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体育助力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闵航 张凤彪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红色体育历史演变,探寻不同时代群众体育对红色体育的传承,进而探讨红色体育的当代价值。研究发现:(1)红色体育思想萌芽于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实践于苏区,发展壮大于战火纷飞的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2)红色体育是当代群众体育的根基,与体质健康时代、全民健身时代、健康中国时代的群众体育一脉相承;(3)红色体育具有塑造全民爱国情怀,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丰富群众体育内涵的时代价值。基于此,提出红色体育助力群众体育实现路径:(1)立德树人,教育为本,将红色体育精神凝聚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2)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红色体育文化外化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的优势资源;(3)因地制宜,脚踏实地,将红色体育元素内化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常态内容。

关  键  词群众体育;红色体育;健康中国;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030-06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red spor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the new era

MIN Hang ZHANG Fengbi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comparison,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red sports, explores the inheritance of red sports by mass spor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ime,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red sports. The study finds that : (1) Red sports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Mao Zedong’s masterpiece of sports research, practiced in the Soviet area, developed and expande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liberation war period, with the indispensabl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2) Red sports are the foundation of contemporary mass sports, which is in line with mass sports in the era of physical health, the era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era of healthy China; (3) Red sports have the time value of shaping the patriotic feelings of the whole people, building sports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mass spor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red sports assisting mass sports: (1) Mor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oriented, the red sports spirit condens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endogenous power; (2)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externalize the red sports culture as an advantageous resour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 sports culture; (3) Adjusting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teadfastly, and the red sports elements into the normal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Keywords: mass sports;red sports;healthy China;new era

“红色体育”指在1921—1949年间,我党领导下的中央苏区和解放区范围内的体育实践[1],是我党集结劳苦大众,为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而创建的特殊体育。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和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华民族振兴的有生力量。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为增强红色资源保护力度,已有10多个地级市通过保护红色资源的地方性法规[2]。2021年5月习近平[3]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文章;6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时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讨论,强调“红色资源是我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4]。红色体育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红色体育塑造全民爱国情怀、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群众体育内涵的当代价值,对于推动我国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红色体育历史沿革

1.1  共产党成立初期(1921—1926年):红色体育萌芽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就深刻把握体育本质,用先进的体育思想,成功指导红色体育服务革命事业。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论述“体育”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价值,堪称中国红色体育思想的萌芽,在红色体育的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5]55。1922年为了唤醒工人阶级强身健体的意识,李大钊在《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中谈到“人靠活动才能生存”“游玩不是奢侈的事,乃是必要的事”[6],鼓励工人争取闲暇娱乐时间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该时期以安源红色体育为代表,以团结、教育群众、培养革命有生力量为目的,成立了安源俱乐部。主要负责安源职工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各样的现代体育比赛和传统体育活动,为1927年发动的一系列武装革命输送大批身强体健、意志坚定的青年[7]。在农民体育方面,1924年红色体育先行者恽代英[8]在《中国青年》发表题为“预备暑假的乡村运动”,文中鼓励年轻学子在暑期闲暇时间深入农村关心劳苦农民,借助农村体育与农民子弟打成一片。这一时期为壮大革命队伍,体育无疑成为党和工农之间的友好桥梁。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红色体育思想尚处于萌芽阶段,红色体育实践也未形成规范、科学的组织体系。但是该时期的红色体育打破了阶级局限性,唤醒劳苦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也为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体育实践奠定思想和实践基础。

1.2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年):红色体育发展壮大

1927年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坚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进行武装革命,并提出“锻炼工农筋骨,战胜一切敌人”的体育方针[5]108。在该方针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组织红军、工农甚至妇女儿童积极开展各式红色体育活动,使得劳苦大众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武装了工农思想,不断壮大革命队伍。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体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随后诞生了井冈山、红军长征、中央苏区等红色体育,其中苏区群众体育开展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发展最成熟。1932年在党的《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中指出:“在工农群众中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9]中央在基层广建俱乐部和列宁室,有条件的基层组织甚至组建简易体育运动场开展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活动。1933年江西瑞金成立赤色委员会加入国际赤色运动组织,举办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赤色体育运动会[10],标志着群众体育赛事举办逐渐专业化、组织化,同时农村群众体育实践也步入正轨。1934年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制定的《俱乐部纲要》提出,偏僻乡村可以因陋就简,进行跑步、踢毽子、放风筝等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而且除现代体育项目外,也可以运用象棋等益智类的传统方法[11]。此外,妇女体育得到一定发展。例如,1933年福建省举办全省赤色体育运动大会,有10多名女性选手参加比赛,标志着我国妇女体育受到了应有重视[11]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体育取得一定成绩。首先,为粉粹国民党的军事迫害,号召广大工农群众开展以“强健筋骨、战胜敌人”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其次,红色体育组织渐成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整套完备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为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最后,红色体育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既丰富了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磨练军民体质和革命意志。

1.3  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红色体育成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立足时局,将1942年毛泽东提出的“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确定为当时红色体育的基本方针[10]。在该方针指导下,全面抗战和解放时期红色体育发展达到顶峰。

一方面,群众体育空前发展,政府、体育组织机构、媒体等社会各方给予群众体育极大关注。1937—1942年在革命根据地组建延安体育会、陕甘宁边区体育会等专门机构,负责军民体育活动开展[5]120-121。其中,“延安体育会”提倡每天“十分钟运动”,养成群众参与锻炼习惯[10]。对于偏僻的农村地区,中国共产党没有向农民传输晦涩的理论和设想,而是能切实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普及农村体育教育,采用趣味性极强的传统体育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12]。另一方面,全面抗战时期的红色体育延续了苏区体育传统,女子体育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1940年为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举行了首届延安“三八”妇女节运动大会,开启了中国红色体育女子运动大会的先河[13]

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红色体育在继承苏区体育的基础上,体育方针政策、体育组织形式、体育组织机构等各方面更加健全、规范、专业、系统。红色体育不仅成为我党捍卫国家的利器,更在工农阶级里找到一条普及群众体育的现实道路,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积累了丰厚经验,为新时代群众体育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  红色体育与群众体育一脉相承

2.1  体质健康时代的群众体育(1949—1994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刚从战争中剥离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体质孱弱。党中央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批判背离人民群众的“旧体育”,继承发扬全民、大众的“红色体育”,主张开展“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群众体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