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课堂的引航灯

作者: 毛晓琴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样的法子才能让学生被美术深深吸引,我想一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激发参与; 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59-001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也就能够乐学了。”1导入新课时,精炼有趣的开讲、新颖生动的游戏、恰到好处的设问,智慧留白的联想,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体验的热情,促使他们去主动探讨、发现与体验,在课的伊始就牢牢地抓住学生,为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当好引航灯。

一、以趣引趣,唤起学生求知欲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开端,而儿童的好奇心通常是很强烈的,一个人的智力活动越是集中在一个范围之内,他的求知欲就越是能得到发展……教育者应该致力于把儿童先天就有的好奇心变成求知欲这样一个目标……”2特别赞同这句话,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导入学习阶段,通过激发好奇心,轻易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消他们学习知识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投入到学习中。

回看获得全国录像课一等奖的《有趣的汉字》一课,贾继红抓住教材中对于“趣”的应用,采取“以趣引趣”的方法,老师一上课就问:“汉字是什么课上学的内容?我们今天要在美术课上学习汉字,知道为什么吗?”学生齐齐摇头,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了学生思考汉字和美术的关系。接着老师利用动画视频《三十六个字》导入教学,孩子们边欣赏边在动画片中寻找汉字和美术的关系,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轻松认识了象形字的有趣造型,感受到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是与美术息息相关的,从而对汉字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随即带领学生展开“探索原始山洞”活动,将学生带入了有关汉字起源的神秘意境。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牢牢牵系在课堂,在激发学生对古汉字探究兴趣的同时,更是唤起了学生富有创意的发散思维,进而更好地进入到下面环节的学习。

二、以玩引知,增强学生关注度

快乐教育的创始人斯宾塞曾说过:“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就应该是快乐的,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美术知识更能让教学事半功倍。

回顾曾获得江苏省美术评优课一等奖的《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的教学,在课的伊始,我先让学生猜测:如果在一个颜色中加入白色或黑色,颜色会变吗?会怎么变?然后请两生上台玩“转盘”游戏,吹动用儿童食品“彩笛卷”中的转盘改制成的颜色转盘来观察色彩的变化:一生吹动红白色各半的转盘,证实:红色变淡、变亮了;一生吹动红黑色各半的转盘,证实:红色变深、变暗了。引出概念:色彩的明暗或深浅就是色彩的“明度”。第二次猜测:如果白色是逐点添加的,红色又会怎么变呢?再请四生同台游戏:一起吹动分别加入一份、两份、三份、四份白色的红色转盘。结果:红色逐渐变淡了。游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在兴致盎然的猜测和验证、游戏和问答中,学生轻松理解了明度的概念、明度渐变的内涵。不需再次吹动转盘,学生已能推理得出:在红色中也如此逐份添加黑色,红色会逐渐变暗。游戏用的道具是学生喜爱的食品中的转盘,课后他们还尝试着自制颜色转盘,相关的色彩知识也在自发的游戏中得以拓展。

三、以悬引疑,激发学生探究欲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道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悬念既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注意力,又能使其保持这种注意力。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学习和努力又能解开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

如湖南一师二附小的李丽斯老师在《我向大师学画画》一课的教学是这样开头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向大师学画画。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报道:“据报道,在上海举行了一次米罗画展,成人看了展出后对米罗的作品十分困惑,但一群小学生却看得兴高采烈,回家后他们不少人都画出一些像米罗那样的画。所以,以后你要去看米罗的作品,最好带着孩子,你会发现小孩对米罗的鉴赏力远远超过你。”看了这则新闻,孩子们都感到精神一震,但又普遍表示感到困惑:“为什么大人看不懂而小孩看得懂呢?”这是一个儿童凭现有知识无法解开的“悬念”,老师设置的这个悬念已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欣赏米罗的画充满期待。趁学生跃跃欲试、兴趣高涨之机,教师出示了第一幅米罗的作品,每个学生都在努力寻找米罗作品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3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方式来导入教学也应该是因材施教的一方面。“教者有心,学者有益”,让我们努力地探寻并好好地利用这些新奇的导入策略,让这盏引航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参与体验的美好感受更易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堂别样的精彩,使师生在共同成长中,共享美术教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叶良骏编.陶行知箴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166

[2]乌申斯基.论情感的培养,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227

[3]叶良骏编.陶行知箴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