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省思

作者: 李信厚

摘      要:从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折扣”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理路,以期为优化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新思维与新方法,为当下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建构开拓新的向度。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文化传播“文化折扣”现象产生的原因有3方面:一是武术文化信息触达呈现“碎片化”特征,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被“万物皆媒”解构;二是中西方语言障碍,导致武术文化“信息解码”出现偏差;三是武术文化话语权缺失,导致武术文化信息无法实现认同。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折扣”现象的治理方略具体表现为:坚持理论创新,建构系统完整的中华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是叙事之要;创新传播策略,建构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武术文化传播矩阵是发展之基;坚持守住武术文化之“魂”,尽快完成中华武术现代化转型为创新之核;坚持深耕用户,满足用户需求,讲好中华武术故事为行动之标。

关  键  词:体育文化;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文化折扣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2-0026-06

Reflection on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Chinese Wushu

LI Xinhou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Wushu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putting forward address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which exploits a new dimen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at first, the touch of Wushu cultural information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gmentation”, and the “channel hegemony” of traditional media is deconstructed by “everything is media”; secondly, the language barrier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information decoding” of Wushu culture;thirdly, the lack of discourse power and communication power of Wushu culture leads to the lack of recognition of Wushu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governance strategy of “cultural discount”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is as follows: Adhering to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discourse system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is the key of narration; Innovat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and constructing the communication matrix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with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sticking with the “soul” of Wushu culture and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Wushu modernization into the core of innov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dhering to deeply cultivate users, resonate,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Wushu as the target of action.

Keywords: sport culture;Chinese Wushu;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al discount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来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手段,还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鉴于此,如何向世界传播和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中华武术文化,提升中华武术文化感召力,是一项重要的时代学术研究课题。

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武术传往海外古今有之,中华武术文化曾伴随着“万里驼铃万里波”的蜿蜒丝路,伴随着“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自信而大度地走向海外,谱写了壮丽的文化交流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成为国家武术运动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2],因政策导向问题形成了“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格斗对抗项目为次的发展格局”[3],中华武术在对外传播之路上也大踏步前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语言隔阂,导致中华武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产生。这种“文化折扣”现象必然影响国外习武者和武术爱好者对中华武术文化的理解,从而阻碍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鉴于此,如何规避和治理“文化折扣”现象、更好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成为当前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学术问题。

全面、深入探究“文化折扣”现象是提升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逻辑起点。然“文化折扣”现象是一个相当庞大而复杂的论题。当前学界虽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关注,且有学者从武术国际话语权、体系化传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等[4-8]角度涉及到“文化折扣”现象的治理策略,仍缺乏深度、系统的研究,存在较大的学术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依据喻国明[9-10]提出的“文化折扣”分析理论,深刻剖析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进而分析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产生“文化折扣”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理路,以期为减少和消除由于“文化折扣”所带来的价值损耗,提升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效果与质量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为充分展示中华武术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向世界展示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当下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建构开拓新的向度。

1  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中“文化折扣”现象研究的理论支撑

所谓“文化折扣”,是指“文化贴现”,这是1988年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首次提出的。霍斯金斯等[11]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因为国内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或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里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和行为模式。”故而,“文化折扣”即指代文化传播过程中因为文化结构差异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削弱的一种现象。

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对“文化折扣”现象进一步研究,提出“文化折扣”量化研究的开山之作——“文化五维理论”,他指出测量“文化折扣”应具有的5个维度:个人或集体主义倾向(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成员只关心自己和家人或更倾向于强调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成员面对不熟悉的情形时产生危机感的强烈程度)、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成员对不公平权力分配的接受度)、男性或女性主义(masculinity,femininity,社会更强调成功或更追求生活品质),以及长期或短期取向(long-short-term orientation,成员更注重节俭并坚持为将来作打算,或更注重活在当下)[12]。而国内学者喻国明[9]则提出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3个关键性节点:“信息触达”“信息解码”“信息认同”。信息触达,解决的是“看得到”的问题;信息解码,解决的是“看得懂”的问题;信息认同,解决“说与做”的协同问题。相比较而言,笔者更赞同喻国明提出的三节点理论,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依据上述理论,本研究认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化折扣”现象是指,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使国外习武者在学习武术套路、竞技武术散打或者其他拳种对抗性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隔阂”与“文化解码”偏差,也就是由于国外习武者不能正确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因此致使中华武术的跨文化传播无法收到预期效果。具体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一是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被“万物皆媒”解构;二是语言障碍导致武术传播“信息解码”偏差;三是话语权缺失导致武术文化传播无法实现文化认同。

2  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折扣”现象解读

2.1  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被“万物皆媒”解构

目前,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内容采集、加工以及社会发布的特权被“人人都是传播者”所解构。由此导致,一直以来传统媒介在社会传播领域中的“渠道霸权”被“万物皆媒”所取代。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碎片化”和“垄断化”传播同时也成为中华武术跨文化传播渠道的当下现实。一方面,个性化、分众化的自媒体分流了一直以来集中于主流媒介的渠道依赖;但其明显缺陷是,更多是由于人和人之间彼此关系中的直觉需要所决定的,因而其资讯构成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结构性偏态[9]。另一方面,“寡头独占”也是今天中华武术文化线上传播的突出表征。现有研究表明,基于“社交链条”构造起来的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和基于“智能算法”的内容分发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已经占据了线上流量80%以上的份额,由于这种平台上的算法是依据对于用户需求和兴趣洞察的个性化定制,同样存在着内容结构上的极大局限和偏颇[10]。尽管以上两种平台存在局限和偏颇,然传统主流媒介“压舱石”和“定盘星”作用的丧失留下的“影响力真空”,正被以上两种平台所取代,由此也直接导致中华武术文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撕裂与信任关系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