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空白到反推:广东冰雪运动历史演进的文化审视
作者: 陈三政 袁青 胡永红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广东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以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审视其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文化特征及规律。研究认为:受气候、经济、科技等因素影响,广东冰雪文化长时间处于空白;改革开放及“北冰南展”孕育了广东冰雪文化的生发;北京冬奥会强力推动广东冰雪文化的快速发展。广东冰雪运动的发展重心沿着冰雪文化的外中内逐层递进且一体共融;后冬奥期,应选择借鉴国内外经验、继续加强冰雪文化外中层建设、重视冰雪文化内层的培育、发挥冰雪文化反向推动作用等路径,以实现广东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冰雪运动;历史演进;文化审视;广东
中图分类号:G811.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050-07
Fromblanktoreverseperiod:AculturalexaminationforthehistoricalevolutionoficeandsnowsportsinGuangdong
CHENSanzheng1,YUANQing2,HUYonghong1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ShaoguanUniversity,Shaoguan512005,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DongguanVocationnalandTechnicalCollege,Dongguan523808,China)
Abstract:By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interviewsandfieldinvestigationexploresthehistoricalevolutionoficeandsnowsportsinGuangdong,andexaminestheculturalcharacteristicsandlawspresentedatdifferentstagesofitsdevelopmentfromtheperspectiveofthreelevelsofculturalstructure.ThestudyshowsthatGuangdongice-snowculture,whichhasbeenaffectedbyclimate,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andotherfactors,hasbeeninblankforalongtime.Thepolicyofreformandopening-upandthestrategyofExpandingWinterSportsfromtheNorthtotheSouthandWesthavespawnedsuchsportsinGuangdong.TheBeijingWinterOlympicshavestronglycatalyzedtherapidprogressofice-snowcultureofGuangdong.ThefocusofthedevelopmentofGuangdongiceandsnowsportsisonprogressingalongtheouter,middleandinnerlayersofcultureandintegratingwitheachother.Inthepost-WinterOlympicera,weshouldtakethefollowingpaths,suchaslearningfromtheexperienceathomeandabroad,continuing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heouterandmiddlelayersoficeandsnowculturetofurtherreinforcethecultivationofwintersports,andplayingthereverseroleofwinterculture,soastorealize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iceandsnowsportsinGuangdong.
Keywords:iceandsnowsports;historicalevolution;culturalexamination;Guangdong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1]。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是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为切实落实上述指示和承诺,自我国申办冬奥以来,国家及相关省市出台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等一系列冰雪发展政策。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体育的文化价值,提出“深入挖掘中国体育文化内涵;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巴黎2024年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契机,加强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教育;弘扬冰雪运动文化,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文化氛围”[3]。在多措施推动下,北京冬奥会取得了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竞技成绩,实现了带动3.46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而北京冬奥精神更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广东作为我国第一经济大省和体育强省,近年来认真落实国家的冰雪政策,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彰显了经济强省、体育强省在发展冰雪运动中敢于担当的精神”[4]。对南方冰雪及冰雪文化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冬季运动项目发展[5]、体育文化生态系统[6]、冰雪文化普及[7]与传播[8]、冰雪政策[9]、从政策到文化对冰雪发展的影响[10]、冰雪运动演进及趋势[11]等,但针对广东冰雪的研究极少。一切问题都是从文化产生,也都该从文化问题来求解决[12]。“要真正形成冰雪运动事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由外部政策推动到内部文化驱动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冰雪文化的生成是中介和催化剂,更是应该追求的目标”[10]。鉴于此,结合对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负责人、国内专家学者、冰雪场馆经营者、冰雪运动员、普通冰雪爱好者等群体的访谈,及对珠海市世纪星滑冰俱乐部、广州融创雪世界的实地调研,以文化结构三层次学为视角,剖析广东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审视其空白期、生发期与快速发展期呈现的特征及规律,探究后冬奥期的新特征和发展路径,这对广东乃至中国南方省市冰雪运动发展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文化结构三层次说阐释
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在国内最早由庞朴先生提出[13]。“文化结构包含3个层面:外层是物的部分,即马克思所说的‘第二自然’;中层是心物结合的部分,包括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理论、社会组织制度等;核心层是心的部分,即文化心理状态,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等。文化的物质层,是最活跃的因素;而理论、制度层,是最权威的因素,它规定着文化整体的性质;心理的层面,则最为保守,它是文化成为类型的灵魂”[14]。“继物质层面变化之后必经一个制度层面的变化,在制度后面,还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有待解决。那就是文化的心理层面”[15]。“历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的发展,依然有条不紊地循着自己的逻辑,表现为文化三结构的依次展开”[14]。文化的外中内三层呈现出逐层递进且一体共融,并由内向外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制约作用,因此“任何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或改革都必须以最内层文化心态的变革为最终实现目标”[16]。结合本研究实际,对冰雪文化外中内层作以下界定:外层以冰雪场馆为主,中层以冰雪政策为主,内层以冰雪竞赛与群众性冰雪活动开展中隐蕴的冰雪价值观念、冰雪思维方式、冰雪审美情趣等冰雪精神为主。
2广东冰雪运动历史演进的文化结构三层次说审视
2.1先天不足导致冰雪文化长时间空白(1978年以前)
广东冰雪运动及冰雪文化在1978年之前处于空白。皆因地理位置与气候约束、地域经济长时间落后、人造冰雪技术制约、岭南文化的反向阻碍等。
1)地理位置与气候约束。
广东省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2.3摄氏度。如此地理位置与客观气候条件,导致仅冬季在粤北区域偶有零星天然冰雪,其余地区均无法自然生成冰雪。
2)地域经济长时间落后。
在改革开放前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经济水平整体落后,另一方面表现为以农垦文明为典型特征的漫长历史时期,以肥沃平原为地貌特征的中原经济体系一直占据领先与核心地位,而以海洋与山岭为地貌特征的岭南经济相对落后,这使得岭南经济整体实力在历史的横纵向对比中都长时间落后,加之岭南与北方冰雪区物理距离遥远,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交通不便利的时代,岭南地区无法实现冰雪运动的普及,即使存在岭南人因各种机缘而迁移至北方冰雪运动地区,并使他们得以体验冰雪运动,但受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地理、交通等因素限制,这样的概率也会极小,其综合影响力在岭南社会发展与岭南文化中可忽略不计。
3)人造冰雪技术制约。
1842年约翰·戈里开始利用压缩机技术制冰,1851年被授予第一台制冰机的专利。1950年韦恩·皮尔斯制造了人类第一台造雪机,1972年德国柯琳德公司实现类似雪花的造雪设备,1980年冬奥会第一次采用人工造雪,2002年上海弗格森公司实现了密闭式干状雪花夏天造雪功能。随着人类制造冰雪能力的提升,逐渐打破了气候和地域对开展冰雪运动的天然约束。人类历史上制造冰雪技术长时间落后,这也是广东冰雪运动在1978年之前处于空白的科技阻碍因素。
4)岭南文化的反向阻碍。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物质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文化意识的后续生成,而文化意识一旦生成,又具备强大的惯性传递效应,能长久且深刻地影响所有受到该文化辐射的人。与广东冰雪运动实践长时间空白相对应的是岭南文化体系中关于冰雪文化的长时间空白,而岭南文化体系中冰雪文化空白又反过来阻碍着岭南地域的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科学认知。缺乏对冰雪运动科学认知的人们又难以打破自身的认知障碍,从而对冰雪运动参与形成内在的抑制作用,构成了一个广东冰雪运动实践空白与冰雪文化空白的循环,其深远影响绵延至今。
2.2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孕育了冰雪文化的生发(1979—2014年)
改革开放作为发展中的里程碑,从经济、思想等方面促进了广东加速发展。广东省体育产业协会负责人在访谈中表示“在广东经济持续增长、冰雪文化被更多人接触、冰雪运动天然魅力独特等因素作用下,使越来越多有钱、有闲、爱好冰雪的广东人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冰雪活动中,这些人成为践行冰雪运动的先行者,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参与其中”。受访专家坦言“改革开放后,广东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冰雪产业的一个重要客源地,并对广东冰雪运动的生发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0年我国首次派团参加第13届冬奥会,但第13~15届冬奥会奖牌为零的成绩也让国人意识到与冰雪运动强国的差距。而支撑我国冰雪运动的东北地区存在着地域相对小、地方经济支撑不足等困境。伴随着人造冰雪技术的日趋成熟,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引导南方省市积极开展冬季项目的“北冰南展”战略,力求在冰雪项目上真正实现“举国体制”,以达成“拓展大众参与、提升竞技水平”的愿景[17]。在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冰雪运动及冰雪文化逐渐生发。
1)文化外层——冰雪场馆建设生发起步。
在改革开放及“北冰南展”驱动下,广东凭借其快速发展的经济、强大的体育实力,克服地域、气候、人才、文化等方面的约束,在冰雪运动场馆建设等方面逐渐起步。被采访的冰雪场馆经营者透露,“1989年冰河湾在广州诞生,2005年在正佳广场开业,成为广东第一家真冰滑冰场,也是全国第一间商业真冰场,并带动广州、深圳冰场发展”。截至2010年,室内休闲娱乐冰场广州有也酷、冰河湾2家,面积分别为1800、700平方米;深圳有世界之窗、冰纷万象、海岸线(后更名“世纪星”)、全明星4家冰场,面积分别为在2400、1700、1200、700平方米[18]。在改革开放与“北冰南展”推动、冰雪科技进步等因素促进下,广东冰雪运动在文化外层(冰雪场馆设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生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