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机制研究

作者: 王军伟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机制研究0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厘清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研究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存在着竞赛形式僵化、组织管理缺位、制度保障乏力、督导评价缺失、“课程化”设计滞后等现实困境;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切入点,借鉴其结构模型,构建“四位一体”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体系,包括项目内容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督导评价体系以及制定一份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优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提高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关  键  词学校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阳光体育活动;体教融合;多元治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1-0124-06

Research on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Sunshine Sports at colleg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transcript system"

WANG Junwei

(Yuanpei Colleges,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12000,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realistic dilemma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Sunshine Sports at colleges in Chin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unlight Sports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s a important form of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work pattern, is to promote "churches, practice, often" education pattern formation of important way. However, it also faces some dilemmas such as rigid competition form, absence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ack of system guarante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lagging of "curricular" treatment.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can be adopted as follows: Tak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transcript syste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model to build "four-in-one" the school sunshine sports development system, including sunshine sports project system, work together to run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upervis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have a sports report card, and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unshine sports,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for governance system and management ability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 second classroom transcript system;sunshine sports;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multiple governance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阳光体育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抓手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提高体质健康水平[1]。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2]。这两个文件相呼应,既是对阳光体育的完善与升级,也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确立目标,指明了方向。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之外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2018年8月5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要求“面向全国高校推广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下简称成绩单制度)。成绩单制度是借鉴第一课堂育人机理和工作体系,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整体设计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和运行模式。具体是指“4+1”系列制度安排,包含了“课程项目体系、记录评价体系、数据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四个体系和一个产品即成绩单”[3],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升级版。“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经历与成果进行数据收集,构建可以客观反映学生在校成长发展的大数据体系”[4]。其让第二课堂活动过程看得见、成效可量化,是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粘合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共青团中央自2016年在北京、江苏两个省份,36所高校进行了为期2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并于2017年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得到众多学校的积极响应。《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就明确要求:“通过探索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途径,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5]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单制度的贯彻与落实,有助于加强体育部门与基层组织的工作联系,提升学校体育综合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制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其价值发挥有了着力点。

1  新时代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机遇

1.1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20 年8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学校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6]。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我国早期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其实施办法同样规定,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形成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不难推断,这两个文件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决策,在目标要求和内容形式上相辅相成,都坚持“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强调第二课堂的育人功效。

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主张广泛开展竞赛活动和课余训练,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而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入门阶段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发展目标,且逐步培养身体素养、健康行为和体育情怀”[7]。青少年一旦产生体育兴趣与参与意识,便会保持运动粘性,而这也是从体育“青铜”到“王者”的启蒙阶段。同时,阳光体育全员参与的运动主张,可以最大程度发掘体育苗子,选拔竞技体育人才。如苏炳添就是在初一的学校田径比赛中表现优异,被其体育老师发现短跑天赋的,此类案例不胜枚举。另一方面,阳光体育对学生个人的要求是: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至少掌握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如果学校体育里每个孩子都学会一两项、两三项运动技能,又能够经常性地参加竞赛,那么我国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将是源源不断的,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8]。《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国家做出的重要顶层设计,是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阳光体育要借着这股“东风”,把体育“阳光”与更多的学生发生“光合作用”,助力他们成才成长。

1.2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

“三全育人”旨在把所有的育人力量和育人资源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构成育人系统,推动各方力量同向同行”[9],把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过程。成绩单制度就是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一项第二课堂教学改革内容,它强调通过创新机制设计,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搭建第二课堂全方位育人平台,提升育人实效”[10]

阳光体育对学校的要求是: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课外文体活动、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等,让学生走出宿舍、走向运动场、走在阳光下,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活动内容广、参与人员多、持续时间长,仅靠单个部门的一己之力很难组织实施。《阳光体育通知》自颁布之初就联合党政多部门共同下发文件,并成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领导工作小组,要求建立各相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校团委、体育教学单位、学生处、各二级分院等共同组成阳光体育领导工作小组,共商共议,打造同向同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显而易见,阳光体育运动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它将学生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和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相结合,突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协同化,有助于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单位与各行政部门的工作联系,提高工作效能,是学校体育工作协同治理,将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纳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全过程的重要实践。

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见》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教、练、赛’来推进,强化课外锻炼、建设常态化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提高了对体育课程教学和学校体育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的要求,而“教会、勤练、常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必要途径[11]。“教会”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勤练”是巩固技能,“常赛”则是运用和提高技能。构建课上教会、课下练习、巩固、提高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体教融合的核心环节,是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