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智慧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进路

作者: 冯振伟 田丰

摘要:全民健身智慧化在健身服务的价值理念、技术赋能和多元交互等方面具有创新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基于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功能定位和优势特征,探讨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实现进路。研究认为,全民健身智慧化的逻辑理路呈现为:全民健身智慧化的理念嵌入引领健身服务价值重塑,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技术赋能支撑健身服务提质增效,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多元交互促进健身服务的增智添慧。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实现进路体现在:以“量身打造”增加健身服务的人文关怀;以“智慧兼容”促使健身服务的友好亲民;以“多元联动”增强健身服务的耦合协同。

关键词: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健身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057-07

Logicalwayandrealizationapproachof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

FENGZhenwei,TIANFeng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ofLightIndustr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hasinnovativesignificanceinthevalueconceptoffitnessservice,technologyempowermentandmultipleinteractions.Usingthemethodsofliterature,logicalanalysisandsoon,basedonthefunctionpositioningandadvantageousfeaturesof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therealizationof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isdiscussed.Theresearchfindsthatthelogicalwayfor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isasfollows:theconceptofnationalfitnessintelligenceisembeddedtoleadthereconstructionoffitnessservicevalue,theintelligenttechnologyofnationalfitnessintelligencecansupportfitnessservicestoimprovequalityandefficiency,andthediversifiedinteractionofnationalfitnessintelligencecanpromotethewisdomoffitnessservice.Onthebasisofthese,thewaytorealizetheintelligenceofnationalfitnessisshownasfollows:"tailoredcreation"toincreasethehumanisticcareoffitnessservices;"intelligentcompatibility"topromotethefriendlyfitnessservice;"multi-subjectlinkage"toenhancethecouplingoffitnessservice.

Keywords:nationalfitness;intelligentconstruction;fitnessservice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1]。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2]。在此政策背景下,全民健身趋向智慧化快速发展,社区智能驿站、全民健身智慧化馆,智能体质测试设备,无人值守的社区智能健身房等新的健身业态持续涌现。但是,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健身服务的智慧化理念尚未完全确立,表现为“以人为本”的理念突显不足,且健身服务供需匹配不够精准;“健身难”仍然突出,民众对于健身服务存在着不亲民、不便利、不科学、不兼容的心理感受;健身服务的可及性不强,表现为线上与线下结合、硬件与软件集合、功能与信息整合不够顺畅,健身服务缺乏对服务对象的包容性智慧;多元交互的协同性欠缺,表现为健身服务多元主体交互不足、服务供给碎片化与服务效率低下等。本研究基于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概念界定和特征,探究全民健身智慧化的价值理念、技术赋能与多元交互,进而探寻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实现进路,期许为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1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概念及特征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及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尤其在绩效提升、技术进步、组织变革等方面彰显了惊人力量,优化了现有服务模式,极大促进了新服务业态发展。健身行业同样深受裨益。在其发展中,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不仅是传统行业与计算、数据、移动化技术的叠加,而且是智能化、数据化、服务化与业务场景应用的高度融合,侧重于以人为中心,注重不同消费人群的身心需求和文化构建,呈现出一种高级的人文精神创新服务系统。全民健身智慧化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健身服务的融合发展,面向不同健身人群,以社区及健身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等为基础,而提供的高效、实时、快捷、低成本、智能化、物联化、互联化、人本化的全民健身服务样态。

全民健身智慧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健身服务的智能化设备。例如:智能健身手环、智能体测仪等。二是健身服务的应用系统与数据管理平台。例如: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所构建的云基础设施及其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这一平台能够为健身服务提供信息的互通互联、多方业务资源与专业力量的融合。三是健身服务的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与人机交互、多元交互。例如:健身者的健康档案、健康保健服务信息、实时运动信息(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运动信念、情感体验等信息资源交互,这些信息资源涵盖数据的汇聚、存取、分析及反馈的完整闭环过程。全民健身智慧化关注健身中的人,不仅仅体现健身服务需求侧导向与技术手段革新,而且还倡导以健身中的人为中心,关注在健身服务及其功能实现中融入人的智慧力量,将人类智慧生成的理想、信念、情感、经验、公平、竞争等资源要素,作为智慧性健身服务中的基本要素构成。“全民健身智慧化”不仅仅关注健身设施的智能化发展和健身技术的革新与广泛应用,而且侧重多维信息的互通互联、多领域人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和健身组织的协同化、扁平化、虚拟化构建。例如,健身相关信息的互通互联必然打通全民体质健康、医保社保等信息孤岛,为健身科学化、个性化、匹配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无人值守健身房、共享健身驿站等设备的互惠共用,必然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大幅下降;健身中人机交互技术、远程可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势必增强健身者的情感体验。

2全民健身智慧化的逻辑理路

对于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涵义与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解读。全民健身智慧化不能游离于传统健身服务样态而独立存在,与居家健身、社区健身与商业俱乐部健身等传统健身样态相比较,全民健身智慧化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技术与智慧力量,表现在价值观念、技术赋能和多元交互上具有创新性,是健身服务优化的必备条件和系统要素。因此,不能将全民健身智慧化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新的健身服务样态,全民健身智慧化注重于价值理念、技术应用和交互作用等新功能融入传统健身服务样态之中,形成一种外在驱动力量,促进政府推动我国健身服务优化。例如,在全民健身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组织社交活动,通过人人互动,为健身服务增加智慧力量。基于理念与技术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智能与智慧融合,多元主体协同、系统联动,从而实现健身服务优化,促进健身服务具有强大的智能与高度智慧,为健身人群提供名副其实的智慧服务。

2.1以理念嵌入引领健身服务价值重塑

理念是行动的价值引领,健身服务的智慧化理念,需要“以人为本”、满足需求、互惠共赢等理念来引导健身服务的规划与建设,将以上理念嵌入到系统功能的设计之中,以实现健身服务的价值重塑与功能构建。确保健身服务的建设者能够站在战略高度,统筹全局,以多维视角和系统观念来进行智慧化健身服务的构建。

一是嵌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2020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这一要求,就是要将人作为一切事物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要围绕着人的价值本源,尊重人所表现出的本能、欲望与需求等主体性需求,推崇人的权利地位[3]。因此,健身服务需要以“以满足健身人群需要为价值追求”,将“以人为本”作为健身服务的根本价值遵循,尊重健身人群的不同需要、权益要求,彰显健身服务对于他们个性需要的契合度。与此同时,要把“健身人群是否满意”“是否把健身人群的安全美好生活视为全民健身智慧化的最终目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是否充分尊重健身人群的权利、保障健身人群的权益”等作为全民健身智慧化质量和效率的评价指标。

二是嵌入满足需求的价值理念。健身服务在功能、性能与设计等方面的价值追求是为了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现有健身服务的问题所在及其外在环境条件。在系统、准确地认识问题涉及的功能、信息与系统行为的基础上,促进健身服务主体与其他服务构建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其功能并完成体系规划设计,不断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构建效率,改进系统的运用功效。另外,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内容、层次与支撑结构等具有综合性、多样性与跨时空性的特征[4]。其中,内容结构建设需要深入研判健身人群对物质、精神文化、健康等方面的刚性需求(如健身器械、医疗服务、健身指导服务等)与柔性需求(如心理调适、文化活动、体育激励、体育情感、体育互动);层次结构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满足健身人群不同的健身需求,例如追求健康、体育休闲、体育社交、价值创造等,以提高社会民众的体质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主要追求,依据健身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消费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服务项目、功能和方式,提高健身人群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价值感,使健身成为提供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支撑结构不仅仅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应用系统与信息资源的软件设计,还包括教育与培训健身服务主客体的信息知识素养与掌控技能,以提升人机交互中的智能功效,强化多元交互中的智慧融入。

三是嵌入互惠共赢的价值理念。健身服务供给中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动态性,甚至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某一行为主体或组织的资源或能力都是有限的,难以单独承担健身服务中的责任。因此,国家与其他社会主体或组织,在达成共同意愿的前提下,协同行为非常必要。协同各方主体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通过构建伙伴关系与信任机制,协同和共享多方的知识、人才、信息等资源,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行为互动,实现共同参与、共享资源,共担责任和风险,达成多元主体能够接受和满意的行动方案和利益分配,以保障健身环境的持续稳定、可靠,保证健身服务的功能稳定、可及兼容,最终实现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最优化的互惠目标。

2.2以技术赋能支撑健身服务提质增效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App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居家健身、社区健身、商业俱乐部健身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全民健身智慧化探索。虽然,全民健身智慧化的发展程度还很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健身服务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硬件与软件集合、功能与信息结合,智慧与智能集合、人员与技术结合等已经取得了一定实践经验。域外的日本合作型科技健身、美国“线上社区”健身、德国“智能居家”健身[5]和国内的公共体育服务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6]、大数据与精准体育教学模式[7]的相关研究与实践证明,全民健身智慧化的价值需要通过多种健身样态才能实现功效发挥。全民健身智慧化这一新平台通过其智能化发展,集成和融合多种健身服务形式,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健身服务样态,为全民健身充满“智慧”奠定基础。国家利用智慧化发展,有效达成健身服务的资源协同、模式升级与系统优化、体制机制革新,通过为健身服务技术赋能,进而实现为健身人群提供实时高效、互联互通、智能便捷的健身服务,倒逼健身服务供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