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

作者: 沈沛

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试水平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的理念始终得不到实施和践行,长此以往,学生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双减”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中,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迎来了新的机遇,使得英语教师活力被激发,愈发重视对学生学习负担、作业负担的改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因材施教下,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英语教学和作业活动中有所收获,提高学科素养。

一、“双减”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分层作业指的是由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明确学生群体中不同的层次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使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目标作业下,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现有的学习水平、知识获取能力等,均是分层作业设计中要考虑的指标,教师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内容不同、要求不同、目标不同的作业,鼓励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作业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知识学习能力,有效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随着“双减”政策在小学教育中的逐渐深化,分层作业受到了各科教师的广泛关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也将分层作业理念引进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英语作业展开分层次的设计和实施,展开分层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满足学生成长学习需求

小学英语的分层作业设计教学中,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围绕着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实对学生的教育,分层次进行作业设计,特别是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英语的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习需要。在分层作业的设计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点、成长规律、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各项指标,均得到了合理、系统的区分。当前的学生水平被划分成多个层次,与之相匹配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这样的作业设计理念下,即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能够在完成属于自己的作业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避免了作业难度过高、丧失了学习信心的情况出现,也能够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业任务,提高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所有学生都受到了教师的关注,个性化、差异化的发展需求,在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中得到了保障。难度相称的学业任务下,每个学生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自我提升,提高了学习能力,将差生难以进步、优生无法提升的尴尬问题有效地缓解和避免。学生在分层作业设计下,用不同的速度学习、成长和发展自我,即使是能力较差,存在暂时性延迟的学生,也可以在分层次的作业中加快成长速度,形成整体上的进步。而成绩好、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学生,则可以在分层作业的导向作用下,更快地成长,提高学习能力,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围绕着双减政策的理念,使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目标。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分层作业设计教学的模式,能够考虑到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成长需求,实现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英语学科的教学课堂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小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小学英语在分层作业设计方面展开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突破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约束,打造更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因为按照传统的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被统一对待的,教师站在一视同仁、统一教学、统一规划的视角,进行授课,缺少对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内容均是相同的,缺少差异化的改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收获不多,而优等生却存在“吃不饱”的现象,对于所学知识难以形成更深入地探索和应用研究,这导致了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分层作业设计教学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大大提高了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分层次的布置作业,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水平。教师在分层作业中,更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成果,分析作业的资料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情况,以此为依据,教师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境,或在知识点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以此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优化和创新教学课堂的模式,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更符合自身学习需要的环境下,巩固知识、学习知识、内化知识。

二、“双减”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主体性

分层作业设计教学在小学英语的学科教育中的应用,要始终围绕着学生主体性这一关键的核心理念,引进分层作业的模式,教师要站在综合性的视角,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对学生群体之间不同个体的差异性,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保证分层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可行性、合理性的教学优势。教师要面向学生,了解学生特征,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形成科学的认识,正确地对待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差异进行合理运用,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发挥出分层作业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成为主体,对分层作业进行自主地选择,在前期的学生分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和不同之处,设计分层次作业,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主地选择和作业巩固中收获知识,体会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自信心。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主动地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情况,清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分层次的优化设计,采取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了解学生目前的分层特征,并对现有分层进行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是处于一成不变下,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调整学生层次,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对分层作业设计进行更新、优化和改进,使分层作业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状态之间相互适应,更好地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模式。

学生的意愿始终是英语教师要考虑的要点,也是分层作业设计实施中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性,让学生们在选择作业的环节成为主体,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自主选择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被激活,从自主选择作业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成为主体,自己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将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出内在潜能,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在分层作业设计中,结合双减政策的指导理念,为学生们布置难度相对灵活的作业内容,将必做题和选做题相互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现状,选择作业内容。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必做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掌握,例如课文朗读、拼写单词。而设置选做题时,则可以将综合类的题目作为主要内容,保证综合题目的难易程度各有不同,使学生成为选择作业过程中的主体,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性地进行作业任务,完成答题。例如对话表演、背诵课文、写作、修改对话等,难易程度不同,对于学生来说,选择更多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会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巩固知识的作业。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念,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加入学习中,完成适合自己层次的作业,获取学习的成就感,强化作业的体验感,树立起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信心,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二)强化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在兴趣的驱动作用下,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小学英语的分层作业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任务,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在作业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遵循着分层作业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将小学生完成英语作业、学习英语知识的抵触、厌倦心理消除。改变枯燥、单一的作业形式,利用趣味作业内容、课外实践,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使其成为探究英语知识、学习知识、完成作业中的主体,激活学习动机,不再认为英语作业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而是成为有趣的课下活动。教师通过设置趣味性较强的分层作业,激活学生持久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灵活、敏捷的英语学科思维,在趣味性分层作业的设置中,教师要用多样化的课外作业类型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中“I can play basketball”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完成了教学活动之后,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方向,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地展开想象,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分层作业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上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后的资料收集,制作与运动相关的资料卡片,并搭配绘画场景、解释相关的名词。在卡片制作中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翻阅书籍查找资料等方式,完成作业任务,也可以结合绘画、贴纸等,布置卡片外形。这样的课外作业具有操作性、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趣味性的分层作业模式下,小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实践性的分层作业任务,使学生们加入实践性较强的作业中,实现英语知识从课上到课下的过渡,将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与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容相互结合,探索实践场景中的英语知识,感悟到英语学科知识的魅力所在,主动形成探索英语知识、应用英语知识的愿望。例如要求学生上传自己的作业成果,将生活化、实践化的场景运用到分层作业的设置环节,要求学生使用英语知识在实践作业的交流中,进行互动和知识分享,使学生获取充分的锻炼机会。在实践性、趣味性的作业任务下,对,英语价值产生新的定义,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业氛围。

(三)分层次评价

评价和总结环节是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教学的关键阶段,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分层作业具体实施情况,配套设计完善、合理的分层评价体系,将英语学科的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用于对分层作业设计教学的成果进行验证、补充、总结、归纳。教师应避免过度程式化、简单化的评价体系,而是要建立起合理、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性,分层次地进行学生评价活动,完善评价内容。构建起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体系,使评价内容更加完善,体现出不同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类型,例如可以将分层评价体系分为分数型、展示型、竞赛型,有目的性地评价和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江苏译林的小学英语教材Unit4“my family”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分层次的评价和总结中,应结合该课程的知识重点、知识难点,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分层评价的体系,利用答题、知识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和作业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察,验证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中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水平。

采取动态化管理的方式,针对分层评价的指标进行不断完善,定期评价学生的分层作业效果和学习成果,并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学习成果等各项指标,调整分层评价的内容。用科学化、差异化的评价管理模式,保证学生在参与英语分层作业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学会应用知识。教师应始终围绕着分层次的理念,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着符合其学习能力目标的标准,积极探索和前进,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作业评价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在不断的磨合中,改进分层评价标准体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双减”引领下小学英语的作业设计和教学活动要围绕分层次这一核心理念展开探索,将分层作业设计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分层作业设计的模式,对小学英语的作业和教学活动进行创新改进。加强对小学生学习特征、成长规律的关注,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划分起跑线,创新作业形式,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目标下,树立起学习信心,主动地探索英语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