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及实施
作者: 徐春丽幼儿园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场所,幼儿园课程扮演着培养孩子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内容常常被限定在教师讲解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性。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厌烦,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提出:“幼儿发展则中国发展,幼儿提升则中国提升,幼儿行动则中国行动,一切为了幼儿,为了一切幼儿,为了幼儿一切。”推进科学助教也是文件传达的主要精神之一,趣味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将游戏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可以创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
一、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游戏化教学是一种融入游戏元素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道德修养和增强课堂趣味性,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教育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任务挑战等元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习,建立起对知识的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
提供有趣的学习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动力的关键。幼儿游戏化教学将课堂环境转变为游戏场景,通过游戏角色、道具和互动等元素,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感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幼儿更愿意在游戏中参与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提高幼儿道德修养
幼儿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道德修养。游戏中设置的情境和任务要求可以引导幼儿进行道德抉择和价值观培养。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可以模拟社会生活中的情景,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和合作交流。通过游戏化教学,幼儿能够在游戏中领悟到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游戏化教学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园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游戏化教学,发挥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幼儿全面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
(一)儿童合作游戏模式
儿童合作游戏模式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在这种游戏模式下,幼儿们通过共同参与游戏、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儿童合作游戏中,幼儿被组织成小组或团队,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他们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通过分享资源、分工合作等方式达到共同目标。而且儿童合作游戏模式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彼此交流、沟通、协商,共同制定策略和计划,以达成共同目标。通过这样的互动,幼儿能够提高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儿童自主游戏模式
儿童自主游戏模式强调让幼儿在游戏中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和自我决策的能力。这个模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游戏模式下,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内容、活动对象和参与方式。他们有权决定自己的游戏方向和角色,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由的探索。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自主决策游戏规则、时间和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做出决策,体验自我掌控和自我管理的感觉,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师主导游戏模式
教师主导游戏模式强调教师在游戏中扮演主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模式下,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起到组织、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环境和资源,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教师在这种模式下负责规划和组织游戏活动,为幼儿选择适宜的游戏主题、设定游戏目标和规则,并安排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会考虑不同幼儿的需求和兴趣,确保游戏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而且教师在游戏中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示范,他们会向幼儿解释游戏的规则和目标,并展示正确的游戏方式和技巧,教师还会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充分参与游戏活动。
三、幼儿园游戏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建游戏化教学环境
创建游戏化教学环境意味着打造一个有趣、互动、愉悦的教学氛围,使教育和学习的过程更加生动、积极和富有挑战性。这个环境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通过游戏元素和教育活动相结合,使幼儿乐于探索、表达和合作。教师可以将教室或活动场所布置成具有游戏情景的环境,如创建角色扮演的角色区域、游戏任务的工作站等,营造出有趣和激发想象力的游戏氛围。
以“数字认知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专门的数字角落,包括一块字母墙、数字图表、数字拼图、数字磁贴等,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准备一套有趣的数字卡片或数字棋盘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与其他孩子一起学习数字并参与互动。接着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探险任务,比如让幼儿在教室或校园内找到隐藏的数字牌,完成任务后可以得到一个小奖励或徽章,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以上实践,可以在幼儿园创造一个游戏化的数字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设计生活化游戏内容
设计生活化游戏内容是幼儿园游戏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将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环境相结合,提供与他们身边世界相关的有趣游戏体验。生活化游戏内容应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如家庭、社会、自然环境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和模拟实际情境,与真实生活联系紧密。例如模拟家庭角色扮演游戏、超市购物游戏、医生扮演游戏等。而且生活化游戏内容应注重幼儿身心综合发展的需求,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运动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此外,生活化游戏内容应注重幼儿间的社交互动和合作,通过设计多人游戏、小组合作活动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分享和合作精神,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以“超市购物游戏”为例,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帮助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购物知识和技能,如认识常见食品和日用品的名称、对货币的认知、计算购买物品的总价等。教师首先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目的,介绍超市购物场景,并展示不同的食品和日用品道具,然后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些钱币模板,教授他们如何辨认和使用不同面额的钱币,接着设立一个小型超市角色扮演区域,将模拟食品和日用品摆放在架子上,提供购物篮或购物车供幼儿使用。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以随机给每个幼儿一张“购物清单”,上面列出了需要购买的物品名称和数量。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购物清单,选择需要购买的物品并放入购物篮或购物车中,当幼儿把所需物品都放入购物篮或购物车后,他们需要到收银台结账。而教师则扮演收银员的角色,询问幼儿他们购买的物品是什么,计算总价,并接收用于支付的钱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辨认和选择相应面额的钱币付款,教师进行简单的计算,如将物品价格与付款金额进行比较,找零等。这个案例中的超市购物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生活中实际的购物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注意力、数学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游戏以生活化的内容为基础,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实际应用的学习经验。
(三)使用创新型游戏材料
创新型游戏材料是指在游戏教学中引入新颖、独特的材料和工具,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教育价值。这些材料可以是特别设计的教具、虚拟现实设备、交互式屏幕、数字化工具、触控板等,创新的游戏材料能够提供新鲜的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方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与新材料的互动,幼儿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声音、形状和颜色,增加他们的感知和认知体验。而且不同的创新材料可以针对幼儿的感知、运动、语言、数理逻辑等智能领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多种智能。
以“花朵益智探索”游戏为例,通过探索花朵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师需要准备不同种类的花朵(可以是真花或人工花朵,包括不同颜色和形状)、放大镜、一份记录表格。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将准备好的花朵放在桌子上,并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游戏。解释游戏目标和规则,并提醒幼儿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每个幼儿可以选择一朵花进行观察,他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花瓣的数量等特征,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份记录表格,幼儿可以用简单的图画或文字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花朵特征。最后幼儿轮流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花朵特征,并与其他幼儿一起讨论花朵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总结归纳出不同花朵之间的共同特征,并促进他们进行分类。这个游戏案例利用了特色游戏材料(花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通过观察、记录和分享的方式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这个游戏还可以与其他主题(如季节、植物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幼儿的学习内容和经验。
(四)优化游戏评价体系
优化游戏评价体系是指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用于评估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通过游戏评价体系,可以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进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评价不仅是看结果,更重要的是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此外,优化的游戏评价体系可以与幼儿家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评价的结果和反馈,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成长,共同讨论孩子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并探讨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延伸和支持幼儿的学习。
教师首先要明确游戏评价的目标,确保评价能够全面地覆盖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评价目标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其次还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观察记录、口头表达、绘画、作品展示等,以全面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成长。评价方法应综合运用,避免只注重书面测试或考试形式的评价。此外,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自我评价,通过让他们反思游戏体验和学习成果,提供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游戏和学习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反思。教师和学校应定期审视评价方法和工具的有效性,倾听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不断优化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趣味游戏不仅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通过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积极参与和多元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课程游戏化建设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入。只有在创设具有挑战性和目标性的游戏环境中,幼儿才能真正从中获取学习的成果。同时,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他们既是引导者,又是启发者和促进者,为幼儿提供动力和支持。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全面而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