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作者: 于杏玉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改革突出了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所在。英语作业应从优化作业内容着手,丰富英语作业类型,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
一、农村小学英语作业现象分析
作业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英语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中逐渐掌握语言能力。但从英语教学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
现象一:课堂“无的放矢”,不做作业也能上课
学生乃至老师都对作业抱有疑虑,觉得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要想让他们提前学习英语简直是天方夜谭。学生不知道新课要讲什么,老师上课时从头到尾讲一遍。老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渐渐失去了教学的快乐。
现象之二:“随意任性”,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即便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但也仅仅是简单地听音,并没有特别的指导和要求。上课时没有任何反馈。作业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现象三:把中文翻译为预读,“鹦鹉学舌”
从作业的角度来看,作业的目标并没有实现。非但没有改善英语教学方式,而且还妨碍了学生全面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些现象表明,如果不能对英语作业进行恰当地引导和指导,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自主性学习策略将无异于纸上谈兵。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掌握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应该以科学、民主、时代性的原则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为此,英语作业设计可以有以下策略。
(一)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实现核心素养培养
教师在设计学生作业时应当以单元作为量化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单位,围绕某一个英语话题进行统筹分配,保证学生作业的连贯性、逻辑性、层次性以及递进性,强化学生单元目标的掌握。教师还应当根据每个英语单元的特点划分英语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实现单元内容的高效掌握。
1.单元作业设计目标的整体统一性
每个英语单元都具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但英语单元之间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英语作业的设计应当让教师统筹教学目标。教师应从整体把握英语单元的整体目标,仔细研读每个英语板块的内容,明确每个英语板块所蕴含的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在帮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单元知识中的重难点,划分课时目标,完善英语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例如在教学“my friends”单元中,教师从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交朋友的方式以及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在制定教学作业时,教师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英语交谈,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创新作业形式,对作业时间、类型以及难度进行妥善安排,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
2.围绕单元主题优化作业内容
每一英语单元都对应一个主题,在一个主题之下会囊括一定程度的英语知识。因此小学英语作业设计还应当立足于单元主题,把握单元知识点,突出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科学的英语作业内容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从英语单元中提取知识点;第二,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将知识点在作业之中有所体现;第三,在单元作业中还要设计一定的趣味元素,将知识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实践得以运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colour”单元中,教师先分析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熟悉不同颜色单词的表达,并熟练地交流),创新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颜色词汇进行书面表达,并进行熟练地用英语交流。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掌握单元知识,实现词汇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发散学生英语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单元作业整体划分目标,合理加强提纲图表运用
单元作业的内容坚持“循循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规划,目标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教学需求,体现单元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每个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英语学习的天赋并不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英语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英语作业,发挥作业设计分层的价值所在,也为学生采用图表提纲策略提供方向。
图形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性,使用图形进行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新知识。老师可以用各种表格来设计提纲式的作业任务。
阅读选择式图表:学生的抽象性思考能力不强,他们更倾向于阅读直接、形象的事物,但是看图选择型的图表却是非常的生动,教师能够使用这种类型的图表来设计作业。例如作业3A U7 Would you like a pie?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通过对有关食品的词汇进行总结,并出示图片和词汇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涂鸦类型的图表:除了涂鸦,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老师能从一篇新的课文中抽取几个关键字,并用它们来画图。小学生的涂鸦能力非常强,不管是用彩笔,还是单纯的黑色笔,都能把英语中一些语境、词语含义等进行涂鸦演示,进而掌握词义和用法。
判断性的图示:判断性图形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新课设计一份关于课程内容的判断表,让学生填好,然后开始讲课,对答案和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解释。
思考发散式图:在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对此,应采用思维发散式的图表来设计作业。举例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完新课后,根据新课内容以及自己的想法设计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通过对比、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布置设计生活作业,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传统小学英语作业形式单一,主要内容是以完成各种英语习题为主。缺乏创新性的作业内容和单一的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学习枯燥乏味,时间一长,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热情。英语的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成为只能认识而不会用英语交流表达的“哑巴”。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让学生在掌握一定英语词汇的情况下,灵活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丰富学生的体验。
小学英语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基本道理和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打招呼、介绍任务和地方、询问时间以及邀请等内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可以在英语教材中有所体现。将日常可以接触到的场景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突出英语学习的意义所在,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此,学生既能锻炼英语的表达,还能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语感,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素养。为加强学生口语表达,教师可设计“英语角”,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英语角中将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进行熟练运用,同时学生可以在一次英语角的活动结束后,将交流的情况记录,及时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英语角”活动就像是一次课后英语的查漏补缺。通过“英语角”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在实际场景中运用自己所学,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还能让学生明白英语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小学英语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密切,老师要主动发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把英语知识融到生活中去。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做一项生活研究,或者鼓励学生主动地使用英语,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英语,培养他们的文化观念和思维能力。例如3A Project1 My family and friends这一节课更贴近现实生活,老师让学生首先向自己家庭成员用英语做自我介绍,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家庭成员的外表,在班上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包括外貌、个性等。教师要尽可能创造一定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语法和句型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探索性作业,锻炼英语综合能力
学习更多的是一种主动、自发性的行为。在英语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积极主动不仅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程度。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教师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英语作业,可以引导学生从英语课本中发现英语语言的规律,明确英语的语言特点。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态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主动去讨论现在进行时和过去时使用场景。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使用聊天软件,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聊天软件尝试自己感知时态的使用情况。学生在讨论过后,可以自主在网上查阅时态的具体使用情况。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去复习语言知识,及时巩固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英语时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两个不同场景。场景一:班级美术活动,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进行时进行对话,并同时巩固前面所学的疑问句和陈述句的知识;场景二:在班级郊游活动中,使用不同的英语主题进行对话,让学生在对话训练的过程中考虑不同时态的使用情况。
(四)设计跨学科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科之间并不存在天然的壁垒,学科之间是可以进行交流的。教师要打破学科的局限性,设计跨学科作业,将英语知识和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拓宽学生眼界。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始终坚持跨学科交流的原则,让学生对待问题思考得更加全面。比如英语可以和音乐、美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作业的内容,还可以改变传统英语作业的单一性,提升作业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my friends”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朋友或者友情的主题下,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关于“朋友或者友情”的英语歌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还能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增加一点趣味性,真正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教师可以尝试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中,英语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等多重属性。英语虽然是一种语言,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英语中同样蕴含文化元素,同样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英语作业融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的饮食、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带领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本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在节日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所在。比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国家的感恩节。两个节日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在于节日的来源、庆祝方式、食物、日期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搜集两个节日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作节日手抄报,和其他的同学以及老师分享有关节日的成果。
英语学科同样可以和美术进行结合,设计具有美学教育内容的英语作业,帮助学生完成道德培养。现在社会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不能局限在其学科之内,应当尝试跨学科的探讨,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例如在教学动物或者植物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先创作一部分的动物或者植物,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英语去描述自己的作品,使用“this is a dog”等类似语句。同时可以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让同学之间交换学习,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创作以及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从整体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主题。教师要善于将英语单元作为英语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英语学习也不能局限于英语学科,要尝试与音乐、美术、传统文化等学科进行融合,在英语作业中进行探究性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度,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