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体育观核心要义、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作者: 周妍 李启迪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蒋梦麟体育观进行探究。研究认为:蒋梦麟的体育观形成源于儒家“经世致用”理念、西方“科学主义”精神、杜威“实用主义”思想。蒋梦麟体育观核心要义为体育的本位价值在于社会进化与强民强国;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挥学生身体潜能;儿童体育教育的原则在于遵从天性;体育与美育融合意义在于身心协同发展。以上体育观促进了外国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开辟了体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新路。结合当下的体育教育现状,提出4点启示:有助于树立“体育促进健康中国发展”的全局意识;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助于遵循“儿童天性发展”的教学原理;有助于强化“音体美融合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  键  词:体育观;社会进化;潜能;天性;蒋梦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5-0022-07

The core meaning,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Jiang Menglin's sports concept, a famous educator in modern times

ZHOU Yan1,LI Qidi2

(1.Xingzhi Colleg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Sciences,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Jiang Menglin's sports concep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Jiang Menglin's sports concept originates from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western spirit of "scientism" and Dewey's thought of "pragmatism". The core meaning of Jiang Menglin's sports concept is "the standard val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es in social evolu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he go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es in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physical potential; the principle of children's physical education lies in following natu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lies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ody and mind. The abov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s promoted the dissemination of foreign educational ideas in China,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pening up a new way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enlightenment: it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overall consciousness of "sports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o follow 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children's natura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usic,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s".

Keywords: sports concept;social evolution;potential;nature;Jiang Menglin

蒋梦麟(1886—196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早年就读于绍兴中西学堂、浙江高等学堂、南洋公学,接受了中国私塾教育和西方文化教育。之后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师从杜威,继承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回国后,蒋梦麟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总务长、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蒋梦麟毕生主张“教育救国”与“文化救国”并努力付诸实施,在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重创且产生严重文化认同危机的情况下,主张重新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尝试以中国文化来整合西洋文化,使其成为一名“中西文化复合论者”[2]。

前人对蒋梦麟体育观的研究较为匮乏,专题研究成果2篇,相关研究不多,且相关论述比较分散、准确度不足。因此,有必要全面审视蒋梦麟体育观,剖析其体育观形成背景、核心要义与时代价值,并提出蒋梦麟体育观的当代启示,以助力破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困局。

1  蒋梦麟体育观的形成背景

1.1  受儒家“经世致用”理念的熏陶

蒋梦麟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村庄,其祖父与父亲从商,父亲为人忠厚慷慨,母亲很有教养,使其得到良好而健全的家庭教育。蒋梦麟5岁便入家塾读书,当时家塾纪律非常严苛,先生要求在记忆和背诵时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和口到”,并告诫不可强记[3]33。尽管蒋梦麟本人对此感到枯燥和乏味,但该教学方法客观上为其系统掌握儒家经典提供了帮助。并且,蒋梦麟在熟读四书五经的过程中也逐步了解与体会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道理,使其在日后更好确立立身处世原则与应付实际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课程中并未包含运动或体育项目,但蒋梦麟仍自行设法满足嬉戏本能——如通过捉迷藏、放风筝、抓萤火虫等愉悦身心[3]33。除了私塾古书教育,少年蒋梦麟的知识启蒙还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听讲故事习惯,这奠定他欣赏现代文学的基础;二是对自然现象细致观察,这为他接受现代科学观念做好准备[4]7。

旧学的熏陶,使蒋梦麟身上具有中国士大夫的影子。他曾回忆说:“儒家说,正心诚意是修身的出发点。修身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基。因此,我想,救国必先求已。于是决定努力读书、思考、努力锻炼身体,努力敦品励行。我想,这就是修身的正确途径了,有了良好的身心修养,将来才能为国服务。”[3]86在实际生活中,蒋梦麟也确乎采取儒家以天下国家为已任的态度立身,并用忠恕之道来处理人群关系[2],其一生的治学与治事也都与“世道人心,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5]。

这种认识也促使蒋梦麟日后成为体育教育救国、体育兴国论的积极倡导者。如1915年8月蒋梦麟代表黄炎培参加在美国加尼福尼亚举行的万国教育联合会,并受黄的委托,格外注意职业教育和体育方面的问题[6]23,这不仅使蒋梦麟有机会代表中国教育界正式出席国际教育会议,而且建立了与黄炎培的密切关系,也为他后来回国发展、从事教育管理事业提供了道路。

1.2  受国外“科学主义”精神的浸染

作为近代新式学校的中西学堂致力于改变传统私塾“唯经是尊”的积习,通过兼学开设经学、史学、算学、英文等多种科目,旨在贯彻“师夷长技以自强”教育理念,这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新。蒋梦麟于1897年入绍兴中西学堂学习,期间他开始接触自然科学知识并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新认识,在充分了解戊戌变法与甲午战争失败原因之后,蒋梦麟逐渐明晰中国为何学习西洋学术以及其潜在价值[7]。之后,蒋梦麟先后辗转上海、余姚、杭州等地求学,并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大地的系列重大事件的刺激而倍加关切时政。不同于直接投身革命运动的热血青年,蒋梦麟主张直接向西方学习,并在南洋公学与赴美留学期间选习了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在内的西式科目[7]。

蒋梦麟在美国求学生活达9年之久,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他认为,西洋体育文化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们的根基在于科学。以此为借鉴,他希望近代中国也应接纳西方科学知识,提高中国国民素质,拯救祖国于水火之中。当时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分化为不同阵营的科学与人文曾展开激烈斗争:科学派主张科学验证方法判断一切事物;人文派则认为科学只能解决部分人类问题,类似于精神问题,科学无法解释与解决。对于科学与人文观念的冲突,蒋梦麟秉持科学与人文并重思维,认为科学与人文均是人类幸福生活不可缺失的部分,科学虽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其结果仅限于物质层面,尚需补足精神财富才能圆满,故而他指出:“有丰富的物质,无丰富的精神是死的;有丰富的精神,无丰富的物质就要飞到天上去。”[8]148与此同时,蒋梦麟也论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如他所言,科学是心智活动的产物,旨在满足知识上的欲望,而艺术则是心灵对自然实体所触所感的表现,它使人类生活更为丰富。在现代文明里,艺术与科学必须携手合作,才能圆满无缺[6]168。在体育领域,此认识进一步引申为“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相交融”的观点。

1.3  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启发

蒋梦麟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跟随杜威研究教育,受杜威影响颇深,从他任杂志编辑,到后来任大学校长、教育部长,一直致力于传播杜威思想,并以此为依据改造中国传统教育。蒋梦麟对杜威思想宣传表现为3种途径:其一,邀请杜威来华讲学,组织翻译与出版演讲稿,使国人能够直接接触杜威思想主张;其二,在与黄炎培、陶行知等人创办《新教育》月刊上发表论文介绍与宣传杜威教育学说,旨在拥护杜威教育思想,并以其作为武器揭露与批判中国传统教育弊端;作为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上运用杜威教育理论革新教育理念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9]。

具体而言,蒋梦麟倡导的平衡中西之学的文化教育观、重视个性教育、注重社会生活需要、提倡直动自治、开展学术运动等均体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痕迹[9]。若从体育教育视角来看,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关于儿童兴趣问题的认识对蒋梦麟影响最大,如蒋梦麟主张以杜威的“生活教育”理念观察与分析中国体育教育的现实问题,并呼吁体育教育应以传授一般知识为重点,反对奴化教育,大力提倡职业教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