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体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双重厘定

作者: 谢松林

幼儿体育:体育学与学前教育学的双重厘定0

摘要:采用“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的定义方法,从体育学和学前教育学双重视角审视幼儿体育的概念。研究认为:(1)将学前教育的综合教育理念套用在幼儿体育上,进而否定“幼儿体育”合理性的做法不当,因为幼儿体育不是学前教育的下位概念。从全民体育和终身体育的角度来看,幼儿体育必不可少且已成为习惯用语,因而术语更恰当。(2)从广义体育的角度出发,体育可以按照年龄段划分为婴儿体育、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等,故幼儿体育临近的属是广义体育,其下包含幼儿园体育和园外体育。(3)与其他年龄段体育相比,幼儿体育具有一些特性,包括“是3~6岁儿童所从事”“以基础动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和“以促进身心整体和谐发展为目的”等种差。

关键词:幼儿体育;基础动作技能;游戏;身心整体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017-08

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Adualdefinitionfromsportsscience

andpreschoolpedagogy

XIESonglin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cience,Changsha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1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efinitionmethodsof“defineditem=speciesdifference+adjacentgenus”,thispaperexaminestheconceptof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fromthedualperspectivesofsportsscienceandpreschoolpedagogy.Thestudyaredrawn:(1)Itisimpropertoapplythecomprehensiveeducationconceptofpreschooleducationto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andthendenytherationalityofit,because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isnottheinferiorconceptofpreschooledu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nationalsportsandlifelongsports,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isindispensableandhasbecomeaidiom,sothataterminologyismoreappropriate.(2)Fromtheperspectiveofbroadsense,sportscanbedividedintoinfant’ssports,youngchildren’ssports,youth’ssports,andsoonaccordingtoage,soyoungchildren'sphysicaleducationisadjacenttothebroadsenseofsports,whichincludeskindergartensportsandoutsidekindergartensports.(3)Comparedwithotheragegroups’sports,youngchildren’physicaleducationhassomecharacteristics,includingthefollowingspeciesdifference"itisengagedbychildrenaged3-6years","ittakesfundamentalmotorskillsasthemaincontent","ittakesgamesasthebasicway",and"itaimsto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wholebodyandmind".

Keywords:youngchildren’physicaleducation;fundamentalmovementskills;games;harmoniousdevelopmentofthewholebodyandmind

21世纪以来,我国幼儿体育迎来快速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幼儿体育活动及相关的幼儿体育师资培训、幼儿体育企业、幼儿体育产品销售等大量涌现。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幼儿体育科研成果、幼儿体育学术活动、幼儿体育学术组织等急剧上升[1]。2016年“幼儿体育”一词首次出现在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文件中,该计划提出要发展幼儿体育,把幼儿体育纳入国家发展计划。2019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幼儿体育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强调要推进幼儿体育发展,完善政策和保障体系;推进幼儿体育项目和幼儿体育器材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幼儿体育课程体系和师资培养体系。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幼儿体育研究经历3个阶段:2000年之前为缓慢发展阶段,该阶段研究的领域较窄且较为零散;2001—2009年为加速发展阶段,此阶段研究领域且深度加大;2010年至今持续升温,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视野开始国际化[2]。在学术界,幼儿体育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有人预言幼儿体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形成[3]。随着幼儿体育现象扩大化、复杂化和幼儿体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体育的概念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体育可以按照年龄段进行分类,幼儿体育和少年体育、青年体育、中年体育、老年体育等都是体育的组成部分,其概念似乎不需要特别讨论,但幼儿体育涉及到学前教育,而学前教育与体育在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幼儿体育在概念上产生了一些分歧。譬如,幼儿体育针对的是哪个年龄段,临近的属是什么,种差是什么,用什么词做概念术语更合适,目前这些方面都存在争议,甚至部分学前教育人士根本不承认“幼儿体育”这一术语[4]。研究认为,对幼儿体育的概念进行讨论是幼儿体育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共同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按照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方法(被定义项=临近的属+种差),综合体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双重视角,对幼儿体育的概念进行厘定。

1“幼儿体育”术语之辨

“幼儿体育”这个术语主要在体育学界使用,近年来开始出现在国家的体育政策文件中,但在学前教育界很少用到且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也难觅其踪迹。总体而言,我国幼儿体育的兴起主要是体育现象扩大化的结果,随后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目前对于“幼儿体育”这个术语大致有3种态度:体育界基本认同,学前教育界倾向于反对,还有一种走中庸路线,主张根据学前教育的学理对幼儿体育这个术语进行适当改造。体育界使用“幼儿体育”是自然而然地按照参与者年龄进行分类,幼儿体育是全民体育和终身体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体育界习惯将体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因而一些体育界人士也顺理成章将幼儿体育区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幼儿体育指以幼儿为主体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狭义幼儿体育特指幼儿园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5-6]。如果参照体育的分类,广义幼儿体育应该包含幼儿园体育、幼儿社会体育和幼儿竞技体育,幼儿园体育与幼儿园德育、幼儿园智育等共同构成幼儿园教育。但事实上很少有这样的套用,因为这与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原则相悖,学前教育一不主张分科,二不主张竞技。

学前教育界之所以反对幼儿体育的提法,主要出发点是综合教育理念,这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所谓综合教育,“是把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组成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使儿童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和谐发展”[7]。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幼儿的身心还没有分化,他们的身体、认知、情感是彼此高度关联的整体,甚至幼儿和周边环境都没有分化,因而对他们施加的教育也只能是整体的、综合的。综合教育所指的“综合”不只是说要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教育,还包括了教育生活化和教育经验化等内涵,即幼儿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应该是一个整体,他们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生活,是经验,也是教育。“教育要回归生活”“幼儿的学习就是经验生长的过程”[8],幼儿教育要以现实、感性、直接、主动的生活经验为主要教学手段。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广义体育中的竞技体育不应该成为幼儿生活和教育的一部分,狭义体育的分科特征也不符合综合教育的要求。

学前教育有自己的概念和术语体系,他们称学前教育为“教育活动”,简称“活动”。这个专业术语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综合教育改革、活动教育改革等幼儿园教育改革。当时为了扭转国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病,专门在“教育”后面加了一个“活动”,以示学前教育的独特之处,具有不分科、做中学、重视幼儿学习主动性等内涵[9]。最终在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教育活动”取代“作业”和“上课”,成为幼儿园所有教育的统称。教育活动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一切包含教育因素的活动的总和,从“一日生活皆教育”的角度理解,囊括幼儿园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不包括幼儿自发的活动[9]。一般而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教学活动等。在体育学界,庄弼[10]综合考虑学前教育的理念及概念术语体系,认为将幼儿园体育称为“幼儿体育活动”更为妥当。对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文本分析,“体育”词频是12次,其中9次是“体育活动”,另有体育游戏、体育比赛和体育赛事各1次,可见“体育活动”这个术语在学前教育领域是被认可的。

综上所述,体育界和学前教育界各自的术语体系不能无缝对接。按照体育的概念体系,“幼儿体育”这个术语在逻辑上完全自洽,但按照学前教育的概念体系,用“幼儿体育活动”更合适。本研究主张用“幼儿体育”一词,主要依据如下:(1)“活动”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术语,尽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都属于幼儿园教育,而幼儿体育显然不只包含幼儿园体育,还包括园外体育,可见幼儿体育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幼儿园内的体育可以称为“幼儿园体育活动”[11],但不是幼儿体育的全部,只是幼儿体育的一部分。(2)幼儿体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采取综合等手段,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术语上加个“活动”,也可以通过在内涵界定中添加种差来实现。回过头来看“学前教育”这个术语,也没有加个“活动”。(3)“幼儿体育”这一术语在国内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幼儿体育活动”。通过知网高级检索,在篇名中输入“幼儿体育”且不包含“活动”,检索到的中文文献是861篇,而输入“幼儿体育活动”只检索到409篇(检索时间为2021年7月31日)。(4)使用“幼儿体育”不是独特现象,相反很普遍,“幼儿美术”“幼儿舞蹈”等词使用频率都高于“幼儿美术活动”和“幼儿舞蹈活动”。

2“幼儿体育”临近的属是什么

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12]。临近的属是指所界定概念的上位概念中外延最小的概念,如等边三角形的上位概念有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其中等腰三角形的外延最小,所以是等边三角形临近的属[13]。综合国内现有研究,大家对幼儿体育临近的属存在分歧,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幼儿体育属于幼儿教育[4,6],另一派主张幼儿体育属于体育[1,5]。追根溯源,幼儿体育临近的属的争议与体育和学前教育等概念模糊不清有关。

首先,“体育”概念的模糊不清导致幼儿体育概念的分歧。在国内,体育至今存在“大体育”与“真义体育”之争。大体育观认为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健身休闲(或称大众体育)[14]22,狭义体育特指学校体育。真义体育观认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简称,是教育的子概念,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构成教育,而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都不是体育[15]。显然,人们对于幼儿体育的理解受到体育概念纷争的干扰。有的按照广义体育概念去理解幼儿体育,如王凯珍等[1]认为幼儿体育是以幼儿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包括幼儿园体育及园外的居家、庭院、社区、公园、广场、野外体育等。有的按照狭义体育的概念去理解幼儿体育,将幼儿体育纳入幼儿教育范畴,如郝晓岑等[4]认为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是通过对幼儿身体的养育和教育。又如汪超[6]将幼儿体育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上对应幼儿园体育教育,广义上“是指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