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思考

作者: 邵凯 董传升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全面总结我国脱贫攻坚时期体育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实践经验。在明确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前提下,全面分析广东、山东、贵州的体育助力精准扶贫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精准扶贫模式的具体对策:首先,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来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效能感;其次,通过体育产业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量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就感;再次,通过提升体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高质量提升农民个体的幸福感。

关  键  词体育产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069-07

Thoughts on the suppor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for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HAO Kai DONG Chuans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Journalism,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t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gions dur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China is summarized through the methods of case analysis,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clarifying the generation logic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ssisting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th the assisting experience of Guangdong, Shandong, and Guizhou is carried out. On this basis,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high-quality assistan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at firs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to achieve the efficacy of high-quality sports industry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secondly, to promote agriculture through the sports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of high-quality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irdly, by improving the happiness of individual farmers with high-quality by increasing incomes of farmers via the promo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rural revitalization;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2020年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体育产业展示出了重要的助力功能与社会价值。2014—2025年恰是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公民体育消费热情不断高涨,体育产业历史性的快速发展也在同一时期内形成了对我国脱贫攻坚原生的助力作用,特别是体育产业在经济扶贫、文化扶贫以及健康扶贫上具有强大的补位功能与时代价值[1]。那么,在乡村振兴的历史时期内,如何继续发挥体育产业的属性特征,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总结在大国减贫的关键时期内体育产业在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空间内的差异化助力经验,以实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功能迁移?如何在体育强国建设以及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通过将体育产业的国民支柱性作用来实现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推动作用?体育产业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否会成为新的驱动引擎?新时代体育产业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的迁移作用是否存在着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机制与内在运行机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在脱贫攻坚时期的差异化经验总结来积极探索上述现实问题。

1  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分析

1.1  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广东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扶贫

广东是我国典型的经济发达省份,在受到新冠病毒严重影响的2020年经济总量依然超过11万亿元,实现年均增长6%,经济总量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 367亿元增加到12 922亿元、年均增长6.6%,是全国唯一突破万亿元的省份[2]。同时,广东省也是我国贫富差距最大的省份,仅以2020年为例,深圳经济总量就是云浮的27.6倍。

通过近2年的跟踪调研与访谈发现,“十三五”时期广东体育精准扶贫最为典型的案例,应是以南粤古驿道赛事为代表的体育赛事扶贫模式。南粤古驿道是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人员互通、物资传递、文字通讯的主要道路,包括陆路与水路、官方道路和民间道路。2016年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倡导和部署下,广东省体育局联合国家、广东省等多部门,创新开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4年来共开展42站,经过38个乡镇、48条村落、4处古港码头,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体验赛事及相关活动。截至2020年,赛事估算产生经济效益约20亿元。赛事主要选取较为贫困的乡村作为赛道,比如广州从化钱岗红石村、广州增城新塘瓜岭村、佛山南海上金区瓦松塘村、韶关仁化石塘村、梅州大埔侯南村、惠州博罗旭日古村、云浮郁南西坝兰寨村、潮州饶平钱塘村等地,涵盖了广府、潮汕、客家等不同文化特色的典型古村落,进行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定向比赛。南粤古驿道赛事充分利用广东省内古驿道、古村落及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等优势,通过赛事引流来大力发展古村落体育旅游活动,将全民健身融入特色地方旅游,将体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体育赛事与区域特色人文资源相结合,形成并构建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全民体育旅游项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体育产业构成角度来看,广东南粤古驿道的赛事扶贫模式主要围绕我国体育产业分类中的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5大产业类型。从体育产业内容来看,群众性体育赛事组织是助力扶贫工作的本体,而由定向赛事产生的相关衍生产业链条均是通过群众性体育赛事形成的。在广东体育赛事助力精准扶贫模式中,体育元素极其清晰,助力主体的协同作用明显,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受到岭南群众欢迎,体育赛事的区域文化特征明显,扶贫效果的体育特征显著。首先,南粤古驿道体育赛事能够整合岭南贫困地区的古驿道资源,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赛事选择的古驿道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通过南粤古驿道赛事的举办能够积极响应国家以及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号召的这项重要举措。二是体育赛事带动乡村服务产业链条。为更好地配合体育赛事举办,全面解决村落周边旅游住宿问题,当地政府结合体育赛事,打造古村落民宿试点工程,由政府资助,添置衣柜,完善水电,帮助当地村民完成民宿改造,成为具有接待能力的民宿,在使相对贫困地区的古村落完成变化的同时,也帮助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三是体育赛事为所在区域带来商机,通过体育赛事来促进并带动传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通过赛事引导参赛者以及观赛者多次前往体验古村落,沉侵式体验感受乡村生活,刺激消费,利用“体育赛事+传统农业”促进农副产品销售,运用多元结合的营销手段,为贫困地区村民带来附加值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  相对发达地区体育精准扶贫模式:山东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

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经济实现跨越式提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和7万亿大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作为较典型的相对发达地区,山东省在体育产业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主要体现出通过信息平台实现扶贫信息共享与体育设施对贫困人口健康助力的有机融合。

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是山东省政府、社会企业和组织根据贫困地区体育设施建档立卡情况,对贫困地区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精准维护和配备,以满足贫困地区人民健身需求、提高贫困居民身体素质的精准扶贫模式。第一,依托信息平台精准配置并维护贫困地区的体育设施。治理主体做好管理规划,从扶贫战略全局角度出发,合理配置社会体育资源,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投入。第二,通过信息平台精准开放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鼓励贫困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必要的竞技训练之外,积极向贫困地区居民免费开放,持续扩大学校体育设施惠民服务的有效半径,精准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满足贫困居民在脱贫过程中的体育健身需求。第三,设置贫困地区体育设施扶贫专项工程,建立体育扶贫数据管理平台。山东省“千村扶贫健身工程”项目计划是山东省体育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为全省3 035个(2019年动态调整前)贫困村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山东省政府为了解决域内贫困村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后的验收问题,积极搭建并促进形成“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所有体育器材提供商信息、器材提供商联系人、器材提供商联系方式、器材所在贫困村扶贫单位信息、村书记姓名、体育部门监督电话等均上传至“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从器材安装至器材报废,器材的全生命周期可查可追溯。截至2020年11月,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体育设施管理数据库,也是唯一一个在体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体育信息服务平台。结合体育信息平台以及体育设施的不断供给,山东省一些地市针对农民开展了专项全面健身运动会,如在山东德州每年都举办篮球联谊赛,参赛运动员均为农民。在山东省滨州市,门球协会秉承“全民健身,门球先行”的宗旨,坚持以发展滨州特色门球事业为依托,以赛事活动为载体,经常性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门球比赛。

从体育产业构成角度看,山东的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精准扶贫模式主要涉及我国体育产业分类中的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两大产业分支。从体育产业的运行内容角度来看,是典型的双核驱动体系模式,体育信息平台与体育设施建设协同互动形成产业合力来实现经济发展的现实效果。体育信息平台作为体育产业中能够体现新技术手段的产业分支,是通过互联网体育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与传播等服务进行的信息化产业贡献,这种新技术有效提升了体育场地设施的服务效率,也相应提升了扶贫效果的精准度。而体育场地设施的普及与依托场地而形成的农民赛事服务系统也是助力脱贫攻坚时期农民个体的综合健康水平,保障了脱贫的物质基础。所以,通过体育信息平台+体育设施的模式来助力山东省精准扶贫工作,确实取得了较好的产业脱贫效果。与此同时,体育设施在脱贫地区的循环利用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重要基础性因素。可以说,体育已经在山东省脱贫区域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信息平台+体育设施融合在美丽乡村之中,对于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阻止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均起到重大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