然主义体育观。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个人经验和感受、强调体育培养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人文主义,还是强调体育强身健体的生物性功能的科学主义体育思想,其对身体的反思和纠偏绝非迫于唯理性的压制,而是出于对生命的切身感悟与体认:现实的个人理应是灵魂与身体的融合与统一。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对身体的重视,不断突破文化闲士阶层而进入普通社会大众的生活之中,并引领着普通社会大众开始关注和思考自身身体与生活之间的复杂关联:我们的身体如何在与我们真实生活的紧密关联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人类生命在何种意义上才是真实的?在这样一些身体观的催生下,就不能不促发人们改变对潜能受限的残疾人的看法,身体残疾并不代表生活残疾,也不意味着生命残疾。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生活的权利、爱的权利、实现自身价值的权利、追求梦想的权利,残疾人也不例外。如何让残疾人正常融入社会并过一种正常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开始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时期,残疾人开始接受教育,已不被人当作废物那样看待,并开始从一种丑陋和令人惊恐的视野中走出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