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视域下的“大单元体育教学”

作者: 张以 赵晓丹 毛振明

摘要:体育的大单元教学具有特殊的概念含义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就“单元教学”与“体育单元教学”概念辨析、大单元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的独特意义、单元层次、大单元体育教学的时长、体育教学单元规模决定因素、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类型、不适合采用大单元体育教学的内容等进行讨论。研究认为,一般性的大单元体育教学还不足以真正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的目标任务,能够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和实现“教会、勤练、常赛”教改任务的教学模式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即属于超大单元的“体育走班制教学”。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单元体育教学;教会、勤练、常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走班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127-07

"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fromtheperspectiveforanewround

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teachingreform

ZHANGYi1,ZHAOXiaodan2,MAOZhenming3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ChengduUniversity,Chengdu610106,China;

2.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ShijiazhuangTiedao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43,China;

3.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The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hasitsspecialconceptualmeaningandspecificoperationmethods.Fortherelatedissues,thispaperwillanalyzetheconceptsof“unitteaching”and“physicaleducationunitteaching”,theuniquesignificanceof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to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andtheunitlevels,thelengthof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thedeterminantsofthesizeof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units,thetypesof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andthecontentnotsuitablefor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arediscussed.Thispaperpointsoutthatthegeneral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isnotenoughtotrulyachievethegoalofbasicallyachievingproficiencyinmorethanonesportskillforyoungpeopleintheplanoutlineof“HealthyChina2030”.Theteachingmodelofthe"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teachingreformtaskisoptionalspecialized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whichbelongstothesuper-largeunitofsportsnon-grantedinstructionteaching.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large-unit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theplanoutlineof“HealthyChina2030”;sportsnon-grantedinstructionteaching

2022年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即将启动,此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特征,相比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更具有问题导向性、目标明确性、工作具体性和工作落实性。面对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及其导致的“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学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小学双手胸前传球、大学还是双手胸前传球”[1]等困境并实现体育课程教学“教会、勤练、常赛”要求,便要彻底改变“蜻蜓点水”的无效体育教学形态,增加用于运动技战术学习与比赛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单元扩大的必然。由此,“大单元体育教学”也就成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我国“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研究缘起与脉络分析

“大单元体育教学”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与研究,其很早就出现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国最早的大单元体育教学研究是毛振明[2]在1994年《“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中提出,该文对当时我国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普遍存在的4~5学时小单元教学进行了批评,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和实施方法。该文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过多导致的教不完、教不了和低级重复、蜻蜓点水,是中小学生难以很好掌握运动技能的直接原因。文章还分析了小单元教学盛行的3个原因:狭隘的体育教学思想、对运动乐趣错误理解以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涌入学校。同时提出,大单元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深入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学生集体形成、选修教学促进、学生在“窗口期”的发展。之后,毛振明又陆续发表《论大单元教学的实验报告》《论体育教学单元的划分》《关于“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研究》等有关大单元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此阶段还有吴维铭[3-4]及王水泉[5]、顾渊彦[6]等有关体育单元和大单元方面研究等。但是遗憾的是,有关体育教学单元和大单元教学研究并没有得学校体育界的充分响应与重视,甚至从1997年开始大单元体育教学研究进入“空档期”。直到2018年以后才再次提及,主要以大单元在教学层面的应用、大单元与技能和教改的关系、大单元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等内容为主,这从可检索的大单元教学研究文章的年代分布清晰可见。

为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单元体育教学就已走近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但却未能得到重视和实践呢,实际上这与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情势发展有关。在《体育教学大纲》严格规定教学内容且每学年有大小教学内容多达65.5个[7],教学形态呈典型“蜻蜓点水”状态的条件下,大单元体育教学只存在于理论探索和国外教学实践介绍的范围,没有实践的可能。从21世纪初体育新课改开始后,体育教学内容从《体育教学大纲》的“严格细致规定”变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01年版)》的“宏观指导放开”,“大单元体育教学”虽从理论上有了实践的可能,但伴随着体育新课改“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和“淡化竞技性运动技术教学”“技术教学不要太系统、规范、细致”等错误思潮影响下[8],“大单元体育教学”依然没有受到重视。至于“大单元体育教学”的研究内容变化,“空档期”之前的研究集中在“大单元体育教学”的介绍及意义、内容方面的探讨,而“空档期”之后的研究则明显开始转向教改实践。

2“大单元体育教学”背后的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体育课的“小学就学蹲踞式起跑,大学还学蹲踞式起跑,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的质疑越发强烈,事实上是在质疑体育课程教学的学科逻辑及科学性,“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衔接性不强”“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很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学科问题严重困扰着新世纪的体育课程改革。于是学校体育人开始讨论和认识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非直线性”“非难度逻辑性”和“非阶梯性”等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但这些认识与讨论也未能有效解决体育课程教学“教不会”“教不精”和“教不乐”的问题[8]。那么,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本研究认为是运动技能习得特性和规律性与体育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运动技能习得时间不足。运动项目的技能习得,特别是如足、篮、排、乒、羽、网、武术、体操等大项的运动技战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技能体系,其精湛的习得往往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时间,且是在接近每天和每次2小时以上的训练才能实现。即便是放松技能标准的“比较熟练的掌握”,至少也得需要“一年半载”的练习。如果按进行一年的专项练习,每周练习5次且每次两小时计算,有效练习密度按80%计算,即按52(周)×5(次)×2(小时)×60(分钟)×80%(练习密度)的算式进行计算,那么学生“比较熟练某项掌握运动技能”的练习时长至少需要24960分钟。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体育课总时数只有1260学时,且每节课只有45~50分钟。如果按没有任何因刮风下雨、酷暑严冬、雾霾及其他人为因素影响,能100%开足开齐体育课的条件,按每个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中能有30%的有效练习密度,即按1260(学时)×45~50(分钟)×30%(练习密度)进行计算的话,每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加起来的技能习得有效时间只有17010~18900分钟,只是“比较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所需时间的0.68~0.75。由此来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的目标任务还真是很切合学校实际的,“一项”依托于“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一项以上”则依托于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相结合,依托“体教融合”工程予以实现。

其次,体育课程尚缺乏符合体育学科特点的教材排列理论。文化类学科的内容排列基本是由“有整体逻辑的各个中小单元直线排列起来的教程”,是以“直线式”依次排列并实现其教学效果叠加的方式进行课程安排。这一在其他学科具备较强逻辑的方法,却在体育课程的排列实践中遇到阻碍:(1)虽某个运动项目,如篮球、武术等项目的技战术习得具有逻辑性和顺序性,可以进行直线、直线与循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排列,但项目之间却没有基础与发展、先易后难的逻辑关系,即没有该先学武术还是该先学乒乓球的逻辑,项目间无法进行直线排列。(2)体育运动项目众多,仅“常见运动项目”就有数十个,如将数十个运动项目都按各自教学逻辑进行排列,就会出现在各年级同时出现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运动项目同时学习的现象,体育教学就成为了“蜻蜓点水”,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的《体育教学大纲》内容排列导致出现每学年65.5个教材的情况就是例证。(3)如果进行运动项目的“精中选精”,又会遇到精选内容的原则、标准和共识问题。(4)即便上述问题都能妥善解决,按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条件看,“按部就班的排列内容并教学”也难以顺利实施和保证质量,在体育习得表现更为明显的学生个体差异(身高、体质量、运动能力等)上也会导致其走向失败。总之,由于体育学科的多项目组成、项目之间无明显排列逻辑性、体育教师进行多项目教学的能力限制、体育教学场地器材限制以及学生在体育习得时的明显个体差异,使得在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成长和学科内容难度排出顺序”的方法在体育课程排列时难以得到有效运用[9]。

3“大单元体育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辨析

3.1其他学科“单元教学”与体育“单元教学”的相同点

“单元教学”或“教学单元”是各个学科教学的通用概念,外语会有“将来完成时”的单元教学、数学会有“数的整除”的单元教学、语文会有“白杨礼赞”的单元教学、生物会有“昆虫分类”的单元教学、地理会有“时区与时差”的单元教学。“教学单元”是一个“相对自成体系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板块”,既是时间概念,也是内容概念,而“单元教学”是教师在一个时间段(一节课或几节课)集中针对某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闭环。与其他学科教学单元相似,“体育教学单元”也可以分成如“篮球教学单元”“排球教学单元”“武术教学单元”“健美操教学单元”“快速跑教学单元”等。与其他学科教学单元概念相同,“体育教学单元”也是一个相对自成体系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板块,也是在一个时间段(一节课或多节课)集中针对某个相对独立的体育与健康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