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作者: 雷鸣 刘少英 丁雨摘 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一个穿越百年、历久弥新的历史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两次重提这一历史命题,赋予其丰富而深邃的时代价值,并对新时代实践这一历史命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结合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解析了这一历史命题的当代价值意蕴。研究表明,新时代该命题具有多维价值向度,真切表达了提升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促进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应促进体教深度融合、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体育交流交往,以实现体育在促进人民健康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 键 词:体育价值;体育发展;文明精神;野蛮体魄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5-0016-06
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realizing path of "civilization its spirit,
barbarism its physique" in the new era
LEI Ming1,LIU Shaoying2,DING Yu3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710128,China;
2.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Haikou 571132,China;
3.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Xi'an 710063,China)
Abstract: "Civilization its spirit, barbarism its physique" is a historical proposition that has passed through a century lasted for a long time.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Xi Jinping reiterated and reiterated this historical proposition two times, and he endowed it with rich and profound era value, and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historical proposition of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combines Xi Jinping's series of important discussions on sports development, it analyze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implication of this historical proposi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new era, this historical proposition has a multi-dimensional value dimensions, and truly expresses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to improve national quality, stimulate national spirit, condense national strength and promote national rejuvenation. Based on these, it can be suggested that promo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deepen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ports supply side, and expanding sports exchanges, so as to realize the role of sports in promoting people's health and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people's 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Keywords: sports value;sports development;civilization spirit;barbarism physique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一个穿越百年、历久弥新的历史命题,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民族伟大复兴相统一的时代诉求、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历史命题[1]。跨越百年时空,习近平先后两次重提这一历史命题:2014年5月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活动时提出“希望孩子们要文明精神、野蛮体魄,把身体锻炼好,把知识学好”;2020年4月在陕西省平利县考察时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2]。同一个历史命题,由于历史发展阶段与时代背景的不同,其价值必然发生一定转向。那么,新时代“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蕴含着怎样的价值?它赋予体育怎样的使命?当下如何实践这一历史命题?这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解答。
1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认识发生学阐释
本质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对体育的认识。认识发生学强调,认识活动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对象、认识环境等基本元件构成的,是以实践的需要、观点的争论、认识主体的特质等为动力的[3]。以认识发生学审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一历史命题,其价值转向是一种逻辑必然。
1.1 认识环境
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成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提出,自然源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毛泽东提出这一历史命题之时,正是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加剧之时,在“三座大山”的多重挤压下,中国经济与社会呈现一种畸形发展状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极其落后,约80%的人口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4]。为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许多仁人志士不约而同选择“体育”这一工具。孙中山强调“体育是国民身体素质提高之根本”,主张尚武以“强种”、强身以“保国”、健体以“摄生”。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历史命题,其根本价值取向在于“强种强国”。
经过百年奋斗,毛泽东等先辈“强种强国”的历史宏愿得以实现,中国人民已经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点上,习近平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系统而深刻地揭示了体育的价值功能,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5],强调以全民健身激活传统体育文化,以竞技体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以体育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诚然,我国体育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矛盾,虽然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昌盛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虽然人民体育素养素质整体上不断提升但青少年体质却呈下降趋势。习近平由此重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历史命题,反映了其对个体发展与民族命运的关注与关切,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活至上。
1.2 认识对象
认识发生学强调,认识对象决定着认识活动的性质,但每一次认识活动却只能认识对象的某一方面而非全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固定资本整个地加入生产活动,其价值却是部分地被转移”一样[3]。“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把体育作为客体之一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认识对象之中的,其性质与价值取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具体历史阶段与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是通过革命与斗争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这就决定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性质与价值在于“体育救国”。毛泽东在提出这一历史命题的同时,亦明确了其实践路径:“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1]此后,根据不同的历史任务与革命实践需要,毛泽东不断完善这一历史命题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中央苏区时期,提出“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延安时期,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并以体育运动竞赛“为抗战而动员起来”[6]。
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开启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全面建设与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性质与价值在于“体育强国”,在于“强民”“强国”。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将“体育强国”纳入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中,提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5]。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即人民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坚实根基、强大主体,建设体育强国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民健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个人体育偏好
认识对象的选择、认识活动的发动与控制,依赖于认识主体的兴趣与能力[3]。也就是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提出,与伟人对体育的偏好特质相关。毛泽东与习近平均是独具魅力的领袖,他们对体育有着共同的兴趣与偏好。
“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在实践上,毛泽东一生尤爱体育,常进行野游、登山、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不仅强健了体魄,而且培育豪迈豁达、乐观自信的个性。在理论上,青年毛泽东在研究哲学思想与宇宙发展规律中,寻找与发现体育健身的理论依据。受严复“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思想的影响,毛泽东认为通过体育运动,“身心可以并完也,而官骸亦无时不可改易也”[7]。他在阅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作了如是批语:“豪杰之士发展其所得于天之本性,伸张其本性中至伟至大之力,因此成其为豪杰焉。”[8]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把“动”和“力”视为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视为豪杰之士的“人格根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既蕴含着毛泽东“身心并完”的价值追求,也蕴含着其唤醒民族意识、激发民众斗志、获取民族解放的理想抱负。
习近平亦是一位体育爱好者。2014年2月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游泳我四五岁就学会了。我还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网球、武术等运动。冰雪项目中,我爱看冰球、速滑、花样滑冰、雪地技巧”[9]。长期的体育实践,使之对“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有着深刻的体认。他强调,“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体育教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参加重要会议、会见外宾、接见中外体育工作者、视察工作等不同时机与场合,就体育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与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体育思想,赋予“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其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