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对健美操VR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作者: 汤海燕 上官茹兰 赵晋娴 林嘉鸿 樊莲香
摘 要: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图4个维度构建学生对VR技术应用于健美操教学可接受程度的理论模型,并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198名参与健美操VR教学的大学生数据,然后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受试者对VR技术应用于健美操教学的可接受程度较高,整体得分为3.81分;其中,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P<0.001)和使用态度(P<0.001),使用态度正向影响使用意图(P<0.001)。研究认为,VR技术发展程度、学习者对VR技术的认知程度、学习内容的有用性等因素是VR技术应用于健美操教学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优化体育类在线教学的多元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健美操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技术接受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5-0132-07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nce with
VR implementation in aerobics teaching
TANG Haiyan1,SHANGGUAN Rulan2,ZHAO Jinxian2,LIN Jiahong2,FAN Lianxiang2
(1.School of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s the theoretic basis, and from 4 dimensions with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using attitude and using intention,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acceptability of VR technology implemented in aerobics teaching, and collecting their data via questionnaire from 198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erobics teaching by VR, then examining this model by empirical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of VR implementation in aerobics teaching with an average score of 3.81. Specifically, perceived usefulnes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ing attitude (P<0.001 and P<0.001, respectively), and use attitud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use intention (P<0.001). The study holds that facilitating factors of VR implementation in aerobics teaching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VR technology, learners' cognition degree of VR technology, and usefulness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and the VR technology is promising in the optimization of diversified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aerobics teaching;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VPL公司的Jaron首次提出[1],是指通过计算机图形系统和接口设备提供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拟真场景体验[2]。21世纪以来VR技术不断成熟,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娱乐、体育锻炼、医疗救助等领域[3]。基于拟真性、交互性和不受限性三大特性,VR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并允许使用者自由选取角度,在锻炼使用者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同时实现远程自主化学习[4-7]。研究表明,将VR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8-9]、增加学习趣味性,促进理论知识学习[10],并且相较于传统2D视频教学对维持长期学习效果有显著作用[11]。因此,VR技术在体育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强调临场感和技术细节的健美操项目[12-13]。近半个世纪以来,VR技术应用于体育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其效用也已得到不同程度证实。在WOS数据库检索1985—2021年间的相关文献显示,VR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运动表现提高、日常锻炼以及体育运动康复训练3个方面。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局限于服务顶级运动员群体,较少关注VR技术在普通体育参与者身上的潜在作用。同时,这类群体在体育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对VR技术的接受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尚鲜有探讨。
以往研究表明,学生对VR等各类新型教育技术在不同科目教学中的态度和接受度,直接影响其对该技术的使用行为和学习效果[14-15]。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VR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正逐渐成为新的趋势;而后疫情时代,如何让VR技术更快、更便捷地为学生群体乃至社会大众接受并使用,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当前VR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相关接受度研究较少的现象,本研究从以精细动作为学习重点的难美项目——健美操入手,完善VR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接受度的研究方法并提供基线数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 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为了评估大学生对健美操VR教学的接受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借鉴在新技术领域广泛运用的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该模型由Davis[16]等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用于解释并预测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过程。该模型提出5个关键要素:(1)感知有用性,即个体认为某种新的系统或技术对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程度;(2)感知易用性,即个体认为使用某种新系统或技术时,自身所需要努力的程度;(3)使用态度,即个体在使用这一新的技术时积极或消极的主观感受;(4)使用意图,即个体有意愿完成特定行为的可测量程度;(5)外部变量,即个体在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政策环境、组织机构、任务特征等各种支持条件和干扰素,也包括技术本身的设计特征。该理论认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影响使用者对新技术的态度和使用意向的2个主要因素。以往针对创新技术用户接受度的研究,为TAM对学习者使用行为的解释性和预测性提供大量实证支持[14-15]。
根据TAM,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会影响个体对使用系统的态度,并直接影响其使用意图[16]。同时,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使用意图[17]。通过VR技术进行健美操学习的用户需要将VR设备视为一种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用工具,同时感觉系统易于使用,才能产生正向使用态度和行为意图。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模型(见图1)及相关假设,以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健美操VR教学接受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假设如下:H1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H2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有正向影响;H3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态度有正向影响;H4使用态度对使用意图有正向影响;H5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意图有正向影响;H6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图有正向影响。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TAM中的4个主要维度设计问题,对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检验问卷信效度,再通过路径分析对各维度之间的假设关系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影响大学生对健美操VR教学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和关键路径。研究人员在传统2D健美操教学视频内容的基础上制作VR版视频,并在随机受访者亲身体验后开展问卷调查。每位受访者均在专业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深度体验VR设备后现场填写问卷,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受访者并未使用过VR设备、“凭空作答”导致调查结果可靠性不足的弊端。
2.1 VR视频制作
研究人员采用4K相机与360全景相机两种设备进行视频拍摄并导入VR设备中。拍摄内容为一套健美操基本步伐,共7组,每组时长不超过2 min(见表1)。动作由简到难、难度适中,以训练提升基础动作质量和精细度为主,适合健美操入门或初学者。为了高度还原现场感,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在不同视角切换过程中的“跳跃感”,视频拍摄中邀请一对双胞胎教师进行动作展示,充分保障VR体验者视角下动作呈现的精细程度、一致性和舒适性。
2.2 问卷设计及变量测量
在借鉴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结合健美操VR技术教学的特点形成问卷初稿,并征询16位健美操教学等难美项群相关专家(研究生学历的11人,占68.75%;有高级及以上职称的9人,占56.25%)的意见进行修正,最后根据小规模预调研结果对题项语言进行修饰,进而形成问卷最终版本。
最终版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和TAM量表两部分,前者包括性别、年龄、专业以及对健美操和VR技术的了解程度,后者包含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态度、使用意图4个主要维度共18题(见表2)。该部分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将答案设置为“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分别对应“1~5分”。此外,问卷中设有5个测谎题(Q12、Q13、Q14、Q20、Q21)用来筛选有效问卷,不参与最终的数据分析。
2.3 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象是华南理工大学不同专业各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24岁)。问卷分发在调研者与调研对象的充分交谈下进行,每份问卷均由调研对象在佩戴VR设备并完整观看全部健美操VR教学视频后当场填写,整个过程采取面对面形式使所得问卷数据更加可靠。本次调查历时3个月,回收问卷213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最终获取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3.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在问卷设计和收集问卷过程中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共同方法偏差来源,包括征集不同性别、专业、年级、背景的研究对象;保护研究对象的匿名性;合理设置问卷长度等。此外,在AMOS 24.0中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选择CMIN/DF、GFI、RMSEA、RMR、NFI、CFI等适配指标全面检验单因子模型拟合情况。适配指数结果显示模型拟合指标不佳:CMIN/DF=6.921,GFI=0.711,RMSEA=0.173,RMR=0.094,NFI=0.700,CFI=0.73,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