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语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作者: 朱诗桦
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中提出了“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的要求。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语篇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篇教学设计为低阶思维学习活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影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语篇阅读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一、通过语篇感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感官体验密切相关。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性思维活跃,能够通过多重感官体验对外界实物形成认知,为理性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让学生通过视听感官形成对语篇的初步认识,通过问题启发、语言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促使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例如译林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4 Where’s the bird?中Story time 板块是一个配图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误闯教室的故事。在语篇阅读中,教师构建趣味情境,并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感知语篇、发展思维。其中在“While-reading”环节,教师结合之前的教学导入,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了解故事发生的场景,进而提出问题:What’s in the classroom? A closet? A sofa?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室的物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desk”“chair”,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小鸟出现在教室的不同地方,为学生提供音频,让学生根据听觉体验对小鸟所处的位置的图片进行排序,确定小鸟的“行动路线”,实现视觉与听觉的统一,提升思维的敏捷性。接下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图片的细节(如下图),同时提出问题进行示范:Where’s the bird?学生根据提示纷纷回答:Under the desk.在完成示范后,教师将对话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两两一组进行问答。在问答中,学生根据“Where’s the bird?”这一问题不断回答Behind the door.On the chair.最后,教师根据小鸟飞出窗外的结局继续提问:Where’ s the bird now? ls it here? 在学生回答“lt’s not here.”后,鼓励他们想象小鸟现在身在何处?以此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语篇阅读指导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感官体验,着重强调学生自己对图片信息、语篇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在活跃思考中丰富对语篇的理解,进而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升。
二、通过语篇解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语篇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元化活动,启发他们循序渐进地思考、探索,让他们在理解语篇内容、品读语篇内涵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译林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其主题意义是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永不放弃以及关心他人,给予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Story time 板块中呈现的语篇主要讲述了Wang Bing,Mike,Liu Tao三人打篮球的过程,并通过对三人篮球技术的评价来表达赞美,促使学生在Liu Tao的变化案例中感知同伴鼓励与自身努力的重要性。在语篇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多元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由浅入深。具体来看:(1)Watch and answer。教师利用问题“Can Wang Bing/Mike play basketball?”引导学生阅读语篇,对主要人物进行定位。(2)Listen and answer。教师利用问题“How to praise them?”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分析人物之间相互鼓励的行为。(3)Give stars。教师利用问题“How many stars can they get?”引导学生梳理语篇,并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对Wang Bing,Mike,Liu Tao三人的球技进行评价。(4) Read and circle。教师利用问题“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first/at last?”“How does he feel? ”“What makes Liu Tao change?”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观察Liu Tao的前后变化,分析人物心情以及转变原因,让学生深入解读语篇的内涵,感受到同伴之间鼓励的力量。(5)Listen and repeat。教师要求学生跟随录音回顾整体文本内容,并结合之前在回答问题中梳理出的语篇线索,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
在语篇解读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浅到深,慢慢梳理清楚文本人物内容,形成了对语篇内容的逻辑思考;同时,通过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分析,理解同伴之间的关爱,深化了对语篇内涵的深入探究,也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通过语篇对比,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品质的发展重要性逐步凸显出来。教师在语篇阅读指导中应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跳出机械认读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对比分析是高阶思维的重要体现,在语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同一主题下不同类型的语篇对学生进行启发,促使学生思维品质的不断发展。
译林英语六年级上册 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包含了西方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和中国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这两个重要的语篇。通过深入研读课标、分析单元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思维发展需要,教师将单元主题意义确定为“品读中西方故事,感悟人生道理”,以引导他们通过两篇故事对比深入阅读,并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语篇主题,提升思维品质。在课堂上教师融合不同板块语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将《愚公移山》与《皇帝的新装》进行对比,挖掘foolish这一词语的内涵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辨析两个人物的品质”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针对两个语篇中的关键人物国王和愚公,思考与辨析如下问题:Who is real foolish?What is real foolish?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自主分析文本中各个人物特点和品质,教师则有意识地培养与提高学生质疑与反思的理性精神,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使学生能够总结出坚持、不爱慕虚荣、做事脚踏实地等品质。此外,在讲述《皇帝的新装》这一故事时,教师根据Beginning-Development-Continuation-Ending的故事发展逻辑引导学生理解语篇内容。然后在对比阅读中,指导学生对比《皇帝的新装》和《愚公移山》故事,并迁移之前的阅读经验,理解整个故事,从而达到语篇内化、产生表达的愿望,促使学生经历语篇展示-支架搭建-语篇内化-自产语篇的过程,丰富学生对西方童话与中国民间故事的体验,促进学生以流畅准确的方式实现语言输出,并锻炼思维品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的阅读,并通过故事对比解析其中的情感价值,促使学生点评人物,实现高阶思考;同时也挖掘语篇中的育人价值,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价值观。
四、通过语篇拓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以主题作为引领,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推理、归纳概述、评价文本等多种策略学习语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达成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深度解读教材中多个语篇的基础上,教师还应适当拓展,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译林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中Story time板块的语篇呈现了Mike和弟弟Tim在公园一边看风景,一边画画的场景。在语篇阅读中,教师围绕主题、借助图片,促使学生完成了语篇内容的理解。接下来在拓展阅读环节,教师补充了儿童绘本动画In the park,小蚂蚁逛公园,帮助学生内化新知,拓展更加丰富的主题词汇,让他们在更多真实的场景中综合运用句型I see...进而围绕主题实现个性化的表达。在整个拓展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提问、看图、跟读配音、角色扮演、模仿歌唱等活动,让学生能朗读或表演对话,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所学语篇内容迁移到真实情境的语言实践活动之中,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此外,本单元Cartoon time板块呈现的是小猫Sam和小老鼠Bobby在看西洋镜的场景。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利用主要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拓展学生使用语言的情境,发散学生思维,描绘西洋镜中可能看到的美景。同时,依托问答,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全貌进行理性辩证思考,学会多视角认识客观事物。在这一板块语篇的拓展阅读中,教师补充了英文绘本I see you和Shark in the park,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扩展视野,并联系这一模块语篇的内容,启发学生对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拓展思维,学会从多角度看待事物。
教师立足教材语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促使学生循序渐进,从多角度理解文本主题,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渗透英语学习活动观,让学生在语篇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拓展发散的思考过程,反思语篇主题的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指导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创设多元化问题情境,设计多样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知、解读、对比、拓展语篇,进而逐渐提升思维品质。在课程标准不断落实的背景下,教师应继续深入教研,明确学生作为语篇阅读主体的地位,为其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