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绘本投放,提高区域游戏质量

作者: 周国兰

绘本是集图画与文字于一体的书籍,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便于幼儿阅读。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各项教育教学内容融于趣味性的游戏之中,积极在区域游戏中投放适宜的绘本书籍,让幼儿能发挥主体能动性,借助绘本阅读实现自主学习,增长见识,提高认知。

一、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绘本,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知识与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绘本中形象的画面不仅能让幼儿持续关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幼儿在连续的阅读中,联系前后画面的内容,提高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区域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投放绘本,助力幼儿的成长。

(一)阅读区绘本投放需精心选材

阅读区是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区投放绘本,能满足幼儿阅读的需要。阅读区的绘本内容应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切忌盲目追求知识点,将过于深奥难懂的绘本投放进阅读区。阅读区应是幼儿的精神大餐,教师要精心选材,分批投放,满足幼儿不同的阅读水平,能让幼儿将对绘本的兴趣持续下去。

小班幼儿的阅读习惯正在养成之中,他们的控制能力较差,自我约束性不强,常常有撕坏图书的现象。但是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绘本无疑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在绘本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选择形象可爱、生动,纸质良好,不宜撕坏的绘本供幼儿阅读。在内容上小班幼儿主要是学习生活中的各类知识,因此内容选择应注重幼儿生活中的需要,对幼儿的实际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绘本书籍。比如《好饿的毛毛虫》,告诉孩子们吃饭不要挑食,蔬菜水果都要吃,才能让自己长高长大,同时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到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帮助幼儿丰富知识储备,增长见识。在《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个绘本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常见小动物的嗯嗯外形、颜色,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故事内容的乐趣,体验阅读带来的新奇感受。一些没有文字的绘本也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比如在绘本《大风》《飞机》中,风儿、飞机都是拟人化的,从阅读中孩子们对常见和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绘本投放时,教师要联系实际,投放幼儿生活中有所接触的内容,激发起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大班幼儿的观察力有所提高,对于一些隐藏的具有暗示的符号信息,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加以解读,并展开想象与联想。在绘本投放内容上同样不能离开幼儿的实际生活。比如投放绘本《我爸爸》《我妈妈》,孩子们一边阅读一边联想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升起强烈的感恩之心。中大班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文字,因此投放的绘本书籍中可以有少量的文字,以满足幼儿对文字阅读的需求。中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除了常见的生活类、知识类、故事类绘本,走迷宫、找错、拼图等方面的智力类绘本,教师也可以投放,以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

(二)美术区绘本投放激发创作欲望

美术区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主要活动,在美术区域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不断地动手操作获得艺术技能的提升,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了帮助幼儿提高审美水平与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常常在美术区域投放美术类绘本,以帮助幼儿启发思维,积累素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推进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

比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线描画特色的绘本故事,其中画面中线描画给人一种艺术的视觉盛宴。在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线条中点与线的结合,描绘出了一幅幅农场背景图,不管是池塘、草垛,还是磨坊,所有的一切都能用点、线形式表示,鲜明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通过在美术区域投放这本书,不仅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母鸡萝丝与狐狸之间的趣味故事,也能让幼儿享受线描画中图案的排列美、线条装饰美。比如果树,一排树叶一排果子的排列。除了线条的按规律排列,颜色也呈现规律性,在绘本中母鸡萝丝的尾巴用了颜色间隔法,一块黄色一块橙色的排列。教师在美术区域可以投放相应的有轮廓线的小动物图案,在投放《母鸡萝丝去散步》之类的绘本,让幼儿在欣赏绘本故事之后,有启发,有创作的欲望。这样幼儿从绘本中的艺术感悟就能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帮助幼儿获得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三)表演区绘本投放可推进表演

表演区的游戏是幼儿借助头饰、胸饰等道具进行的一种舞台式表演活动。在表演区,教师需要给幼儿投放相应的表演材料、道具、舞台场地、背景等,幼儿根据表演的需要适当选择,自由组合开展表演活动。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最喜欢的是故事表演,而故事表演离不开绘本,因此在表演游戏区域材料投放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熟悉的绘本故事投放其中,便于幼儿阅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推动表演游戏的进程。比如在中班表演游戏《三只小猪》时,教师发现扮演大灰狼的小朋友表情不到位,没有将大灰狼的凶狠表现出来。在第二次表演之前,扮演大灰狼的孩子重新阅读了绘本《三只小猪》,将画面中大灰狼的姿态边阅读边加以模拟,模仿绘本中的大灰狼形象。在重新表演的时候,扮演大灰狼的孩子及时调整面部表情,配合身体肢体语言,将大灰狼的凶狠与狡猾表现出来。在表演区投放绘本,能让幼儿随时随地通过阅读绘本,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孩子们通过模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极大地丰富了表演游戏内容,满足了幼儿对于表现的欲望。

(四)建构区绘本投放启发思维

建构区游戏是幼儿通过摆弄建构材料进行塑形的一种游戏活动,在建构游戏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建筑物的表象资料,而不同的建构画面就是最好的教材。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优秀的绘本,让幼儿不断积累建构表象资料,在阅读中发现建筑物的美,萌发建构欲望。

比如在小班建构游戏“我们的新房子”中,教师投放了绘本《你的家,我的家》。绘本故事中,有许多精美的各式各样的房屋造型,既有高楼大厦,也有小巧的别墅,还有普通的民房,孩子们阅读后,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关于房屋的表象资料,进而在建构游戏中,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屋,加以现实表现。在这里绘本给孩子们以思维的启迪,帮助幼儿发挥想象与联想,结合建构材料、辅助材料等的操作,各种各样的房屋应运而生。

(五)科学书绘本投放增进理解

科学知识是深奥的,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的关系,科学知识储备有限,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相应的科学方面的绘本书籍,不仅能扩大幼儿眼界,让幼儿在阅读中增长见识,更能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理解能力,从而做出准确的科学判断。比如教师在科学区投放绘本《小黄和小蓝》,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到黄色与蓝色融合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为了验证这一科学现象,孩子们在科学区域中将黄色颜料与蓝色颜料加以调适,他们发现只要放一点点的蓝色加上些许黄色,绿色就渐渐形成了。他们还发现黄色与蓝色比例的多少,决定着绿色颜色的深浅。同样的方法,他们在实验中又发现了些许的红色加多多的黄色,就变成了橙色。自然角区域游戏是幼儿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窗口。教师可以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投放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绘本。比如在春天,可以投放有关春天的绘本,《春天来了》《春天的电话》《春天在这里》《小牛的春天》《遇见春天》《小熊醒来吧》等,让孩子们通过绘本阅读,感知春天各种植物、动物的变化,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动物们活跃的季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孩子们一边阅读有关的绘本书籍,一边参与自然角的种植,理论与实践相验证,提高幼儿的种植能力。

二、借助绘本蕴含的知识点全方面促进区域游戏发展

阅读是一种好的习惯,绘本中既有科普类的绘本故事,也有文学类的故事情节,还有艺术类的绘本素材,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幼儿的文化底蕴,帮助幼儿提高理解能力,促进幼儿智力、情感、技能的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投放绘本书籍,不能盲目投放,适时有层次地投放才是适宜的。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绘本书籍

每个年龄层次幼儿的需求点不同,在投放绘本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相应的绘本书籍,让幼儿在阅读中能增进理解,增长知识,促进自身成长。比如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绘本书籍的画面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能理解的,画面色彩鲜艳,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中大班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有所发展,科普类书籍可以让幼儿在阅读中了解事物万象。同时由于每个班级幼儿的个体有差异,因此类似的绘本书籍还要分层次投放,使得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受益。比如小班科普类绘本既需要种类单一的蔬菜水果类绘本,也需要内容丰富一些的科普知识类绘本,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有挑战的、有难度的、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绘本。这样不同类型的绘本以及不同难度层次的绘本才能满足本班幼儿的求知需求,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利。

(二)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爱好投放绘本书籍

在幼儿园实际生活中,幼儿的兴趣点都在不断转移,他们会根据身边最近发生的新鲜事物不停地转移兴趣点,探求事物的真相。比如在自然角区域中,孩子最近迷上了种植蘑菇,教师追寻幼儿的兴趣点,在自然角区域投放了《蘑菇,你好吗》《蘑菇房子》《蘑菇村》《蘑菇下躲雨》等绘本书籍,让孩子们一方面通过阅读相关绘本,了解更多有关蘑菇的知识,另一方面幼儿在种植活动中遇到难题,可以向绘本找答案,寻找解决办法。这样让幼儿的主动学习成为可能,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班级幼儿的人数适当投放绘本

每班由于幼儿人数不同,投放的绘本数量也不应相同。幼儿人数多的班级,相同的绘本可以投放多一些,以满足同时需要阅读的幼儿需要。人数较少的班级,相对的一样的绘本书籍数量可以适当减少,书架上可以增添与区域游戏相关的其他绘本书籍。这样既能满足班级幼儿的实际需求,又能极大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让区域游戏变得丰富多彩,一举两得。

(四)根据班级教学主题需要投放相应绘本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一般都是主题式教学活动,因此在区域创设时,教师总会考虑区域游戏内容与教学主题相联系,以便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点在各个区域游戏活动中加以巩固,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学习。因此,区域游戏中绘本的投放内容也应该与教育教学主题相接近,能让幼儿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有关主题内容一系列的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比如在《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在区域游戏中投放相应的绘本书籍,美术区投放了《画圈圈的小小鸭》《蚂蚁和西瓜》,孩子们一方面感知各种圈圈的线条美,感知蚂蚁的黑、小,与大西瓜的红、大的对比美,另一方面在阅读中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小鸭会怎么游泳,扩大了幼儿的眼界,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在科学游戏区,教师投放绘本《动物过冬》《小兔的皮大衣》《小金鱼逃走了》等,让幼儿知道动物生长的环境不同,培养幼儿从小爱护小动物的良好情感。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结合区域游戏开展好游戏活动,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在各个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应的绘本书籍,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增长见识,提高认知,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同时,教师也要追寻幼儿的兴趣与爱好,相应地调整绘本书籍在区域游戏中的投放,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求知需要,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不断助力幼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