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互助成长教学”课堂设计
作者: 许丁楠农村的课堂教学相对较为传统,老师依旧占据教学的主要地位,使得学生缺乏思考、感悟、掌握、吸收的过程,对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很大阻力,学生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也逐渐降低了对学习的热情。
我国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农村的学校学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农村的教学难以取得进展,学生学习的时候很难做到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学生上课时不爱回答问题,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习惯性地等答案,养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懒惰。所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课堂变得活跃,使学生转化成学习的主体,是当下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想要更改以往灌输式的教授方式,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更为活跃,一定要倡导互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互助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一个问题从而产生了团队,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展开讨论,队员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经验表明,不同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思维都是单一的,而互助产生的团队就可以规避这一点,大家在一起共同分析、讨论、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再将这些建议结合起来,形成最佳答案。这一方式不仅弥补了个体学生的思维单一,一起讨论分析还能带动课堂的活跃氛围。不但给了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共同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机会,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更好地组织、引导和管理学生,让课堂逐步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也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灵魂、更加充满活力。
一、互助成长教学的初衷与目的
(一)互助教学的目的是为改善农村学校现在的发展状况,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改善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最重要的是让学校不再一味地谋求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助教学就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养成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个人能力,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完善学生人格,让学生有机会展示出自身的闪光点。
(二)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学习情绪,如高兴、快乐等,能够促进个体的智能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学生才会敢说、敢做、敢想、敢于怀疑。在互助学习时候,作为教师也要以和谐友善的身份在课堂上为学生授课,用教师的微笑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还要足够尊重学生的想法、说法,不管是对的,还是不合乎常理,都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关注与评价,特别是要鼓励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敢于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还要擅长对团队的成员进行“和稀泥”,对于一些性格不合的学生导致的合作不顺利,教师要及时做出调整,经过时间的打磨,让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什么是互助成长教学方式
互助成长即提升上课的高效性,让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有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各自自由组成团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达到学生互相了解、互相成长、互助学习、互相提升自我的目的。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团队队员互相鼓励,一起努力取得成功,同时也让每位队员获得自信心。将“团队的荣誉就是个人的荣誉”这一理念一步步传输给组员,让组员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各自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解决难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样在展示自身与集体时无一人会退却,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更全面地发展。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心理一旦得到了满足,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一旦学生对学习热情有了,课堂氛围就会活跃起来,一改之前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只会跟着教师节奏学习的教学方式。
三、“互助成长教学”的意义
所有的事物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持之以恒地生存与发展。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是当下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走的路。
(一)互助学习可以相互分享
每位学生都有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分享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在看待不同问题时,每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可以将自己的看法、意见都提出来,从而可以知道大家的不同看法,让自己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像这样的交流沟通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换位思考,以及换位思考的必要性,这对健全学生人格有很大的作用。不同学生的知识了解层次不一样,而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了解到更多,耳濡目染让学生渐渐开始有了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学生之间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二)互助式学习可以促进认知的深度与广度
“互助成长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愉快地交流,它是一种优化教学的方式。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习惯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的主观感受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位同学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学习是从浅到深的,互助教学时作为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对应层次的学生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团队,让学习好的学生带领学习较为中等的学生,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带领学习较差的学生,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同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之间就会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共同语言,在交流沟通时就比成年人要更为轻松。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比较强,学生就会喜欢找机会表现自己,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向大家展示出来。同时,在有共同语言的背景下,培养相同的爱好就变得容易得多。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让学生了解的东西越来越多。提升了在团队中的兴趣,学生想要参与的意愿也就更加强烈了,由此老师想要跟学生交流也就变得轻松简单又愉快,师生之间的信任度也更加坚实,逐渐成就了良好发展的趋势,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落实到每位学生,让课堂教学越来越活跃,让学生吸收知识有更为显著的成果。
(三)“互助成长教学”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将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互助式的教学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合作能力与意识,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激烈竞争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各式各样的人都能找到拥有一样的兴趣爱好和一样的目标的群体,大家一起合作,共同努力进步,减少没必要的过程,解决问题更加高效。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一起交流沟通,能够清晰地认知自己,使得各自能够在客观评价他人的同时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与自控力。在课堂教学时,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完完全全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锻炼个人能力,还能学会如何整合小组中的信息,根据现有的条件得出最好的答案。
四、“互助成长教学”策略
(一)“互助成长教学”是学习的动力
从认知教学观来看,学习是依靠脑力加工、组织的一个复杂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后,才可以吸收到知识。所以教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导游”,为学生提供认知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诱导学生亲自体会、感知,以此来达到认知的目的。《新课标》要求教学要养成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不停探索。作为教师还要把握好三个要点:第一是“预防”。要为愚钝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思考,要让聪明的学生学会等待,以达到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思考中去;第二是“辅导”。在进行独立思考后,制造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达到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第三是交流。这一步教师占据主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及时让每个团队再进行一次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交流,以确保课堂充满交流、讨论的热情。
(二)建立“合理搭配,动态发展”的团队
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合理的团队,这是想要开展互助的起点,它对互助学习是否有效有直接的影响力。那么怎样让不同优势的学生组合到一起,以达到互补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呢?这需要遵循“组间性格同质,组内层次异质,优势互补”的准则。将学生按照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区别,既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给学生选择权,又要保证每个团队的水平相当,一强一弱,长短互补。
另外,团队中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角色互换,例如互助学习时出现问题了,作为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学生能愉快、团结和谐的交流互助,共同进步。
(三)有效的互助教学可以实现双方互赢
在团队协作时进行一帮一、双方共赢以及团队竞争,它不仅能让学生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交流,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想要实现有效的互助成长,那么交流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互助的核心所在,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缺少了交流或者是沟通不顺畅,那么互助的过程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互助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多多给学生建立自主交流的机会与空间,例如可以利用座谈、讨论、成果展示、举例子等方式,以达到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主动地参与到集体讨论、集体交流、集体合作中。同时还能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指出不足之处,相互提供可取的建议,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团结协作带来的价值,增进学生之间的默契,以保证更好地交流。
“互助成长教学”是当下新课程理念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一个有效的互助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巨大潜能,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主,努力寻找互助学习的价值,让课堂教学能不断地散发出新的活力。
“互助成长教学”是根据现有资源,将学生的个人能力激发出来,不单是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在团队合作学习时,将自己的格局打开,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利用有用的信息,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进步、相互锻炼、相互促进、互相鼓励,让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让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再是单方面,让课堂氛围也不再是“死气沉沉”。因此互助教学不仅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改善,还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互助成长教学”对农村的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