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的生成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审思

作者: 李军 刘世磊

摘要: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和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现状,是“教会、勤练、常赛”生成的现实背景。其基本内涵包括:“教会”“勤练”“常赛”对应的场域分别是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竞赛;“教”的内容为运动技能、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等,“练”的内容为教师教的内容,“赛”的内容为教师教、学生学与练的内容;“教会”中的“会”为“初步掌握”或“基本掌握”,“勤练”中的“勤”为每天不少于1小时,“常赛”中的“常”为每周不少于1次;学、练、赛一体化,以练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是手段,培养人是目的。研究认为: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需厘清教学、课堂教学的内涵;明确“教会”的主场域是体育课,“勤练”的主场域是课外体育锻炼,“常赛”的主场域是课外体育竞赛;精准把握“会”的度为“初步掌握”或“基本掌握”,“勤”的度为每周练习时间7~20小时,“常”的度为课外体育竞赛每周不少于1次;构建“家-校-社-政”协同联动的课外体育模式。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竞赛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6-0134-06

Theformingbackground,basicconnotationandpracticereflectionof

“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

LIJun1,LIUShilei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HanshanNormalUniversity,Chaozhou521041,China;

2.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Health,WenzhouUniversity,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The“four-in-one”goal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and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aretherealisticbackgroundof“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Thebasicconnotationareasfollows:therelativeareafor“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isrespectivelyphysicaleducationclass,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exercise,and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competition;thecontentof“teaching”ismovementskills,physicalfitness,andsportsandhealthyknowledge,thecontentof“practice”isthecorrespondingcontentinstructedbyteachers,andthecontentof“play”isthecontentcombinedwithinstructionbyteacher,andlearningandpracticingbystudents;“teachingwell”shouldbepreliminarymasteryorbasicmastery,“practicediligently”shouldbeatleast1hourofpracticeeveryday,and“playregularly”shouldbeatleastonceaweekinextracurricularphysicalcompetition;learning,practiceandplayshouldbeintegrated,promotinglearningwithpractice,promotingtrainingwithcompetition,promotinghealthwithcompetition,combininglearningwithapplication,andapplyingwhattheyhavelearnedtopractice.;masteryofmotorskillsisthemeans,andcultivatingpeopleisthefinalgoal.Thestudyholdsthat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shouldclarifytheconnotationofteachingandclassroomteaching;clearingthatthemainfieldofteachingwellisphysicaleducationclass,themainfieldofpracticediligentlyis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exercise,andthemainfieldofplayregularlyisextracurricularsportscompetition.Thedegreeofaccurategraspofwellispreliminarymasteryorbasicmastery,andthedegreeofpracticediligentlyis7~20hoursofpracticeperweek,andthedegreeofplayregularlyisnotlessthanone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competitionperweek.Activelyconstructingthe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modelsynchronizedcoordinatelyby“home-school-society-government”.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teachingwell,practicediligently,playregularly”;physicaleducationclass;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exercise;extracurricularphysicaleducationcompetition

继《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之后,教育部又出台《<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使“教会、勤练、常赛”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在学校体育领域引起广泛反响与关注。“教会、勤练、常赛”对实现《“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的青少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育活动更加广泛深入、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取得新进展[1]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指导纲要》对“教会、勤练、常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读,学者也撰文进行论述[2],但在其基本内涵、有效落实等方面仍有讨论空间。基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会、勤练、常赛”,以期完善其基本内涵、促进其有效落实,助推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和“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目标的实现。

1“教会、勤练、常赛”的生成背景

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和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尽人意是“教会、勤练、常赛”的生成背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学校体育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3]。于是“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了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目标[4]。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尽人意,尤其是“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运动技能都没有熟练掌握”[5],这样的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以及由此导致的学校体育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的窘境。如何发挥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功能进而实现“四位一体”目标?如何实现让学生通过体育教育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进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以上问题引起了学界及业界的关注与思考。王登峰[4]以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为突破口,以实现“四位一体”目标和培养时代新人为落脚点,提出学校体育要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基本模式进行体育教育教学。

“教会、勤练、常赛”提出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间接目的是实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会、勤练、常赛”遵循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规律。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是由泛化→分化→固化→自动化。“教会、勤练”就是完成运动技能从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过程。通过“教会、勤练”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规律主要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应用来进行“育体”和“育心”。“常赛”就是运动技能的应用。通过“常赛”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提高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培养意志坚毅的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会、勤练、常赛”的基本内涵

“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既可以理解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也可以认为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基本内涵包括:(1)“教会、勤练、常赛”是针对学校体育教育体系而提出。学校体育教育体系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竞赛。(2)“教会、勤练、常赛”对应的主要场域为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竞赛。此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比赛对运动技能要求的综合性,体育课上也可以适时安排比赛,但多以单个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为主。(3)“教会、勤练、常赛”中“教”的内容为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等;“练”的内容为体育课上教师所教、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等;“赛”的内容为教师教、学生学与练的内容,即运动技能(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等。(4)“教会、勤练、常赛”中的“会”“勤”“常”的度是比较模糊的。根据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体育教育育人规律,“教会”中的“会”应该为“初步掌握”或“基本掌握”,“勤练”中的“勤”有“反复”“大量”之意,应该为每天不少于1小时练习,最好为2小时(校内外各1小时)。“常赛”中的“常”有“经常”“常常”之意,应该为课外体育竞赛(完整比赛)每周不少于1次,单个技术动作或组合技术动作不宜在技术动作形成的泛化阶段安排比赛,应在分化阶段后期安排教学性比赛。(5)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学、练、赛要一体化。学生运用其所学实际参与体育运动和健康实践,以练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6]。(6)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是手段,培养人是最终目的。

“教会”“勤练”“常赛”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依存。“教会”是“勤练”的前提,“勤练”是“常赛”的基础,“常赛”是以体育人的主要方式。从掌握运动技能的角度而言,不以“会”为前提的“练”是徒劳,练的越多可能离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就越远。没有“练”作保障的“会”仅是“初步掌握”“基本掌握”层面上的“会”。因此,只有在“教会”的前提下通过“勤练”才能实现运动技能从量变到质变,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运动技能,即熟练掌握。从应用、提高运动技能的角度而言,“勤练”为“常赛”创造了条件,“常赛”是“勤练”结果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体育的育人方式而言,“常赛”是应用运动技能和培养人的有效平台,是学校体育的主要育人方式。只有通过“常赛”,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比赛(展示)有机结合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将学、练、赛(用)贯穿于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将课内所学应用于课外体育健康活动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运动的魅力、体验健康的美好;创造性地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参与性的体育比赛(展示)活动,营造不论学生的运动天赋、体质健康水平如何,都能平等地、有尊严地、成功地参与到比赛环境与氛围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