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语故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洪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成语故事,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凝聚,而且是历史史实的写照。不同的成语故事折射出其所具备的独特含义。通过成语故事能够开阔眼界,感知特色传统文化。成语故事涉及比较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成语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成语故事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成语故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出发,研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小学成语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个成语故事能够折射一种人生态度,一个简单的四字成语可以传递出一种力量,能够震撼人的内心,洗涤人的心灵。成语具有深刻的含义,给予人们较大的人生启示,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人生哲理。成语故事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经过仔细研读能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生智慧。学生能够从成语故事中得到启迪,健全学生的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成语故事的方法变得很有必要。

一、成语故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人的内心与外部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与外部进行沟通以及对话的欲望,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经过亲身体验以及感悟,受到心灵触动和感知,构建起自身对世界、对实际生活的认识,意识到实际生活当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成语故事当中的情节以及人物,会加大学生感知觉的灵活程度,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想象,自觉展开感知,促使学生产生自觉的理解。

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教师引入“结草衔环”这一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生活当中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用爱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学生可以把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以及情感内化心中,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有需要时再展示出来。

(二)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学生的想象本质就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打开想象世界的大门,主动幻想故事中的形象,运用自身的想象来表现出自己的内心。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带着学生利用阅读的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这一基础上展开想象。学生融入情境中会自主进行想象,沉浸在故事的情境当中,运用自己的丰富想象来让故事变得圆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闻鸡起舞”这一成语故事,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需要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经过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成语故事能够丰富学生情感,由于成语故事透过语言来表达某一种情感,表达某一种愿望。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某一种思想、心态和自己对实际生活的想法。成语故事会打动学生内心,表现出各种情绪。学生的情感包括积极与消极的两种,积极的情感能够让学生更快乐、更主动;消极的情感会让学生觉得伤心,需要教师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情感会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主动感知,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到成语故事当中人物的情感以及思想。

比如“孔融让梨”这一成语故事,学生们通过阅读这一成语故事,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意识到谦让的美好,也能够意识到自私的坏处,对善恶有着深刻的认知,感受到了不同的情感。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的偏差

小学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的学科教学对比,更加具备系统化以及针对性,具有更加广泛的内涵。在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受到教学理念、专业素养的影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无足轻重,部分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还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混淆,这些都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严重影响到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不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教育形式多样。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实际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被限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简单的说教,传授给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良好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无法顺利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教师队伍不专业

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不是专业的,并不具备专业的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水平无法充分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部分学校虽然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但是数量比较少,无法实现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目的。这样都会影响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展开,导致教育工作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乐观。

(四)忽视家校合作

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不能脱离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教育模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但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未构建起家校合作机制,造成家庭教育无法紧跟学校教育。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能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而解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低。

三、成语故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策略

(一)利用成语故事营造教育环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情绪左右,被环境所影响。学校以及教师需要紧紧掌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运用成语故事的方法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教育环境,从而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学校的宣传栏、宿舍、教学楼、餐厅、操场等场所,设置成语故事的读板,安排专门的人员定期进行更换,实现灵活宣传。成语故事当中所蕴含的优秀道德品质以及为人处世道理,让学生意识到成语故事当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其产生敬佩之情,主动学习成语故事当中人物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树立起正面的形象,带着学生积极向上,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师需要挖掘优秀成语故事的真正价值,擅长采用成语故事来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要把所学知识与思想教育进行良好结合,利用成语当中所隐含的哲理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从小范围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保持诚信,一心一意地做事情,碰到困难不退缩,坚持不懈,要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起远大的志向。从大的范围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勿忘国耻,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如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引入“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班超身上所具备的勇气和胆量,培养学生勇担责任、不怕艰难困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运用“纸上谈兵”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碰到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空谈,而是要真正进行实践;还可以引入“立木为信”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到诚信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意识到不管是学习、生活当中,诚信都是一个人的必备品质。利用这些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利用优秀的成语故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翁。树立起学生对国家的民族责任心,提高学生的受挫折能力。教育学生碰到困难不退缩,要勇敢面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二)结合成语故事优化教育方法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增加成语故事的积累量,可以准确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更自然地引入成语故事来进行举例子。通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助力学生更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

比如在教学当中,教师能够引入“闻鸡起舞”“水滴石穿”等成语故事,作为案例,为学生渗透在困难面前,不要妥协,不退缩,要勇敢向前,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美好就在不远处。小学生忙于上课、做作业,结果成绩还是不理想,有些学生就会从内心觉得自己根本不会学习,认为自己毫无希望,会变得比较消极。作为教师,避免将学习成绩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指标,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意识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缺乏重新面对的决心”,教师通过运用“东山再起”这一成语故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可以重新再来,勇敢面对困难;可以引入“破釜沉舟”这一成语故事,让学生可以持之以恒,培养出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还可以引入“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语故事,学习范仲淹先生只要有决心,就一定可以获得最终的成功。教师要利用这些成语故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告诉自己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要不害怕失败,要勇敢面对失败,激起学生乐观面对失败的决心,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助力学生更快乐成长。

(三)结合成语故事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以及拓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产生影响,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首先,学校可以定期给家长开办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让更多的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学校为六年级学生的家长安排了《关注学生心理教育健康》的讲座,讲座当中为家长们列举出了一系列表现家庭教育重要作用的成语故事,比如“五子登科”“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让广大学生家长得到较大的启发。通过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家长更清楚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热爱生活,培养孩子的担当、独立性,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条件允许的学校能够为家长介绍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帮助家长树立起现代化的育人观念,让家长给孩子营造出宽松、自由民主的成长环境。在网络发达的背景下,建立起网络平台属于比较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学校和家庭要建立起网络平台,便于家长和教师进行信息交换,更便利地为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合成语故事举办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教育,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核心,开展具有价值的教育活动。教师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实践活动,学生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健康心理。学校能够围绕成语故事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经过实践来强化自身心理素质,磨炼自身的意志力,接受成功和失败,强化抗压水平,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也要与学生一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更近距离地接触,帮助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通过引入成语故事,组织“趣味成语故事接龙比赛”“成语故事积累比赛”“讲述成语故事的比赛”“观看成语故事视频”等活动。如通过组织“趣味成语故事接龙比赛”和“成语故事积累比赛”,让学生们从成语故事接龙当中,获取更多有关成语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成语故事当中了解到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释放压力。通过“讲述成语故事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了解成语故事,学习成语故事当中人物的精神。另外还可以利用“观看成语故事视频”的活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在小学成语故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意识到成语故事的魅力,将成语故事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获得更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