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范式与行动方案的确立
作者: 张丽军 孙有平摘要:遵循在传统中阐释原因及在重构中展开方法的逻辑思路,对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范式进行探讨。首先,从传统评价范式难点与制约视角出发,指出促进性目的难以转变、针对性内容难以落实、过程性方法难以兼容以及客观性标准难以提升是新范式确立的必要缘由。其次,从评价范式转换与生成视角出发,分析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特征、体育教育实习评价实践要求,以及二者耦合对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价值效益,为新范式确立提供合理指向。最后,秉持理论研究向实践行动转向原则,从目标定位、基本原则与内容结构3个维度,对新范式如何转化设计并落地推进的行动方案进行阐述。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在评价体育实习生实践表现的同时能够更好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更新与改进我国现有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方式,调整与优化我国体育教育实习培养方案,以及保障与提高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培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师教育;体育教育实习评价;体育教师预备者;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118-09
Theestablishmentofparadigmandactionplanforinternshipteachers’performanceevaluation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
ZHANGLijun,SUNYouping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Abstract:Followingthelogicalthinkingofexplainingthereasonsinthetraditionanddevelopingthemethodsinthereconstruction,thisstudyistodiscusstheparadigmforinternshipteachers’performanceevaluationofphysicaleducationinChina.First,fromtheperspectiveofdifficultiesandconstraintsinthetraditionalevaluationparadigm,itispointedoutthatthepromotionpurposeisdifficulttochange,thetargetedcontentisdifficulttoimplement,theproceduralmethodisdifficulttobecompatible,andtheobjectivestandardisdifficultinimproving,maybethenecessaryreasonsfortheestablishmentofthenewparadigm.Then,fromtheperspectiveofthetransformationandgenerationoftheevaluationparadigm,itanalyzestheperformanceevaluationcharacteristicsofinternshipteachers,thepracticalrequirementsofphysicaleducationpracticeevaluation,andtheircouplingeffectsonstudent-centered,output-orientedandthevaluebenefitofcontinuousimprovementprovidesareasonableorientationforestablishingthenewparadigm.Finally,upholdingtheprincipleofturningtheoreticalresearchintopracticalaction,fromthethreedimensionsoftargetpositioning,basicprinciplesandcontentstructure,howtotransformthenewparadigmintodesignandtheactionplanforimplementationwillbeexplained.Theperformanceevaluationofinternshipteacherscanbetterpromotetheirprofessionaldevelopmentwhileevaluatingthepracticalperformanceofphysicaleducationinterns,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andvaluetoupdateandupgradethepresentpracticeevaluationmeansofphysicaleducation,toadjustandoptimizetheinterncultivationplanofphysicaleducation,aswellastoguaranteeandimprovethequalityofeducationandcultivationofphysicaleducationteachersinChina.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teachereducation;physicaleducationpracticeevaluation;physicaleducationteachercandidates;internshipteachers’performanceevaluation
教师被视为教育变革的关键力量[1]。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教育培养问题自然成为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具有重要杠杆和导向作用的教师评价问题也成为讨论研究的重点。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中指出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以及对教育实践环节应采取过程评价与成果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2]。同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指出,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3]。针对新时代对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客观、准确地反映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效果,如何证明教育实习效果达到专业认证相应的毕业要求,以及如何为职前体育教师进入未来中小学教师工作岗位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4],均是职前体育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不可忽视的理论问题,也是体育教育实习评价中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实习评价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制约要素,进而为新范式确立提供基础,并从特征、要求及二者耦合的价值效益入手,探讨新范式转换与生成的合理性,以及进一步提出该评价范式的设计实施方案,通过转换范式、突破范式制约,为深化新时代我国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改革提供参考。
1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教师表现性评价确立的必要性
一种新评价范式的确立必然是合目的性,并符合该评价活动的现实需求及发展趋势。基于对师范专业认证三大理念目标的理论分析,及结合前期实地调研结果,发现由于评价方式的局限,造成体育教育实习评价各要素在特定需要下的转向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评价活动目的取向的实现。这种逻辑关联不仅是推动新评价范式确立的现实缘由,也构成了新评价范式确立发生的必要因素。
1.1促进性目的难以转变
评价目的是对评价活动价值追求的确立,即体育教育实习评价期望引导或追求何种教育成效。在前期调研中,一位某省属师范院校系主任提到,“体育教育实习手册填了,成绩打好就可以了,有这个程序就是合格”。又比如,一位某本科院校指导老师提到,“体育教育实习评价只能以交上来的材料为依据,而这些材料可能不去实习都可以准备的很好”。可以发现,原有评价方式不仅大大限制了教育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学”的本质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体育教育实习活动自身价值效益的有效实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考虑到职前体育教师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者,教育实习是促进其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性知识的促进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行动经验才能获得,即评价应尽可能考察与还原其在真实情境中具体行动认识、选择、取舍与融合的实践表现。显然基于文本形式为主的评价方式在此方面受到局限,故难以为促进性目的的转变提供一定的行动基础。
1.2针对性内容难以落实
评价活动预期成效的实现有赖于将比较宏大或理论化偏重的评价目的,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落实条件的内容。在师范专业认证要求中明确提出,体育教育实习应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方面。这些内容本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否可以通过评价活动得到有效考察,是评价内容作为评价目的实现载体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在前期调研中,一位某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体育教育系主任提到,“在体育教育实习评价中,对于师德方面内容的评价是比较难落实的”。一位某本科院校指导老师提到,“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填写实习手册就可以了,学生实习过程并不能在提交的材料中充分体现”。一位某市属师范院校的体育学院院长提到,“学生实习手册都是全校统一的,很难体现出体育学科的特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考虑到目前评价内容的更新已经大大超前于评价方式的设计,采取现有评价方式对部分指标内容是无法进行有效评估的,直接后果就是具有强烈专业属性及重要意义价值内容难以顺利转入实践性操作层面。
1.3过程性方法难以兼容
评价内容如何才能推进落实,就需要借助评价方法这一中介要素,赋予行为或动作一定的行动能力,即采取怎样方法可以高度重现或还原评价内容所承载的评价目的。在笔者前期调研中,一位某省属师范院校指导老师提到,“体育教育实习情况一般是很难进行检查的,只要正常参加实习活动、完成实习手册就可以了”。一位某中学实习合作老师提到,“会写一些评语,但一般都不好意思写差,只要态度好就可以了,具体教学工作一般不怎么关注”。可以发现,虽然这种纸质内容的定性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但往往忽视对实习过程的关注,其评价结果很难全面、客观反映实习实际情况或具体效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考虑到目前在实践中人们一般把实习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重点在于考察实习者是否顺利完成该课程内容,而非评价所需重点关注的促进与改进功能,其对整个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欠缺。因此,基于终结性评价这种以阶段性结束成果或效果作为判断依据而设计的评价范本,目前还达不到对过程性方法运用的有效兼容,也难以满足评价作为价值判断活动,对活动本身所涉及信息资料和成果作品系统收集的要求。
1.4客观性标准难以提升
标准是评价的基本依据和主要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认知,即在评价活动中重视什么?忽视什么?在前期调研中,查阅某省属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实习手册有一项为教案,其对应的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这样的表述导致等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流动空间,评价者需要自行把握评价尺度,其客观性较差。还有一项具体指标为备课认真,其对应的也是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认真是一种教学态度,应该有具体的程度水平描述,完全依靠评价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其可操作性同样较差。一位某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体育系主任提到,“成绩‘好’与‘不好’之间都是比较灵活的,一般只能根据文字表达、字体工整程度进行把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实习手册、考核表等纸质材料均以文字为主,其价值判断问题与价值基准问题只能依此展开,而文字所能承载与客观反映实习成效的信息又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基于文字材料表述为底色设计的标准,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实习活动的实际效果,也很难成为有效衡量实习活动质量的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