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竖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 张小林竖式计算是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竖式教学时常常遇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文章对竖式教学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并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阐述:重视算理教学,打好竖式计算基础;强化笔算、口算,提高竖式计算效率;开展分层教学,提高竖式计算能力;优化教学评价,强化竖式学习信心;做好课后练习,巩固竖式计算技能;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竖式计算应用。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启发,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方向,提升竖式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学科,更是一门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主要学科。而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除了一些数字教学,还有一些简单计算,如口算、笔算和竖式计算,然而竖式计算是一项与横式计算不同的计算方式,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忘记进位、忘记加位等,常常出现错误,所以竖式计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竖式教学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以参考,让更多的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中解决教学问题,对竖式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竖式计算,为中年级和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竖式计算教学的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的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竖式计算时,教师应坚持直观性的原则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感性认识,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去对竖式进行计算,以此掌握算理和算法。如低年级的两位数加法和减法,教师可以利用小棒或者卡片等工具演示加减,并直观地表示出数字的多少,之后再让学生通过竖式去将数字进行计算,进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二)层次性原则
依据多元智能化理论可知,每个学生身上的基本能力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他们受到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一些学生对数字比较敏感,一些学生可能对艺术知识比较敏感。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训练,教师在开展竖式教学时应坚持层次性原则,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以形象化的方式理解竖式的计算,让基础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竖式计算能力,并在拓展中提升自己,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三)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中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技能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达到熟练程度,需要时能及时、准确地再现。这一原则的实施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必要条件。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竖式计算进行熟练地把控,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应用,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中开展训练,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训练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将竖式计算技能进行展掌握,并且学会运用这一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竖式计算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算理教学,打好竖式计算基础
小学生有着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比较弱,想象力和抽象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开展竖式计算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让学生对竖式计算进行主动探究,且对竖式计算充满兴趣,教师除了应用一些教学工具将竖式计算过程变得形象,还要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将竖式的算理进行理解,为日后竖式计算的应用打好基础。这样不但让学生能够理解竖式的算理,还能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计算方法是如何得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熟悉算法和规则,并在一步步地训练中加以掌握,进而在厘清算理和领悟算理的前提下提升计算效率。例如在学习“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笔者提出问题在运用竖式计算时的第一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将数位对齐,之后让学生进入到理性思考:计算234+78时,如何进位,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经过算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将竖式计算的根本加以掌握,为接下来的小数的竖式计算,整数的乘法与除法竖式计算做铺垫。
(二)强化笔算、口算,提高竖式计算效率
笔算是利用笔列出题的竖式,最后按照竖式的计算规则算出结果。在竖式计算中学生们要能够运用笔算将大的数进行计算,并将算理和算法进行重演后方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口算又称为心算,是直接通过大脑计算出结果的方式来得出结果,适用于数目小、有特点的数。在竖式计算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竖式计算效率,教师务必要要让学生的口算、笔算加以熟练,在遇到竖式计算时能够轻松解答,进而提高正确率。例如在计算“345+239”这一竖式计算时,
345
+239
_______
学生首先从最末位进行计算,利用口算得出5+9=14,于是学生就可以在个位上写4,并向前一位进1,而在计算十位时同样可以利用口算得出4+3+1=8,所以十位上就可以写8,在计算百位时就心算得出3+2=5,所以百位为5,最终答案为584。再如在计算以下题目时,
456
+793
——————
在作答这个竖式时,同样是利用口算的方式将个位、十位、百位的数字进行口算或者笔算,之后再得出正确的答案。总之,笔算、口算的强化是提升竖式计算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的笔算和口算,进而一步步提升学生的竖式计算能力。
(三)开展分层教学,提高竖式计算能力
上文提到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在理解数学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水平。有些学生只要老师一点拨他们就会将教学重点得以掌握,而有些学生则不同,他们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并且将相同的知识讲述数遍才能基本掌握,所以在平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温习和巩固课堂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竖式计算能力,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学内容;二来完成基本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进度。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笔者就采用分层教学开展了竖式计算教学活动,首先给学生展示了有余数除法的题目:12÷5=____之后运用教学工具形象化地展示竖式计算,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12个苹果,并将它们五个为一堆进行摆放,最后发现放了2堆后还有2个苹果。所以得出的结果为12÷5=2……2。接下来笔者又给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习题让学生们进行作答:16÷5=___,28÷3=___,23÷4=___,并让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运用工具将题目进行形象化表示,最后得出答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将本节课的知识得以熟练,笔者还将有余数的除法的相关视频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课下进行观看,同样设计了相关的习题,让有基础的学生进行巩固,让基础差的学生按照视频中的讲解进行练习,最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将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掌握。
(四)优化教学评价,强化竖式学习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开展竖式计算时,除了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竖式计算,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树立学习信心。而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评价进行自我反思,并且在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日后的学习和应用奠基。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全面,不仅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德育水平等进行评价,以此体现竖式计算教学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后,笔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评价,首先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究竖式计算的算理和算法是值得大家继续发扬的表现,再者能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也是值得被表扬的。然而,一些学生在开展竖式计算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对位不整齐,基础没有打好,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稳扎基础,进一步强化竖式计算。最后,有些学生在掌握了竖式计算后要帮助其他不懂的学生进行掌握,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将帮扶活动开展到底,达到团结一致的效果。经过笔者的评价,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了反思,并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竖式计算能力,为树立竖式计算的学习信心,为日后的应用奠基。
(五)做好课后练习,巩固竖式计算技能
课后训练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在课堂中讲述教学重点,还要以课后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竖式计算技巧,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练习中找到自己的短板,在不断地精进和改善中提升自己,从而强化自身的计算技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门计算方法,给今后的生活带来便利。例如在学习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以下课后练习:230+96=___,57+435=____。
621+848=___, 313+605=___, 87+252=____,并让学生以竖式计算的方式得出答案,从而让学生掌握算理和算法。结果学生们在参与练习时发现,自己在计算621+848这一题目时计算到最后一位时不知道如何进行书写,得出了四位数的数字,不知道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于是就向笔者求助,经过笔者的指点后得知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只要按照老师讲的算理和方法进行计算,及时没有学过四位数,那么答案也是没有问题的。可见,课后练习的布置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了拓展,让学生向未知世界去探索,从而获得全面地提升。再如,在学习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后,笔者同样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学生对竖式计算进行巩固:35÷6=____ ,24÷5=____ ,最后来了一道三位数的除法:124÷5=_____,很多学生就不会计算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利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试图进行计算,以此完成知识的拓展,结果发现有46%的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可见,课后练习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还让学生的知识框架得到了建构,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基。
(六)开展实践活动,强化竖式计算应用
数学教学除了开展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还应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所以在开展竖式计算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强化竖式计算的应用,以此让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优势和便利。例如笔者让学生们参与了“超市采购”活动,首先将学生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为若干人,其中每个小组中两人是超市的收银员,其他为顾客。之后将超市中商品进行定价,如12元,34元等等,不存在小数都为整数。每个顾客选3个商品,随后结算。每个学生和收银员运用竖式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竖式计算:34+12+10=___ ,25+13+28=_____ ,45+31+9=______,经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们体会到竖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更加努力地将这一计算方法进行掌握,并且在不断地练习中提高计算效率。总之,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强化竖式计算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将这一活动进行开展,以此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进而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积累生活经验而奠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竖式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逻辑能力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将竖式计算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让更多学生掌握算理,提升计算的技能,把握好竖式计算的方法,从而运用竖式计算解决计算难题。当下提升竖式教学效果的策略还有很多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接下来仍需教师进行不断地探究,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竖式计算,并能够在熟练的前提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