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研究
作者: 查毅摘 要: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第一,强化双线混融,以体能训练、健康知识、体育价值认知为线上体育重点内容,以居家锻炼、云运动会为纽带,强化家校协同、线上线下混合互动;第二,发展课内体育,树立运动健体慧脑的理念,编写课内体育校本教材,制定政策保障课内体育实施;第三,促进体育课程一体化,纵向衔接保障运动技能有序提升,横向联合打造校园品牌体育赛事。通过以上方略,促进青少年强体能、会运动、熟技能、能参赛,进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常态化疫情防控;体育课程一体化;青少年健康;双线混融
中图分类号:G807;G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5-0091-05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adolescent healthy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ZHA Y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Xi 'an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adolescent healthy development b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r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first, strengthening the double-line integration, taking physical training, health knowledge and sports value cognition as the key content of online sports, taking home exercise and cloud sports meeting as the link,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and the mixed interaction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course; secondly, developing in-class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up the idea of exercising to keep fit and improve the brain, compiling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in-clas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ormulating policie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class physical education; thirdly,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vertically linking up to ensure the orderly improvement of sports skills, and horizontally unite to build campus brand sports events. Through the above strategies, the teenagers' strong physical fitness, sports, skills and participation can be promoted well, and then naturally promote their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 normal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adolescent health;double-line blending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足够的空间距离,不适宜长时间、大规模聚集,这区别于疫情刚发生时全社会、全员不惜一切抗疫情或没有发生疫情之前的社会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学校体育在疫情防控中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提升青少年身体免疫力,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疫情发生前后,学校体育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变化如下:一是在战疫过程中,体育在增强体质方面的价值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普及和重视;二是随着疫情发展,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所反映出的学校体育存在“教不会、赛不了”“重技能、轻健康”等突出问题被逐渐聚焦;三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体育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路径更加多元且精准;四是随着战疫持续进行,体育自身价值被挖掘的更加全面,体育健体慧脑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宣传更加广泛;五是在战疫过程中,体育教学积攒的线上教学经验和群众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作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主阵地的学校体育,应该以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对体育在强身健体、益智慧脑方面的认可,主要从双线混融、课内体育以及一体化体育课程3个方面,完善学校体育以及体育课程。
1 强化双线混融:增体能、会运动
疫情期间,随着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发出,全国最大规模的“云课堂”“直播课”成为教育的主阵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将慕课、微课等推到社会和每个学生的眼前,线上教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赶了一次大考,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体育课程更侧重身体活动的实践,在这次“云课堂”的考验中效果如何也需要反思。体育实践教学以学生的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教师通过线上教学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和纠错,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单一的体能训练和理论化的健康教育却能通过云课堂取得良好效果。所以,线上线下双线混融的模式,不仅能够为原有的体育技能教学与练习留下充足时间,而且能够强化体能训练,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健身、合理调节营养与饮食,进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
1.1 以体能训练为重点,开展居家锻炼、家校衔接云运动
开展居家锻炼、家校衔接的云运动应该以体能训练为重点的原因在于:一是开展体能训练非常必要。因为体能训练是各种专项运动的基础,是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效解决居家生活产生的紧张情绪、焦虑、行动迟缓等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二是居家开展体能训练具有可行性。居家锻炼是在家庭中利用有限空间和辅助器材进行锻炼的体育行为,居家开展体能训练可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其技术动作练习较为单一,如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站立推墙、俯卧撑、立卧撑等练习方法都具有安全、易学、高效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其对场地和辅助器材的要求不高,如发展协调的转向跳跃、侧身交叉步等技术动作都是在居家过程中徒手就可以完成。三是体能训练与云运动结合是落实“体育作业”的最佳选择。体能训练多以“小场地”“徒手”“小幅度”“小器具”为主,适合居家练习同时也适合检查落实,可以通过视频上传、网络打卡进行过程性检测与评价,也可以通过开学初的公开测试进行目标管理性检查。
云运动是家校衔接的重要纽带。2020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就《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行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表示,将来体育课也必须布置作业,要把文化课的作业减下来、体育课作业加上去,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对“家校体育共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线上家庭体育作业、云运动会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校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居家锻炼是防疫新常态背景下家庭体育产生的重要形式。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健康教育手册》在“怎样适量运动”中,提出在疫情传播期间以个人居家锻炼为主,做一些适合室内的身体活动,如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平板支撑等,有条件的可借助体育器材锻炼身体。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积极倡导居家科学健身,推出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等。这一锻炼形式逐渐被人们广泛认可。罗琳等[1]对全国1 893人在疫情期间锻炼行为的抽样调查中显示:有53.15%的人在一周内进行过居家锻炼。
1.2 强化健康知识教育,开设营养教育、科学健身云课堂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学校体育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2]。健康知识是打基础的,是形成健康行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3]。学校体育要有大健康理念,尤其在防疫常态化过程中,在以线上教学为主的特殊环境中,致力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
开展健康知识教育的重点是内容的选择与开发,难点是考核与评价。体育健康知识内容包括3类:一是积极健康行为知识,如适度运动、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积极休息、适量睡眠等;二是预警性健康行为知识,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三是规避性健康行为知识,如车祸、火灾、地震等应激事件后自救,减轻环境污染,戒烟酒等摒弃不良嗜好的行为等。健康知识考核和评价应与云课堂结合,可以采用网络知识打卡、知识竞赛图片或者视频上传、视频连线知识考核等方式实现过程性监督和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促进健康知识教育的有效落实。通过参加云课堂,一方面,学生可以增加健康知识,进而指导自身健康行为养成。如学会将良好的营养习惯和身体活动相结合,通过体育活动让心脏变强[4],学会预防和规避不健康或者有损身心的行为,帮助学生及时、有效调节在锻炼时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设计双线汇融的教学体系,将饮食与营养、科学健身等知识系统、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健康意识。比如,向学生讲述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甜食吃多少,如何制定膳食营养均衡、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运动损伤以及紧急避险与急救知识等。
1.3 提升体育价值认知,加快体育历史、奥运知识云普及
体育价值是体育自身能否以自己的有用性满足个体或者社会需要的属性。体育价值认知涉及到人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认知,客观上与人的健康追求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5]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系统论述了体育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4个方面价值,增加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动力”两个方面的价值,使体育的价值从以往健身和健康、国家软实力的两个维度,转变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价值维度。
认知是行为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一方面,体育价值认知在教育学意义上,就是通过人的运动行为,感受、领悟、推理认识体育自身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价值;另一方面,对体育价值的正确、全面、深刻的认知,能够推动人的体育实践发展和健康行为养成。体育认知来源于直接的运动参与、间接的理论学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体育课程双线混融更多是发挥线上课堂在间接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优势,全面开展体育历史、奥运知识、伟人故事、疾病防控、民族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普及,提升学生对体育在身体发育、大脑开发、心理健康、社会交往以及民族文化复兴等方面的价值认知,了解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影响和好处,重视体育锻炼及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贡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